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突如其来的欧洲债务危机,让浙江小城青田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而在它的发生地欧洲,数万名从事服装、鞋帽和小商品贸易等行业的浙江商人,则正在亲身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震荡。
欧元贬值、增长放缓、失业率猛增、消费低迷,让在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经商的浙江商人生意惨淡,部分国家的华商集中区甚至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关门歇业现象,不少人陷入了一种集体迷茫:回国发展还是继续坚守?
希腊:浙商出现普遍亏损
何国清回到青田已经将近一个月了,虽然这次回来主要是为了儿子高考,但在希腊的生意还是让他非常揪心。
作为希腊中国城的总经理,最近半年来,何国清真切地感受到了这次欧债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
希腊是浙商在欧洲聚集的主要国家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希腊地区经商和生活的近2万华人里,浙商有5000人左右,主要来自温州、青田、金华等地,从事服装、鞋帽和小商品贸易等行业。位于雅典的希腊中国城,是希腊最大的中国商品集散地之一,这家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综合市场,拥有50余家商户,绝大多数是来自青田、温州的贸易商。
“这次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城的影响非常大,总体的降幅至少达到了三至五成。”何国清说,尤其是以服装、鞋帽为主的商户,下降最为明显,“以前生意好的时候,有些大一点的服装店每天可以做到1万欧元的销售,现在只能做到几百欧元,降幅非常大。”
与此同时,何国清自己的贸易生意也受到了严重打击,“去年我们做了六七十个集装箱,今年到目前为止只有十几个集装箱。”
债务危机爆发后,深陷其中的希腊经济一路下滑,失业率猛增,希腊主权债务甚至被穆迪等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一致认定为“垃圾级”。
“债务危机让希腊人收入下降,平均工资从以前的每月2000欧元下降到了1000-1500欧元,人们口袋紧了,购买力自然会下降,吃喝等基本需求满足后,很多人对于穿着也不再那么在乎,这对于主要从事服装、鞋帽批发的浙江商人打击是最大的。”何国清说。
不仅是营业额下降,浙商的大部分货品都是从国内进到希腊的,因为欧元对人民币的持续走低,也导致他们成本上升,利润下降。“欧元贬值幅度已经达到了20%,意味着我们的进货成本就提高了20%,再加上国内生产成本不断上涨,本来就不多的利润立马就消耗光了,不少地方已经出现了普遍亏损。”何国清说。
不仅是希腊,在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匈牙利等深陷债务危机的欧洲国家,浙江商人的日子普遍不好过。在西班牙的马德里、巴塞罗那、瓦伦西亚等华商集中的几个地区,均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关门歇业现象,即使部分商户还在坚持经营,也都生意惨淡。
西班牙:廉价时尚连锁店冲击中国制造
这几天,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做服装生意的青田人徐志伟,每天都要去一家大型商场里转一圈,吸引他的不是什么服装品牌,而是一家价格低廉、生意火爆的大型廉价服装店。
“这家店是最近新开的,生意相当火爆,收银台前经常要排很长的队。”徐志伟在MSN上说,他连续几天都去这家店仔细考察。
实际上,这家名叫“PRIMARK”的大型廉价服装店,起家自爱尔兰,最近两年来,趁着金融危机大肆扩张,目前已经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马德里等地开出了多家店面,凭借比ZARA、H&M更加低廉的“廉价时尚”概念,迅速火爆。而这家店的商品产地,已不再是中国内地,而是印度、孟加拉国、土耳其等生产成本更加低廉的国家。
“这家店的价格让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徐志伟说,一般的时装只要2-10欧元,一双皮凉鞋只要6欧元、一条男式牛仔裤7欧元、一包耳环或一大捆发圈只要1.5欧元,“这个价格已经相当于西班牙仓库区中国产品的批发价,甚至更低。”
“拿一双皮制沙滩鞋来说,一般在名牌商店里都要20-40欧元,就算在中国人开的百元店里,最少也要卖到8-15欧元。但在PRIMARK里,居然只要6欧元。”徐志伟说,这对于华商的冲击是相当大的,如果他们的店面继续增多,影响会越来越大。
不仅是服装业,随着危机的蔓延,廉价商品在欧洲已经呈现出蔓延之势,华人多年来靠价格优势取得的经营业绩,正在被一些大型的仓储式零售商慢慢蚕食。
一直以来,华人在欧洲开的百元店,以价格低廉占据了不小的市场份额,但随着国内生产成本的上涨,以及欧元的加速贬值,很多百元店的商品价格优势越来越小,与知名的大型仓储超市相比,已经几乎没有优势可言,很多商品的价格甚至比仓储式超市还贵。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这些大型连锁超市多是集中采购,也省去了很多流通环节,成本自然比单打独斗的华商低出很多。”徐志伟说,现在很多华商也在想办法改变这种局面,比如加强合作,进行连锁经营等模式,但目前效果甚微。
浙商迷茫:回国还是坚守?
一方面,欧洲连续遭遇经济危机,居民购买力持续下降,海外浙商的生意难以为继,甚至出现亏损、歇业;另一方面,随着欧元的贬值,以及中国国内生产成本的上升,“中国制造”正在失去成本优势。
对于在欧洲多年从事商品贸易的数万名浙江商人来说,眼下,他们正面临着一个抉择:回国创业,还是坚守欧洲?
最新发布的《2009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指出,2009年,金融危机继续在欧洲蔓延,受国际汇率不稳、消费者购买力和购买欲望降低等因素影响,中餐业、服装加工、贸易批发、零售业等华商经营的传统领域,深陷无奈的“持久战”。另一方面,欧洲各国出现了历史上少见的多频率、大规模、高强度的检查,为努力“维持”生意的华商,带来更多阻碍与悲哀。
报告显示,全球华商企业总资产2009年恢复增长到3.9万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了大约56%;但较之2007年的3.7万亿美元水平,仅微涨5%。同时,华商企业的盈利比金融危机之前明显减少,2009年的利润平均增长率出现了37%的巨大降幅。
经营状况的持续惨淡,让许多浙江商人开始试探着回国发展,但由于常年在外,许多人对国内的情况不甚了解,再加上长期从事最基本的商品贸易,并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和知识水平,对于大多数中小浙商来讲,回国之后如何发展,也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难题。
“在希腊,华侨讨论得最多的就是回国,但这也是最难的。”何国清说,这批人专业技术不高,想回国发展面临很多问题,“手里拿着几百万欧元的人不在少数,但不知回国后往哪里投。”
“2007-2008年那段时间,有一批人回国投资,基本上还是投资房产、矿山、水电站,但很多最终都亏了钱。”何国清说,因此,目前在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国,手里拿着钱想回国发展的人都还处在观望状态,有的人在等待欧洲经济复苏,有的人则在等待国内更好的投资机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