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随着中国融入国际大市场步伐的加快,圣诞节正在成为商家重要的促销节日。
圣诞节前十天,在萨尔图工贸小商品批发市场记者发现,商家们早早就开始了装饰自己的店面,打造出一派热闹浪漫的节日气氛。到处是花样繁多的圣诞礼品、缀满饰物的圣诞树以及营造圣诞氛围的商铺,商家的圣诞营销不宣而战。
圣诞节中最普及的饰物就数各种铃铛了,今年的铃铛增加了很多新元素。比如说中国风,传统的欧式铃铛加上了八角,将中式建筑的斗拱飞檐融进其中。这样崭新的创意自然价格不菲,一个今年新版一米五长的挂铃,售价是300元。
圣诞节中的重要主角是小朋友,圣诞袜、圣诞包,圣诞老人的全套装备悉数收入囊中也不便宜,一个价格最低的圣诞袜也要15元,价格高的要将近100元。圣诞老人衣服的价格区间也很大,成人型号童装尺码应有尽有,一套帽子胡子披风靴子,从300元到2800元不等。
买家群体很广泛,在拥挤的人群中记者随机采访了正在挑选商品的陈先生。陈先生买了三米高的圣诞树,加上几个挂在树上的圣诞挂件大礼包,总共花了1000多元。在问及为何买这么多圣诞商品时,陈先生告诉记者:“圣诞前后的节日特别多,单位打算布置一下办公室,让员工借洋节放松一下心情。”
刘先生是一家中等规模的圣诞饰品店的店主,他告诉记者,自从进了12月份,每天都能接10单左右的千元以上大单。据了解,和刘先生家经销同类商品并且经营规模接近的店铺在大庆共有50家左右。50家店铺,每天能接10单1000元以上的大单,销售周期在30天左右,将这些要素累计起来,我市圣诞市场仅饰品零售额就能达到1500万元以上!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这其中还并不包括中小学及高校周边等强购买力人群的消费额。
1500万元,是大庆人花出去的,其中有多少能装在大庆人的口袋里?采访中记者得知,我市圣诞市场的商品百分之九十来自于义乌,剩余百分之十来自于北京沈阳等地,每年都是如此。
圣诞商品难觅大庆制造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我市销售的圣诞商品中,没有一种是大庆制造,琳琅满的商品多数来自义乌、北京、沈阳。萨尔图工贸市场一家圣诞商品店的老板告诉记者:“不是我们不想在自家门口进货,实在是咱们这没有这样的生产厂家。”
我市为什么没有这样的生产厂家,是不想做,不会做,还是什么别的原因呢?
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走访了我市多家塑料制品生产企业,因为圣诞节的当家商品——圣诞树的主要材质是塑料。
我市从事塑料制品生产加工的企业数量众多,大庆雪洁塑料制品厂就是其中规模比较大的一家。老板杨先生告诉记者,他们主要是生产各种容器类的塑料产品,对于生产圣诞商品,从来就没有想过。从工艺上比较,生产圣诞饰品的技术难度并不比生产塑料容器的工艺难度大,只是我们从来也没有做过,不能放弃现有的市场去做我们从没有做过的。
杨先生的介绍代表了我市不少塑料制品商的心态。记者采访的多家塑料制品生产企业都跟他们一样,并不是技术不过关,而是固有的生产思路束缚着生产商们,根本就没有想过要生产圣诞商品。
大庆市三胜塑料制品厂则是另外一种原因。他们的经营一直很不景气,产品的技术含量小,利润率非常低。即使在我市市场也没有打开局面。面对庞大的圣诞蛋糕,姚厂长曾经想过要分一杯羹。但是从设计到制造,有很多空白有待弥补,所以他也仅仅停留在想过状态,迟迟未能动手。
圣诞节对于消费者来说,是节日也是消费日,对于销售圣诞商品的商家来说,则是一个销售旺季,而对于圣诞商品的制造厂家来说,更是收获的日子,可是在我市却没有因为生产企业因圣诞而获利,巨大的蛋糕全数捧给别人,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圣诞商品大有“钱景”
说圣诞商品大有可为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有巨大的消费市场,更因为圣诞商品的以下几个特性:
