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高博会三大亮点
2009年11月,塘厦镇成功举办首届高博会,在展会规模、参展人数、成交额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如何实现新突破、创造新亮点,将高博会打造成塘厦高尔夫产业走向世界的品牌盛会,是塘厦镇政府努力探索的、也是塘厦高尔夫企业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
对此,塘厦镇长方灿芬表示,第二届高博会将呈现三大亮点。首先是继续无偿性、非营利性的举办原则,对所有参展企业实行“零展位费”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商家前来参展。经济收益固然重要,但我们更重视的是为高尔夫企业和商家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
另外,第二届高博会的规模将继续扩大。首届高博会的定位是“求精”,为以后积累经验。本届将在原有基础上“求大”,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参展机会,满足企业的参展需求。
第三,本届高博会将着力突显品牌化和国际化特色。招展部门的相当精力都放在了市外、省外和国外。已预订的307个展位中,东莞本地企业拿走了212个,珠三角的佛山、中山、深圳、惠州、江门等地企业拿走了85个,另有10个展位被韩国、日本等国的企业订下。
方灿芬说:“我们还瞄准了一些高尔夫行业内的品牌企业,希望引进更多大规模的知名厂商。9月份,将专门组成招商团队,前往德国参加高尔夫用品博览会进行招商。”
四优势助高博会扎根
虽然首届高博会成功落幕,但并不意味着庞大的高尔夫市场就理应属于塘厦,也并不代表高博会就一定能在塘厦落地生根。即便如此,塘厦镇仍然对高尔夫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方灿芬表示,塘厦承办高博会有四大优势。首先是区位优势。塘厦地处东莞、深圳和惠州区域一体化的中心地带,莞深高速、龙林高速、莞深大道贯穿而过,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交通环境为高尔夫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 塘厦镇高尔夫产业优势明显。该镇现有130多家高尔夫相关企业,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全球四成以上的高尔夫球相关产品产自塘厦。今年上半年,全镇高尔夫产业产值约9亿元,同比增长27.9%。
第三,塘厦镇配套设施齐全。该镇坚持“一城一带”的发展战略,倾力打造“现代制造业重镇,世界高尔夫名镇”,成立了东莞市高尔夫运动用品行业协会,还向上级申请成立省级高尔夫运动学院,高尔夫培训基地、公众球场和高尔夫运动用品专业市场正在成形,并拥有世界第一大高尔夫球会等无以伦比的优势。
第四,塘厦镇坚持“无偿性、非营利性”的原则,将办好高博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方灿芬说:“我们投入超过100万的资金举办高博会,就是为了借这个平台,帮助企业早日实现转型升级。”
面向世界的营销
对于塘厦而言,高博会不仅是高尔夫企业的交流盛会,更是将塘厦推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塘厦镇委书记叶锦河说:“用高博会提升塘厦的城市品位,让‘世界高尔夫名镇’成为塘厦的城市名片,将塘厦推向世界,是我们的总体规划之一。”
去年举行的首届高博会,就已经初步显现了“营销塘厦”的社会效益。首届高博会共接待国内外专业采购商3000多人,各界宾客超过10万人,是一次推广城市品牌的良机。
去年高博会期间,就有参展商对塘厦的投资环境感到意外。近年来,塘厦城市环境的发展确实可圈可点。除了观澜湖高尔夫球会外,还有大屏嶂森林公园、三正半山酒店(白金五星级)、新都会怡景酒店(五星级)等一批高档次的休闲旅游设施,以及三正半山豪苑、银湖山庄、新世纪可居、森林1号、万科橖樾等一批高品位的优质大型楼盘,这些都是塘厦镇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此外,该镇还投资兴建了花园新街、三正商业步行街、潮流坊等20多条商业街市,规划引进了8个大型购物中心,不乏沃尔玛等世界零售业巨头。
塘厦观澜湖高尔夫球会集团执行董事李佳琦说:“不少台商、港商和内地企业家,是先到我们这里办了会员卡,然后才选择在深圳或东莞等周边地区投资的。”
或许,这是对塘厦招商环境与城市魅力的最好印证。(有发布会图片)
访谈 塘厦镇委副书记、镇长方灿芬:
让世界目光聚焦塘厦
记者(以下简称“记”):塘厦打造“世界高尔夫名镇”的相关工作是如何部署的?
