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时下圣诞节的气氛逐渐浓郁起来,继通达、义乌等小商品批发市场中有不少摊位开始销售圣诞商品之后,北京华联、上海联华等大型超市也在显著位置搭建起了圣诞展台,开始集中展卖圣诞饰品。商家纷纷表示一定要扭转多年来圣诞市场“热闹有余销售乏力”的尴尬境地。
精品、特色才是最佳选择
在文化商城经营圣诞商品十多年的马宏对记者说,圣诞商品销售很重要的一点是单位团购。除了商场、宾馆、外资企业买去布置氛围,不少单位趁圣诞节搞活动,都需要采购圣诞商品,这两年甚至连一些个体服装店也加入了这个队伍,采购总额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今年他的店里新增加了不少出口转内销的圣诞商品。
雪白精致的圣诞树、身着金黄色上衣戴着眼镜的圣诞老人、银蓝系列的圣诞装饰品……和以往常见的红红绿绿的圣诞商品有很大的不同。马老板对记者说这些都是出口到韩国、欧美等地的外贸商品转内销的,原料、做工都比较讲究,价格也贵多了。同样的圣诞袜,出口韩国的要比义乌产的贵两三倍。
“这样的安排是希望照顾到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需要,外贸圣诞商品虽然价格贵些,但设计上更契合外国人的审美情趣,精致的做工也能受到高端消费人群的青睐。”在采访中,很多商家对记者这样说。
热期过短让不少商家对
圣诞经济“望而却步”
在连续的采访中,记者发现由于我区圣诞节市场还不够成熟,并且节日过后很多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物品就很难销售了,如果库存起来明年销售的话就一定会被来年新的物品所取代。
在国外,商店从9月份就开始营造圣诞气氛,11月底开始就会用圣诞月历、圣诞树、彩带、圣诞驯鹿等小饰品来装点家庭。而在呼市,圣诞商品真正的销售高峰只集中在圣诞节前三四天,时间太短,销量上不去,所以很多小本买卖的人就轻易不敢涉足这块“蛋糕”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