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为百万人口大县和西部百强县之一的遵义县,近年来认真实施贵州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黔北综合经济区和遵义市委、市政府“中部崛起”非均衡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在建设黔北综合经济区和遵义非均衡经济发展战略中实现率先崛起,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向好、后劲增强、民生改善、和谐稳定”的好局面,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5亿元,增长14.2%,完成财政总收入12亿元,增长6.2%,地方财政收入6.21亿元,增长23.2%,工业增加值42.86亿元,增长19.9%,规模工业增加值38.51亿元,增长23.1%,全县“十一五”规划大部分主体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遵义县将按照“乘势而上谋突破、全面提升促跨越”的要求,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为统领,始终围绕“两抓(工业经济、项目建设)、两建(工业园区、专业市场)、两突破(城建开发、基础设施)”的思路不动摇,主攻“工业园区、重点项目、招商引资、现代农业、民生保障”五大重点,抓好“铝及铝加工发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农村综合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六件大事,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奋力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为“十二五”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人居创业乐园
按照“突出城市结构,推进中部快速崛起”和“加快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的要求,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2010年确保完成城建投资13亿,城镇化率提高1.8个百分点以上。
坚持科学规划。抓紧编制完善城镇控规、详规和各类专业规划,构建遵义新城区城市框架,按照“突出特色、个性鲜明、彰显内涵”的要求,完成镇(乡)政府所在地控制性详规编制和村庄规划。
提速城建开发。按照“加快旧城、主攻新区、重点突破”的要求,提速城建开发,促进城镇提质扩容,努力建成一批高质量高品质的住宅小区,启动共青湖五星级大酒店和会展中心项目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巩固提升片区中心城镇建设内涵,着力打造一批独具魅力、宜居精致的工业重镇、商贸集镇、旅游新镇。
主攻物流市场。大力推进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加快辣椒批发等区域性农副产品市场的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遵义绿色产品交易中心运行机制,加速推进黔北汽车博览中心和机电市场建设,招商启动遵义建材家居、生产资料批发、日用品仓储超市等市场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遵义南部物流经济区,将龙坑打造为遵义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现代物流中心。
完善城市功能。大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县城乌江路东段、环北路等路网改造工程和忠龙快线建设,规划建设桂花山公园,加快世纪广场建设和象山公园扩建步伐。
二、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县域经济支撑
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破在项目、首要建园区”的思路不动摇,继续抓好“三条循环经济产业链”、“五大工业基地”、“六大工业集聚区”建设,增强工业经济的整体活力,形成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格局,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突出重大项目攻坚。全力以赴做好重大项目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确保遵义80万吨氧化铝、拉法基水泥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鸭溪酒业扩能技改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争取启动遵义铝业四期技改后13万吨工程,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推动“老干妈”、鸭溪电厂、双龙水泥等建成项目满负荷生产,超前谋划和加快推进一批后续重大项目,力争一批项目进入省“十二五”规划,围绕做大做强黔北铝工业基地,走好“煤—电—铝—氯碱”、“煤—电—硅”一体化联合经营和集中化协调发展路子,着力做好遵义汇兴铁合金异地技改和钼镍、硅镁产业发展。狠抓工业园区建设。按照“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分期开发、集约发展”的原则,加快园区经济发展步伐,抓好以水电路为主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成龙泉、龙山工业园大道和排污设施,加快龙泉、和平、广东工业园一期工程“三通一平”建设,开工建设苟江大道和鸭溪工业园主干道,完成遵南灌区——水泊渡一期工程管网系统建设,开工建设阁庄、和平两座变电站,为园区发展提供能源保障。
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巩固发展建材、冶金、化工、医药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食品加工、原材料精深加工和能源工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材料工业,培育发展制造业和钼镍新兴产业,打造“铝及铝加工、能源冶金建材、生态农业”三条循环经济产业链,突出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发展低碳经济,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扎实抓好招商引资。改进招商引资方式,推行网上招商、以商招商和专业小分队蹲点招商,对外承接转移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在铝加工、钼镍加工、金属镁、多晶硅、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项目上实现新突破。
加快矿产资源开发。发展壮大煤炭工业,加快柿花田、庙新等骨干矿井建设进度,推进煤矿瓦斯综合利用,完成芝麻—竹园片区煤炭资源勘探,年内启动2—4个勘查项目,确保完成煤炭产量130万吨,煤炭税费1.3亿元。合理配置铝土矿资源,依托铝业龙头带动,加快发展配套产业。发展钼镍金属深加工产业,加大富镁白云石资源勘查与利用力度,依托遵义镁业扩能技改,力争在金属镁和镁铝合金项目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深入推进“和谐矿区”建设。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城乡统筹能力
主攻“四型”农业经济。以“四型”农业经济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内涵,着力打造“黔北钱仓”。确保粮食总产量年均稳定在60万吨左右。一是发展“科技型”农业经济。抓好“科技入户”、“高产增产”和“四种”工程,实施农村科技人才开发工程,加大优势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和保护力度,发展优质、高效、品牌农业。二是发展“板块型”农业经济。开展“万元田”和“千元院”创建,围绕做大做强农业板块经济,抓好东部以辣椒、畜牧和蔬菜为主的产业带,西部以烤烟、种草养畜和无公害蔬菜为主的产业带,东南部和西北部以烤烟、生猪、脱毒马铃薯、中药材为主的产业带,中部以特色蔬菜和观光农业为主的产业带建设。三是发展“效益型”农业经济。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形式、手段,完善租赁经营、“反租倒包”等流转模式,推进以辣(花)椒、大(香)葱、香菇、脱毒马铃薯、青田鱼等商品蔬菜、种草养畜、特种水产为主的特色产业基地和示范园区建设。四是发展“带动型”农业经济。扶持壮大“老干妈”、“旭阳食品”、“贵三红”等农产品加工企业,支持优强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队伍。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集中力量在贵遵高速、326国道和210国道沿线高标准创建一批新农村综合示范带样板,规划建设一批新农村综合示范带精品点。加强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狠抓沼气管护使用和“三沼”综合利用,确保每年新增“四在农家”创建惠及2万农户以上,新改建“黔北民居”2500栋以上。实施各项林业工程,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确保完成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确保新增耕地占补平衡指标1万亩以上。