方灿芬(以下简称“方”):打造“世界高尔夫名镇”不仅是塘厦在荣获“中国高尔夫名镇”称号之后,勇立潮头、敢于创新而提出的发展目标,而且是响应市委、市政府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战略,打造特色产业镇区的发展要求。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三项工作:
一是通过高博会、行业协会等渠道,增强高尔夫产业凝聚力,打造高尔夫产业集群,同时加大高尔夫知名品牌企业和高尔夫产业链缺失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形成完善的高尔夫产业链和产业规模效应;二是完善高尔夫产业配套建设,如建设省级高尔夫运动学院和高尔夫培训基地,培养高尔夫运动人才和技术人才,满足塘厦高尔夫产业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教育培训、休闲娱乐等现实需求;三是加大推介力度,依托世界第一高球场的优势,积极举办各项赛事,吸引更多高球高手和企业集聚塘厦,推广塘厦,让世界目光聚焦塘厦。同时,规划建设公众高尔夫球场,推动高尔夫运动从高端消费、贵族消费向平民消费、大众消费转变。
记:如何看待会展事业在塘厦的发展?如何促进塘厦高博会走向国际化?
方:发展会展业是东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之一,特色产业是东莞市各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和优势所在。首届高博会通过人流的集聚,以及高尔夫产业的旁侧效应有效带动相关行业如旅游、休闲度假、房地产、酒店等行业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塘厦这一东莞未来三大副中心之一的城镇现代服务业的建设和发展。
首届高博会的成功举办,发展了塘厦特色产业,促进了塘厦现代服务业发展。塘厦镇委、镇政府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方式,一方面加大引进国际企业参展,积极邀请国际知名企业前来塘厦参展;另一方面组织相关企业到国外参加国际知名的高尔夫运动用品博览会。同时,积极向国际化展会管理学习,务求高博会达到国际化管理、国际化操作的水平。下个月我将带队赴德国参观展览会,学习借鉴经验。
记:上海等地先后举办过类似的展会,塘厦如何去面对竞争?
方:国内多个城市举办高博会,表明我国高尔夫产业及运动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高尔夫运动用品市场是有空间的,市场还在不断扩大。
我们知道,高尔夫运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地区性,其相关产业也存在一定的地域性特点。塘厦高博会是政府主导、企业免费参展的非营利性会展,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中国不同地区先后举办高博会,我们可以通过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等方式达到互利共赢。(有方灿芬图片)
观澜湖高尔夫球会、骏豪地产集团有限公司集团执行董事李佳琦:
龙头企业理应培育市场
记者(以下简称“记”):龙头企业应怎样处理自身发展与行业发展的关系?
李佳琦(以下简称“李”):龙头企业必须承担起本地市场的培育重任。市场发展起来了,企业的发展才能更有优势。我们要一方面做好观澜湖本身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不断承办各种国际顶端赛事,扩大高尔夫在当地的影响。
记:高尔夫运动相对特殊,专业性人才比较缺乏,你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东莞准备筹建高尔夫学院,前景怎样?
李:目前我们的专业人才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大量引进国外专业人才,二是大力培养自己的人才。观澜湖有“高尔夫行业黄埔军校”之称。如果我们有了自己的高尔夫学院,就能够大量培养需要的人才。东莞筹建高尔夫学院,这是很务实的,我们支持。对青少年的培养是把握未来发展的金钥匙。
记:塘厦连续举办高博会,提出了“展会+赛事”的发展理念,您怎样评价这个思路怎?
李:这是非常有国际视角的做法,为当地企业搭建了一个国际交流的综合平台。但塘厦也不能全是制造业,还需要其他产业的配套发展,例如竞赛业、旅游业、房地产业等。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教授:
“展会+赛事”适合塘厦
记者(以下简称“记”):近日,塘厦成立了东莞市高尔夫运动用品行业协会,这对该镇高尔夫产业的发展将产生什么效应?
