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团购兴起是今年我国消费市场一个新亮点。不知不觉间,各类团购网站风生水起,有数据显示,我国团购网站有上千家之多;而参与团购的网民,有20来岁的大学生也有上岁数的退休大妈,消费热情非常高。
为什么年龄差距这么大、消费习惯各不同的消费群体都喜欢上了团购呢?原因一是实惠,二是便利。
先说实惠,原价数百元的一顿饭,网上团购二三十元就能买到;原价近千元的一次美发服务,团购价格能便宜一半以上。而且网上团购包罗万象,从大学生到公司职员再到退休大妈,只要是生活中的消费需求,都能在网上找到合适的团购。
再说便利,消费者只需打开电脑浏览团购导航网站,选上自己中意的优惠券,进行网上支付后,电子优惠券随即便发到了消费者的手机里,然后凭此去相应商家消费即可,省去了驱车赶路在人流拥挤的商场货比三家的劳顿。
从理论上看,团购是一桩“三赢”的买卖。消费者因为“量大价优”,能以低折扣买到心仪的商品或服务;商家因为“薄利多销”,能在极短时间内招揽到大量客户,从而获取不菲的总利润,同时还不用打广告就扩大了知名度;团购组织者一般多是团购网站,则从中抽取佣金,并且创新了一种“网上支付带动网下消费”的商业模式。
但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模式,团购热面前还需理性对待。
对消费者来说,面对团购“超低价”引爆的消费热情,特别需要理性消费。有消费者坦言,“习惯了团购后发现,每个月的网上支付消费额比以往高了不少。这些消费里,其实有不少是可有可无的。”很多人都有这种经历,“团”餐券、“团”电影票、“团”家电……“团”了一圈后冷静下来,也许会发现“团”了不少原本并不需要的东西。
对团购网站来说,面对团购这个新兴的市场,亟需创新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由于尚处于进入门槛较低的阶段,大多数团购网站靠数量取胜,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甚至为了引进足够多的商家,而对商家的资质、服务能力等缺乏考察。一些餐厅推出团购活动之后,往往人满为患,找不到座位。这种现象值得重视。如果不能尽快形成独特的优势,单纯以数量取胜,很快就会有一批团购网站在竞争中被淘汰。
对商家来说,面对团购带来的商机,必须尽快适应新的消费需求。一些商家单纯看中了推出团购活动所能带来的人气、销量和宣传效应,而不考虑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当“超低价”为这些商家吸引了大量人气后,因为服务能力不足而导致的服务打折,则会影响其在消费者中间的口碑,得不偿失。团购活动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带来大量客流,对商家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抓住这个商机,就得尽快适应新的消费需求。
团购市场方兴未艾,有望给消费市场带来更多机会。但一个新生的事物,总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参与各方理性对待、协同努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