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国有句俗话,“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但是,在商品专业市场领域,这句话并不一定实用。
纵观河南省内的商品专业市场,存在着两股力量,一股是本土的商品专业市场,而另一方面就是合资市场阵营。据相关数据表明,虽然河南本土商品市场受关注度在不断攀升,但是合资市场还是占据着一定的人气优势。
但是,对于外来的市场来说,入乡随俗的问题一直是无法跨越的。
正如河南本土市场某老板所说,一个商品市场想要占领异地市场,是需要对所经营的商品进行本土化研究的。比如做电子品牌的百脑汇,做家电品牌的苏宁电器[13.56 -0.07%]、国美、永乐之所以会受到河南人的欢迎,恐怕就是将本土化做到了一定的水平。
作为市场经济,在河南扛起办市场大旗的外来市场同样是河南不可或缺的经济元素。但某些外来商品市场过于超前的商业模式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生长土壤,只能夭折,而为其商业模式买单的就只能是创业者和投资者了。
外来市场来河南办市场,一般会以“舶来资金”和“舶来模式”为左膀右臂。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外来市场充当了河南商品市场与外来风险投资的桥梁。他们往往通过在河南本土创办的市场试水,看到河南商品市场的巨大商机,继而想把大把的资金注入河南。
“舶来资金+舶来模式”似乎是无懈可击,但是外来市场的成功率并不高,很多是“雷声大,雨点小”,赢得了头彩,却因中了“水土不服”的毒而日渐陨落。此时,再多的舶来资金也抵不住“舶来模式”的风险了。
如广东香江集团在新乡市投资兴建的某市场就是一个例证。所以,风险投资在选择商业模式时也要注意“舶来模式”的风险。
左手“舶来资金”,右手“舶来模式”,外来市场的先天优势让老板们有些飘飘然。这样就难免心高气傲,不屑于抓住时机利用政府的保护尽快融入环境,与河南本土市场也刻意保持着一定距离,这样就很有可能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因此,外来市场来河南办市场,不要刻意强调自己的先天优势,应先要把身上的刺拔掉,再谈办市场。外来市场老板在河南办市场,就要立足河南本土省情,顺应民意。种瓜不行,就种豆,种豆还不行,就要审视自己的播种方法是不是适应河南的实际情况了。
外来市场带来的往往是新的经营思路、新的管理模式,有很多人都认为新思路、新模式就等于高利润,所以他们急于把企业做大做强,获得高额利润,好让同行刮目相看。因为要大、要快,不少外来市场只想做疲于莽撞奔命的兔子,也不愿做思前想后缓慢的乌龟。做乌龟的商品市场,则由于稳打稳扎,背上的壳越积越厚,有了抵御危机的能力,反而就成了长寿的秘诀。
外来市场和本土市场的区别,那就是本土市场基本上属于生命力比较强,死不了。外来市场就像是必须得在有水和氧气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存活。对于外来市场,今天是残酷的,明天是残酷的,但后天早上可能就是光明的。外来市场要学会“剩”者为王,熬过残酷的今天、明天,就有希望在后天早上看到胜利的曙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