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民工作。抓好“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开展订单、定向和实用技能培训,坚持就近就地转移劳动力,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确保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万人以上,探索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四、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夯实跨越发展基础
千方百计争取项目。加快编制一批打基础、谋长远、得民心的重大项目,做细做实做深项目前期工作,重点谋划、包装、申报一批基础设施项目、生产发展项目和产业支撑项目,以项目带动突破一产、优化二产、提速三产。
全力以赴建设项目。一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交通引领经济”战略,2010年多渠道投入交通建设资金3.5亿元,建成通村油路150公里、通村公路200公里、乡镇客运站5个,加快推进南楠公路建设,做好杭瑞高速、黔渝快铁建设协调服务工作。二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抓好遵义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建设,推进病险水库治理和烟水配套、 “三小”、“长治”、集镇供水改造和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建设。2010年确保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1.5亿元以上,全面完成病险水库治理任务,实施烟水配套工程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66平方公里,解决农村8万人安全饮水问题。三是加大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全面完成城乡电网建设改造任务,加快推进通信网、数字移动通信网和数字电视传输网改造升级步伐,抓好ID—SCDMA数字网络建设工作。
五、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着力发展旅游业。加强重点旅游景区建设,招商推进枫香温泉和平正仡佬族文化博览园建设,完善云门囤景区配套设施,力争云门囤申报国家3A级以上景区取得成功,开发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的旅游商品,力争年均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5亿元以上。
着力壮大非公经济。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大力推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鼓励全民创业,加快建设融资担保平台,继续抓好中小企业促进工程,培育非公经济产业集群,鼓励非公企业与县内大企业、大集团搞好产业协作配套,借助外力实现产业升级。巩固提升餐饮宾馆、交通运输、邮政通讯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科技服务、信息中介等新兴服务业,抓好“新网”和“万村千乡市场”等工程建设,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落实“家电下乡”、“农机下乡”等补贴政策,刺激和扩大城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六、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抓牢民生保障不动摇。一是全力保障失地农民根本利益。高标准规划建设拆迁安置点,完善货币化、市场化征地拆迁安置制度,加大失地农民劳动技能培训力度,探索建立“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长效保障机制。二是扎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统筹抓好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退伍军人、零就业家庭等人群的就业工作,加快建设市民创业服务中心,鼓励和支持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三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抓好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做好农村低保提标扩面、城镇低保等工作。四是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巩固提高“两基”“国检”成果,做强基础教育、办活职成教育、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扶持民办教育,科学制定县城教育发展总体规划,扩充县城教育资源,打造教育强县。五是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抓好城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5%以上。六是切实抓好环保和地灾防治工作。抓好工业“三废”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强化饮用水源保护与治理,妥善处理因矿山开采引发的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问题。
抓好社会事业不放松。一是全面提升人口计生工作水平。巩固“国优”创建成果,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二是发展文体广电事业。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继续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万村书库”等工程,广泛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做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继续抓好“村村通”工程建设。三是统筹抓好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深化“春晖行动”、“三关工程”等活动,做好气象、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应急管理、住房公积金、“双拥”等工作,推动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人等事业健康发展。
抓实平安创建不懈怠。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平安”创建活动,突出抓好企业周边环境整治,切实抓好信访维稳工作,建立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和矛盾调处机制,努力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七、加快推进政府执行力建设,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着力增强政府执行力。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严格实行项目审批和便民服务“一站式”办理,推行网上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扎实开展“狠抓落实年”活动,严格落实分工负责制、过程督查制、结果追问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对重点工程、重大事项、重要工作的调度督查,确保政令畅通。
着力增强政府创新力。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善于运用改革思路、创新方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协调处理好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着力增强政府公信力。深入贯彻《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的决定》,扎实推进“法治遵义县”创建,确保“五五”普法通过验收。认真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深入推进政务村务和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法律和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强化审计、监察部门的行政监督,不断提高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水平。
着力增强政府约束力。深入推进“三问三治一创建”和“警示诫勉”活动,加大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廉政教育和管理,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