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单体108万平方米的商业建筑,密集分布着1.6万个商位———放到哪里,都是令人惊叹的数字。
这仅是位于义乌的浙江中国小商品城最新落成的第四区。
义乌因小商品而声名远播。走进实地探访,更加为之震撼。从20多年前走村串户“鸡毛换糖”的货郎担,到如今的“卖全国、卖全球”,义乌人用敏锐恒久的市场意识,不断再版着一本本耐读的教科书。
“鸡毛换糖”与“义乌指数”
“‘中国义乌小商品指数’中小商品周价格指数本周为101.35点,走势趋稳,出口交易价格指数与场内订单交易价格指数出现不同程度下跌,场内直接交易价格指数与上期持平,网上交易价格指数小幅上涨。”这段话,是记者采自2008年12月22日最新一期义乌小商品周价格指数分析文章的段首语。
当年货郎担起步的义乌小商品市场,今天掌控着全国乃至全球小商品市场的风云。
“肩挑糖担子,摇着拨浪鼓,到安徽、江西一带走村串户,用自制的麦芽糖换取鸡毛,再扎成鸡毛掸子出售。这是义乌人最初的市场意识。”义乌小商品城总经理林子宙说。
“七山二水一分田”。资源紧缺的义乌,市场意识方面却非常富裕。在农民自发形成“马路市场”的基础上,1982年,义乌在全国率先开放了小商品市场。从货棚架市场到摊位式室内市场,再到今天的店面式市场,26年的执着,终于做成了一件震撼人心的大事。
五易其址、九次扩建,义乌市场经营总面积已达400余万平方米,其中商位6.2万个,经销商品16个大类、4202个种类,单品多达170多万种。有人算了笔账,义乌市场的商位,即使每个停留一分钟,也足足要4个月才能逛下来。
2005年,联合国、世界银行等联合发布《震惊全球的中国数字》报告称,义乌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批发市场”。第二年10月,由商务部提议的“中国义乌小商品指数”正式发布。它由小商品价格指数、小商品市场景气指数、小商品市场单独检测指标等三部分组成,不仅关注市场价格态势,也关注市场整体的景气状态,成为全球小商品市场的“晴雨表”。2008年10月,义乌编制实施国内**《小商品分类与代码》行业标准,为中国日用消费品顺利进入发达国家超市等主流销售网络奠定技术基础。
“小商品”与“大企业”
在义乌小商品城,满眼望去,没有价格惊人的货品,有的是“你能想到”和“你想不到”的各种小商品。它们三分之一来自义乌周边,三分之一来自浙江省内,三分之一来自全国,还有十分之一是进口产品。
位于市场四区入口处的浪莎袜业,独独拥有120平方米的铺位,是整个市场中最大的一家——今天的“中国****”,同样起步于小商品市场的摔打。
在义乌,许多小商品背后,几乎都有像样的企业支撑。就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拉链吧!有关数据显示,义乌现有拉链企业达300**,其中上规模的有130**,过亿元的有3家。2007年,义乌拉链总销售35亿元,占全国总销量的40%。全国最大拉链生产规模企业之一的“伟海”生产的拉链,平均每12天就可以绕地球一圈。
通过市场拉动,“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的生产格局已经在义乌形成。目前全市有各类工业企业1.6万余家,形成了针织袜业、饰品、工艺品、毛纺、化妆品等20多个优势行业,其中饰品产量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5%以上、袜业占35%以上、拉链占30%以上,出现了一批行业内的全国和世界“单打冠军”。以“浪莎”为例,其生产能力日均产量超过400万双,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袜子生产企业。
市场拉动,300**物流企业在这里争抢商机,三产的比重超过一半。
过去有种观点:小商品的档次似乎不高。经过市场大浪淘沙,这种状况已经被全面改观了。
义乌市副市长陈小忠说,小商品也有自主创新,由“义乌造”变成“义乌创”。他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已经拥有中国****63件、中国名牌产品7只,拥有国家标准5个,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居浙江省**位。
“卖全国”与“卖全球”
开设异国餐厅375家;
110开通了英语、阿拉伯语、韩语等多语种接警服务;
有国内48个民族的外来人口暂住;
拥有全国**家可管辖涉外民商案件的基层法院……
今天的义乌,已经成为一座开放的国际化商城。
去年12月21日,圣诞临近,来自世界各国的采购商穿行在义乌商城中,而数天前,一批批圣诞礼物已经运往所在国市场。
义乌的小商品在辐射全国的同时,也进入了世界商品循环中,市场外向度达到55%以上,出口到世界215个国家和地区。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义乌市场通过降低租金、向外推介等多种手段,积极应变。2008年以来,90%以上的商位有新品上市。去年1-11月,金华海关监管小商品出口集装箱48.25万个标箱,同比增长25.3%,9月11日,海关义乌办事处单日出口集装箱量达3348只,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全年预计实现销售超过400亿元。
义乌市场贸易发展局局长黄仕林说,义乌已经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境外客商常驻采购;有境外公司企业代表处2068家,占浙江全省近二分之一;全球20强海运集团有15家设立办事处,联合国难民署、外交部及家乐福等也都在义乌设立了采购信息中心。
与此同时,义乌也成为大批境外商品进入的“桥头堡”。这里先后设立了香港馆、韩国馆、美国馆等境外商品馆,2008年又开设5万平方米的国际馆,引进了28个国家上万种商品入场经营——从“买全国货、卖全国货”到“买全球货、卖全球货”,义乌市场发展又给出了新的版本。(陆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