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陈希 陈勇)昨日清晨,开餐馆的孙先生到江夏中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买豆制品时,发现只有一家豆制品公司的产品在销售,小摊贩都没出摊。
昨日上午,本报陆续接到近30名江夏读者的电话,均反映在菜场里买不到豆制品,即使有卖的,也是一家公司生产的,价格还比较贵。
记者随后来到江夏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2名豆制品摊贩都没有经营。一家企业摊位在卖豆制品,店主说:“公司的生产成本高,产品当然会比小作坊做的贵。”
摊贩代表齐女士介绍,从3月份开始,江夏区政府的有关部门要求他们停止生产经营,但对于补偿方案,他们不太认可。10月8日,区政府组织质监、工商等多部门直接到部分摊贩家中,收缴原材料。
这些摊贩表示,他们干此行10多年,之前都有工商和卫生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和食品卫生许可证,而今年复核均未通过。
记者就此采访参与取缔豆制品小作坊执法行动之一的江夏区质监局,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武汉市有关文件,从3月份开始启动取缔行动,先是逐户发文件,还出台一系列措施:在7月份自行关停的,原材料由政府购买,每户一次性补助3000元,年富力强的安排到豆制品公司优先就业,可以开连锁店,销售这家豆制品公司的产品;8月份自行关停的,除每户只补助2000元外,其他与7月份一样。但全区38家小作坊,只有7家自行关闭。10月8日开始正式行动,区政府组织质监、工商、卫生、公安等多个部门,没收了18家小作坊的原材料。
有一些市民提出,既然要取缔小作坊,那应该做好准备工作,不能只让一家公司来生产经营豆制品,否则容易形成垄断,毕竟市民需要的是物美价廉的豆制品。江夏区质监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与有关部门一起协商此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