![]() |
![]() |
一、浙江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总体物流成本较高。物流业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明显提升,与其他产业的互动关系越来越密切,对整个国民经济提高效率、降低费用的作用日益突出。但从费用看,2009年浙江省物流总费用4100亿元,相当于生产总值的17.8 %,虽然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仍大大高于发达国家10 % 左右的水平,加上物流企业现行综合税负相对偏高、燃油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物流业发展仍面临高成本运行环境。
2.企业面对较大融资压力。从整体上看,大多数企业仍面临着融资障碍。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经营、物流企业生产设备更新改造、信息和运作系统建设等方面存在较大的融资压力,缺乏担保平台和有效渠道。从内源性融资看,浙江省物流企业经济效益还不高,普遍存在“重消费、轻积累”的倾向,短期行为比较严重,利润分配中真正用于企业自身发展的资金较少;从外源性融资看,银行不敢轻易给物流企业贷款,物流企业很难在资本市场发行债券,物流企业并未得到较好的政府技术创新基金的支持。因此,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不畅、资金来源匮乏是浙江省物流企业融资的主要问题,融资“瓶颈”成为制约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3.物流园区发展存在较大约束。现代物流作为物流业发展中的新型业态,对提高我省物流的组织水平和集约化程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物流园区示范作用凸显,也暴露出诸多约束因素:一是,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社会程度较低、布局较为分散,缺乏有效整合;二是,由于土地指标限制和用地价格偏高,造成物流园区用地存在障碍;三是,物流园区具有高投入、低回报的性质,前期利润率较低,资金短缺问题比较突出。
4.规模偏小,功能有待增强。进入21世纪以来,浙江省专业化、社会化物流企业发展较快,多种经济类型、不同服务方式的物流企业逐步成长壮大。但总体看,多数物流企业仍处于数量扩张阶段,“小、散、差、弱”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专业化程度较低,对一体化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应用程度较低,信息化水平不高,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尚处在探索阶段,制造企业物流外包比例仍然较低,这都导致社会化需求相对不足,从而影响物流企业的创新动力和专业化服务能力提升以及规模化发展。
二、促进浙江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修订落实现代物流业相关政策。近年来,国家和浙江省已陆续出台一系列物流业发展政策。为促进浙江省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发展,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要求,抓住贯彻落实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若干意见》的机遇,进一步认识现代物流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支持物流企业整合化、网络化和一体化运作为核心,以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自主创新为目标,梳理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形成统一明确的物流业发展政策。
2.积极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充分认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重要性,切实把联动发展作为启动物流需求、推进制造业升级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已列入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九个产业的联动发展。鼓励制造企业转变传统观念,改造业务流程,分离外包物流业务,组织实施联动发展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同时支持物流企业采用现代物流理念,提高适应制造企业需要的一体化服务能力,引导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信息沟通、标准对接、业务联动、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物流服务市场体系和公共信息平台,提高物流活动社会化、专业化水平。
3.鼓励培育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物流龙头企业是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支撑。根据物流业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的实际,有计划、有重点、有政策,明确培养一批基础条件好、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是形成物流龙头企业的重要举措,鼓励和支持其通过增资扩股、加盟连锁和委托管理等方式对中心物流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和托管,对场站、码头、仓库、车辆等物流资源的兼并重组和整合利用,加快技术改造,开展专业化特色服务,满足多样化的物流需求,更好地做大做强,切实担当物流龙头企业的重任。
4.推进建设重点物流园区。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企业集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在全省物流业布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推进建设一批重点物流园区更是支撑物流枢纽和物流网络体系的重点举措。物流园区具有基础性、公共性和公益性特点,要鼓励支持大型优势物流企业整合利用、提升改造现有物流基础设施,拓宽物流园区建设的投融资渠道,妥善解决用地问题,并在空间布局上,主要围绕海港、空港和铁路、公路场站等交通枢纽,围绕产业集聚区、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等物流需求集聚地,围绕中心城市区域分拨配送中心等建设物流园区。
5.培养引进高素质物流人才。扎实的人才支撑是物流业发展的动力和保障。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尤其是解决复合型高端人才短缺问题,更是浙江省物流业发展中面临的迫切任务。要通过学校培养、产学研合作培养、职业实践自我成长、直接引进、企业合作共享等多种途径,有针对性的培养适应不同岗位需要的物流人才,加快人才成长和集聚,强化人才支撑,大力推行物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展物流领域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在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同时,要在人才环境建设上下功夫,努力形成全国物流人才集聚“高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