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粮食市场选址难 药材市场要人气
批发市场再规划“迁”动商家
为打造“服务昆明,带动云南,辐射西南,沟通全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泛亚商贸物流中心,昆明将在未来3年时间内把主城区范围内的114个批发(专业及批零兼营)市场进行搬迁改造提升,总营业面积约42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约61000人,经营户近20000户。
今年将完成43个市场的搬迁改造提升任务。根据目前主城区范围内批发市场的现状,将分类推进市场搬迁改造提升工作。
此次搬迁升级改造不但推进批发市场的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的提升,还将对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将起到促进作用。同样,也“迁”动出市场和商户各种不同的心态和表情。同时,此次市场搬迁也将引发昆明部分市场格局的大变化。本报这组关于拆迁批发市场的报道,旨在“拆解”分析主城区批发市场的“前世今生”和变化发展趋势。
市场
粮 食
选址问题很头疼
“现在最头疼的就是选址。”昆明市凉亭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的负责人对记者说,粮食相较其他的商品来说有一定的特殊性。据该负责人介绍,由于运输量大,目前有90%以上的粮食只能通过火车进行运输,仍处于站台式的交易方式。因此,粮食批发市场附近最好有铁路。该负责人称,理想化的情况是,火车在市场后门卸货,前门就可以销售,人工的搬运只需一次,节约了卸载搬运成本。“位置如果距城较远,那么运输费也是不可避免的一笔开销。”据了解,一般短途运费是3公里以内每吨7元至8元,如果3公里以外每吨就得增加到20元至25元。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市场占地面积较小,如果能有更大的市场面积,将可以对粮食批发市场进行功能提升,统一配送,使粮食批发成为集物流、加工、商贸、电子信息化一体的市场,在出口上完全可以辐射至东南亚、南亚。
据悉,由于选址难等问题,目前凉亭粮食批发交易市场争取保留的申请材料已经提交相关部门。
果 蔬
搬迁已准备就绪
“搬迁之后,我们的面积将有1倍以上的增加。”昆明市金马正昌果品市场综合办公室主任熊小江显得很轻松。据他介绍,按照将来的规划,要将王旗营蔬菜批发市场与金马正昌果品市场合并成为一个果蔬批发市场。
据了解,目前王旗营蔬菜批发市场的占地面积约为40亩,而金马正昌果品批发市场的占地面积也在200亩左右,对于一个240亩的需求来说,即将建成的500亩果蔬批发市场已经绰绰有余。
此外,熊小江欣喜地说,在嵩明的小街,还有一个农业及农产品交易中心将建成,其中该中心将分为6个功能区,果蔬产品就是其中的一个功能区。“我们的水果批发在白沙河是一个配送市场,而在嵩明小街的交易中心就是一个一级批发市场,到时将有更大规模的果品批发呈现在市民的面前。”
据悉,金马正昌果品批发市场已与昆明市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准备进行果品批发市场的升级。
药 材
零售占半壁江山
“这里的中药材通常都比药店的中药材便宜,经常有市民拿着处方,提着小布袋来此抓药。”昆明菊花园中药材市场副总经理王泉阳说,虽然市场有几百户药商,但其中有50%的药商是以零售的方式进行销售。多年来,由于占据了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的优势,使得该市场成为小有名气的中药材市场,许多到昆明的游客也慕名而来。
面对销售商较多的情况,昆明菊花园中药材市场同样采取了申请保留的方案,计划着对整个市场进行相应的升级改造,“如果真的申请不下来,也寄希望于政府能给药材行业一定的扶持,在地块的选址上面给予更多倾斜。”王泉阳说。
忧虑
短期人气难积累
“新地点搬迁之后可能要四五年才能积累起现在这样的人气。”已经在凉亭粮食批发市场打拼了20个年头的杨女士对记者说,现在市场距离城区较近,许多市民骑着电动车就能来购买,如果搬迁至三环以外,那么不但销售的成本要增加,也会给客户带来购买粮食上的不便,一些固定的客户也会随之流走。
菊花园中药市场逸林堂的老板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据她介绍,云南很多药材,如三七、天麻等,一般都是以零售为主。一旦搬迁,这些固定的“散客”也许嫌远而在城区内的药店购买,使自己丧失客户源。
金马正昌果品市场的王先生则有着不一样的担忧。据他介绍,自己已经在该批发市场经营季节性水果10年有余,而季节性水果最重要的就是保鲜,如果由于距城较远,水果鲜度受影响就会引起滞销和降价。
乐观
升级改造利生意
虽然是搬迁还是升级改造都未成定局,但商户们却已经将自己的生意做好了不同的规划和憧憬。
“买个苹果都要跑好几个铺面,更别说季节性水果了,一个季节上市很多水果,这样几个铺面的跑,客户也觉得不好选择。”金马正昌果品批发市场的文女士告诉记者,搬迁之后,市场有更好分类之后,不但方便了购买者,同时,对于自己的销量也能提高。
