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年伊始,上武高速开工建设。这段全程位于我市境内的高速公路,全长52.176公里,投资概算27.79亿元。交通枢纽建设抢先迈出了我市新年重点工程的“第一步”。
基于天然的区位优势和崭新的机遇,我市在科学发展新的起点上提出了打造赣浙闽皖四省交界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目的就是要以推进现代交通枢纽建设为重点,大力提升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承载支撑能力。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随着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宏观政策的实施,一批国家重点项目在我市提前实施。
铁路不仅限于“一线生机”,而倾向于“磁场效应”:“国家动脉”京福高速铁路已确定经过上饶,前期有关工作正在抓紧,与既定的杭昌长客运专线将在上饶形成高速铁路十字交汇,两条铁路都有望于今年三季度开工建设。这两条高速铁路将与已开工建设的九景衢、峰福线电气化改造、皖赣线及挂线和原有的浙赣铁路在上饶形成“三纵三横”的铁路网。
公路不再是“穿境而过”,而是“有始有终”:上饶-武夷山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工作已经开始,将于5月份正式动工;上饶-德兴高速公路前期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中,将与沪昆高速公路在上饶形成高速公路十字交汇。如此,在建的上德、上武、昌德和已通车的沪瑞、景鹰、景婺黄等高速在上饶形成“两纵三横”的高速公路网。
再加上三清山机场“零的突破”,鄱阳湖港区蓝图绘就,最终将在上饶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枢纽的网格状、“海陆空”立体型现代交通体系。
如今,“综合交通枢纽”现象正在“开枝散叶”。“五条铁路”、“三条高速”、“一个机场”、“一个电厂”,可以预见,这十个对全市经济具有牵动作用的战略支撑项目,最直接、最明显的回报是将使上饶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为新一轮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城乡规划的调整以及建立现代化交通枢纽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四个基地”呼之欲出
与上武高速建设启动的同时,上饶华晟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在上饶县“华丽登场”。这一年产4万吨铜和5000吨钴的有色金属企业“逆势”而上的背后,是我市产业水平的不断提升而带来的吸引力。
基础设施承载支撑能力的提升,让上饶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敞开了大门,直接引发了产业发展机遇蜂拥而至。以“四个基地”的建设为重点,经济的亮点不仅没有被淹没,反而更加凸显:
——产业转移的承接基地建设如火如荼。上饶经济开发区和广丰工业园区已双双跻身“全省10强工业园区(开发区)”。有色冶金、新型建材、机械电子和光伏光学四大优势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比重超过了70%,形成了新旧搭配的产业集群,孕育着无穷的发展后劲。光伏业的晶科能源、亚宙索力,有色冶金产业的九盛、华晟,机械电子产业的奥得、索普信,建材产业的海螺、汉玉王等等,都正以“巨头”身份领跑产业发展。
——国家粮仓和优质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建设风起云涌。在打造国家粮仓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水产养殖、果蔬茶、油茶、苗木、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产业。全市一年内新增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4家,达68家,较上年翻了一番,占全省六分之一强,其中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达到22 家,过10亿元的达到3 家。到2011年还要培育粮食、畜牧、水产、果蔬茶、林产业等5个产值分别过50亿元的重点产业。
——国内一流和世界知名的旅游休闲基地建设厚积薄发。以三清山申遗成功为契机,充分发挥旅游品牌效应,紧紧抓住三清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级品牌,打造四条精品旅游线路,唱响六大品牌,建设十大景区,三年内旅游综合收入有望超100亿元,使旅游产业真正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
——四省交界区域商贸物流基地建设日新月异。一大批特色专业市场脱颖而出,先有了江南商贸城、赣东北农产品批发市场、上饶县国际家居城、月亮湾汽车城,再添江南米业市场、灵溪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赣东北竹木交易市场、江西远泉集团花卉苗木交易市场,投资5.5亿的亿升广场、投资2.6亿元的上饶国际物流中心紧随其后,商机勃发,活力无限。 詹 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