第一,圣诞商品市场是一个非成熟市场。我们知道,在一个成熟的市场里,一个后来者想要进入,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因为所谓成熟的市场,买家卖家之间已经有了某种默契,卖家的品牌、口碑已经建立起来,绝大多数的市场都被不多的几大家垄断。后来者要进入,就意味着整个市场要重新洗牌,就意味着从以前已经成为霸主的卖家手里抢夺客户,必然遭遇强烈的反击。
而在圣诞商品市场目前还没有一个或几个居于霸主地位的品牌,甚至可以说,在圣诞商品市场基本没有品牌意识,记者在萨尔图小商品批发市场采访时发现,没有一个买主首先提出要买某某品牌的圣诞树,或某某厂生产的圣诞老人服饰,我们也没有在电视或公开媒体上看到某某圣诞树的广告。这一切都说明,这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而非成熟的市场里,后来者进入的门槛往往是很低的。
第二,圣诞商品技术含量低。无论是圣诞树还是圣诞老人服饰,或者圣诞风铃,其技术含量都相当低,根本不需要投入百八十万的科研经费,也不需要三四年的漫长科研时间,这类季节型大众消费品,季节一过,即告失效,其耐用性要求也不高。
第三,圣诞商品的地域性很强。对于一个季节性的大众消费品,除非在价格上有着巨大的优势,否则没有哪个商家会想要千里万里跑到他乡甚至异国去进货,而本地制造有着巨大的优势,运费少,反应速度快,而且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选择本地制造,首先优势是选货进货方便,甚至可以省下租仓库的费用;第二个优势是市场反应灵敏,哪种货好销就多订哪种,哪种货不好销就不进哪种,少数量多批次,紧跟市场,反应迅速,还减少占压资金。有这两个因素,决定商家必然青睐本地制造,再加上市场不成熟,品牌意识差等因素,只要在设计理念上稍下功夫,本地制造必然在与外来对手的竞争中占尽上风,成为圣诞商品市场的霸主。
情人玫瑰的启示
情人节也是“洋节日”,但是它所带来的潜在经济价值经过挖掘已经在我市创造出新的产业与效益,“大庆制造”的玫瑰已经成为一些先知先觉者的摇钱树。
我市已经培育出一个玫瑰花产业,本报在今年夏天曾经做过专题报道。既让棚室经济变得多元,又能满足700多万枝的本地需求,还能对俄罗斯出口,这一举三得的玫瑰产业,在我市已经成为现实。
我市现在有多家商户种植玫瑰,他们自发去云南学习种植技术,省农科院也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现已培育出适合大庆土壤环境的“本土玫瑰”。
商户们通过筛选品种、改进栽培技术、科学施肥、防治病虫害等来保证玫瑰的质量。他们还进行了生产、保鲜、运输、销售环节的实践,现在“大庆制造”的玫瑰已经形成一条完备的产业链,而情人节则是玫瑰价值的集中爆发,大庆的玫瑰“制造商”已经开始利用“洋节日”带给他们机会创造新财富。
相比之下,圣诞制造在我市还是一块待开垦的处女地,巨大的圣诞大蛋糕在等待着我们,玫瑰产业的成功之路在引领着我们,这块蛋糕谁来吃、怎么吃,大庆的企业家们,有机会发言。
专家:“圣诞制造”要做足市场调研
我市这么多生产商,为什么没有人生产圣诞商品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孙玉忠进行了分析。
从根本上说,大庆是一座传统的重工业城市,没有轻工业基础,而南方一些城市的轻工业是支柱产业,我市想赶超很难。南方的很多生产商已形成了商业集聚,而我市还不具备这样的商圈,缺乏一定的商业氛围。
孙教授说,我市很多商家或许没有节日商品意识,即使有的商家意识到了,但是面对劳动力缺乏等一些阻力就放弃了。
面对这样的圣诞大蛋糕,我市的商家们要如何做呢?孙教授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商家们要做实市场调研,充分了解原材料的价格,就近采购原材料;还要调查市场所需求产品;学习生产制作技术;保证劳动力的质量。
“我鼓励商家们勇于尝试新的生产方向,开拓新的疆土,但是一定不要盲目,还是那句最重要的话,做足市场调研。”孙教授笑着告诉记者。
圣诞作为“洋节”之一,可挖掘的商业潜力是无穷的,给我市市场带来的财富也是巨大的。我们也可以挖掘其潜在商业价值,走出一条“圣诞之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