据悉,菊花园中药市场的不少商户在得知市场要进行规划时,就开始询问城区内的房租,准备“进城”销售。但一打听后立马打了退堂鼓,毕竟城区内铺面租金高,转让费也难以承受,不如跟随市场搬到较偏僻的地方。“做生意首先要形成规模,将随机性的消费转化为特定性的消费。”一位商户称,虽然市场需要搬迁,但市场的功能也将随着提升,相信人流量也会随之增加。
搬迁临近产品难降价 经营多年商户难割舍
建材超市化发展“挤”走商铺
●昆明建材市场
日前,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正式对西山区主城区批发(专业及批零兼营)市场进行关闭搬迁有关事项进行公告。被市民熟知的石安公路片区的建材市场将重新进行规划。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搬迁将重新整合昆明建材市场,市场将由商铺模式转化为超市模式,昆明整个建材市场的营业和服务将得到提升,而价格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按照《公告》关闭搬迁工作时限从2010年7月20日起至2012年年底止,众多建材市场也将在2011年内搬迁,在记者的采访中,发现商户已经有着自己不同的打算。
心态 商户各自有打算
在昆明西南建材市场卖油漆的商户就告诉记者,几年前就听说了这个消息,可是一直都没见动静。“如果拆迁的位置合理的话,就跟着搬过去,毕竟生意还是不能放下的”。旁边一家卖瓷砖的商户说,他是西南建材市场里的老商户,以前这里的住房每个月租金差不多在300元左右,现在涨到1000元一月。如果再次搬迁,他担心将来的房租还会上涨。
而从外地来的卖木地板的商户则称:“在这里很多年了,如果这里关闭之后,就回老家重新做起吧。”
在昆明宏盛达建材市场开陶瓷专营店的经理则较为乐观,如果这里要拆建的话,他可搬至分店。但如果升级改造,那么他还将搬回来,“已经在这里开店10多年,有了固定的客源和知名度,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搬回来。”该经理对记者说。
管理 市场方称有压力
据西南建材市场管理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西南建材市场已经有15年历史。在西南建材市场附近先后建立起来的各个大大小小的建材市场达19个之多,形成西片区最大的建材聚集地。
据了解,2003年原有占地面积100多亩的西南建材市场拆为60多亩。西南建材市场周边的商铺、仓库、住宅、学校有的都已经拆掉了。“若再搬迁的话,2/3的商户的经营成本将再次上涨,这对市场管理方来说是个大的考验。”该负责人说。
而仅晚西南建材市场半年建起的昆明宏盛达建材市场同样也面对失去区域优势之痛。据了解,该建材是市场位于碧鸡路、明波立交桥附近,这里不但交通便利,人流量也大。“如果搬迁,最遗憾的就是失去这里的地理优势。”
一位建材市场的管理人员对记者说,搬迁或是改造升级都是对建材市场发展的一种提升,但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商户的进驻,商场的招商等等都需要重新整合,对于一个市场来说是不容易的。
“很多商户都从市场建起来就开始做建材生意,从小做大,很多人已经有了固定的客源,而这里的知名度和所处的区域优势也是很多商户难以割舍的。”昆明明波灯具建材市场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升级改造或是搬迁之后,市场的管理将面临较大的问题。
价格 难以出现大波动
“建材价格在搬迁之前不会出现大幅波动。”虽然建材市场管理办公室还未接到相关方面的具体的搬迁或升级改造等配套措施的通知,但这个消息已经在消费者中不胫而走,以至于有些市民甚至开始猜测这些建材市场的建材是否会在拆迁之前上演一场“跳楼价大出血”的抛售大戏。昨日,在记者的走访中,建材市场管理人员和众多业内人士均给出了记者一致的答案。
“特别是品牌和独家代理的价格有行业内的严格约定。”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建材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建材是一个特殊商品,使用年限也较长,销售商和生产厂家在价格上有约定,而品牌和独家代理的价格约定则更为严格。同时,建材的销售商一般在一个城市有多个销售点,如果因为拆迁的这个店出现低于其他分店的价格,将损害其他分店的利益,将受到生产厂家的责任追究。
模式 商铺转向超市化
事物发展总是在螺旋式地上升与前进,但矛盾也随着而来。虽然面对诸多压力,对于建材市场未来的发展,不管是商户、还是市场管理方对建材市场的发展都充满了信心,一致认为超市化加专卖的销售模式将是建材市场最理想的模式。
一位建材业内人士认为,这次拆迁中建材市场及企业将重新洗牌、换血,一部分不规范的会被自然淘汰出局,在短期内会对行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大拆必有大建,重新洗牌之后的昆明建材销售业将会由此步入一个更高层次的竞争。
一位专营陶瓷的建材业内人士认为,就目前已经建成的家具、灯具等市场来看,均走超市化的模式。而从消费者的消费模式来看,也有一站式服务的需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