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根据规划,这里将建集文化、购物、游览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步行商业街
二三十年前,海墘内街是汕头最繁华商业集散地,如今其批发零售的商贸模式日渐式微,仅剩数家小店惨淡经营
有点年纪的汕头人都知道,老市区安平路上的海墘内街曾经是汕头有名的“岛内”,上世纪90年代以前这一带繁极一时,集中出售食品、文具及各种各样的日用百货,是汕头市区举足轻重的商业中心。而今,随着城市的市中心逐渐东移,这片曾经的商业旺地风光不再,繁华和热闹已被东区新崛起的城市中心所取代。
历史 昔时繁华地今日冷清清
近日,记者在几位路人的指点下,几番寻觅终于在安平路上找到了海墘内街——曾经远近闻名的“岛内”。入口处“海墘副食品市场”的招牌已经陈旧不堪(见图),街道两边是破旧低矮的老房子,路面坑洼不平。如今这里虽然也有日杂百货的批发“岛”,但生意已大不如前,到处冷冷清清、门可罗雀。整条街道如今只剩下一二十家小店,主要从事食品、饲料以及日用百货的销售,经营方式也从批发转变为以零售为主,许多店面都因为生意不好而关门歇业了。
李先生从三十年前起就在海墘内街做服装批发生意了。记者找到他时,他正在店里和朋友悠闲地打牌。他告诉记者,“岛内”生意最好的时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后,在这片地方最早出现了岛内食品一条街、百货服装市场、水果批发市场、鞋类专业市场、五金专业市场等,这些批发专业市场的兴起,带旺了汕头个体私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海墘内街沿路有较大规模的副食品市场及其他批发零售商品市场。那时候每天顾客盈门,不但周边居民都来店里买东西,而且市区的零售店、士多店、小摊贩、小店铺等几乎都要到“岛内”进货,因为这里的商品种类最齐全、价格最低廉,为市区主要商业街道。后来,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汕头其他不少地方都发展起来了,而“苦守”在这里的他生意却越来越冷清,规模越来越小,如今他只零零星星卖点裤袜之类的小物件,有时候整天都没有一个人来光顾,与二三十年前的“黄金时代”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就在一个多月前,在海墘内街做了十多年文具生意的庄先生将文具店搬迁到了永泰路上。庄先生表示,之所以要从海墘内街搬走,主要是由于海墘内街不但地处僻街小巷,人流量少,而且街道十分狭窄,购物环境也极不舒适;而且交通也十分不便,供货商抱怨、客户也不满。原来整条海墘内街至少有六七家文具批发店,如今几乎全部迁走了。
变迁 大型超市冲击汕头“小商业”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汕头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引入以超市为主导业态的连锁经营机制得到了迅速发展。超级市场、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以及餐饮、咖啡店、中外快餐等多种新型业态的连锁经营企业蜂拥而入。经过多年的发展,新型商业模式在汕头逐渐扎下了根。
随着汕头的发展重心逐渐向东部转移,新开发的东区“地盘”不断扩大,成为汇聚“商业流”的大型“盆地”,汕头东区大型超市的稠密与西片区形成了明显对比。1997年11月,汕头正大万客隆购物广场开业,2000年12月,当年财富名列世界第一的美国“沃尔玛”登陆汕头。两大跨国连锁公司的加盟,结束了潮汕地区没有大型超市的历史。随之而来的是,一座座大型超市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迅速成为汕头乃至粤东新兴的购物中心,冲击着汕头的“小商业”,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粤东的购物方式。原先以“岛内”为代表的销售模式备受冲击,无法满足城市生活高速发展的需要,日渐式微的命运已是不可逆转。
未来 将建商业街吸引名店入驻
曾经汕头市历史上最繁华的商业集散地,老市区安平路一带由于各种各样原因,商业经营如今逐步下滑。按照汕头市商业网点规划(2004-2010年),结合目前正在展开的小公园片区旧城改造项目,安平路包括原来的“岛内”在内将逐步改造成为一个集文化、购物、游览、休闲、观赏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步行商业街。改造提升现有的商铺,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精品、名品入驻经营,积极引导潮汕老字号的建设,提高高档专业店、品牌专卖店的比例,适当增加旅游、休闲和美食功能,使传统的汕头商贸业焕发新的活力。按照刚出炉不久的《金平西片区概念性规划方案》,旧城西片改造将在保护汕头旧城区的整体风貌上进行保护改造和重建,西堤路以东片将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多元符合潮汕地缘文化风味的“骑楼式情景消费街区”,成为“老汕头缩影”,永久存在于人们记忆中的“岛内”在新世纪、新时代迎来了其新的城市功能和历史使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