林(以下简称“林”):塘厦高尔夫生产企业虽然数量较多,但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自主品牌,互相之间时有恶性竞争,目前发展压力很大。行业协会的成立,一方面可以制订行业规矩,促使企业加强自律,另一方面可以在企业和政府之间充当桥梁,助推行业转型升级。
记:塘厦高尔夫生产企业多是贴牌生产,怎样才能摆脱这种局面?
林:塘厦高尔夫企业处在产业链条的下端,产品附加值较低。我个人提倡“三品”的发展思路,一是品格,厂家商家不能赚黑心钱;二是品质,产品质量不好,无从谈发展;三是品牌,经济、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靠的都是品牌。
记:塘厦通过高博会、大型比赛及筹备高尔夫学院来推动高尔夫产业发展,你认为这条思路怎么样?
林:“展会+赛事”的模式很适合塘厦。这个模式可以扩大当地影响,又可以学习先进经验,推动产业转移。我对这个行业的发展审慎乐观。我从不怀疑东莞的生产能力,但人才缺乏制约了东莞的发展。创办类似的学院,想法是好的,但也要慎重。由谁来承办,承办者资质如何,都需要考虑。在这方面,或许可以借鉴曾经呼声很高的虎门服装学院。
石马河流域治污塘厦贡献大
南方日报讯 塘厦夹在中间,上有深圳、凤岗,下有清溪,又是观澜河(石马河深圳段)进入东莞的第一站,压力非常大。但塘厦顶住了压力,对石马河治污作出了贡献,前不久,受到副省长林木声的赞扬。
■小标题■重压之下的无奈之举
近年来,由于深莞惠三市对石马河治污工作的重视,石马河水质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但三市的治污行动并未统一,影响了治污成效。在今年上半年的3次监测中,深圳企坪段面氨氮浓度均超过28mg/L,远超标准值1mg/L,东莞石马河口断面同期监测的三次数据,都维持在1.35mg/L上下,前者几乎是后者的20倍。位于莞深交界处、观澜河注入东莞第一站的塘厦,压力可想而知。
沙湖是观澜河流经塘厦的第一站,在这里,老远就能闻到河水散发出来的恶臭味,附近居民一谈到石马河就直摇头。
按照东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塘厦在镇内修建了3座污水处理厂,分别是白坭湖污水处理厂、林村污水处理厂和石桥头污水处理厂,总处理量达到17.5万吨/日,约占东莞污水处理总量的三成。其中,林村污水处理厂投资1.05亿元,处理能力为12万吨/日,是目前整个石马河流域处理能力最强的污水处理厂。
2009年,塘厦镇处理污水6827.71万吨,平均进水COD浓度165mg/L,平均出水COD浓度26mg/L,COD削减量约为9520吨/年。
塘厦镇环保分局李炳辉主任说:“我们对治污过程实施在线监控和出水消毒,生活污水处理率已达到93.7%,力争最大限度减少对石马河的污染。”
但他同时表示,这是重压之下的无奈之举。因为“石马河以前很清澈,现在严重污染了再反过来治理,花费了很大代价,这样得到再多的荣誉也没有意义”。
源头治污是难题
李炳辉说,治理河流污染最主要的是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减少入河污水量。石马河治污要尽最大努力做好这一点。塘厦镇想了很多办法,把石马河直线距离500米以内设为保护区,200米以内设为一级保护区。
塘厦的源头治污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1995年,投资5000多万元的塘厦白坭湖污水处理厂建成,日处理污水1.5万吨,是全国首家镇级污水处理厂。进入新世纪,塘厦镇在市政府统一规划下,开始大规模的畜禽养殖清理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使得辖区流域内生态景观得到极大改善。
但治污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短时间很难取得彻底成效。从2006年开始,塘厦投资1.77亿元,建设全长33.25公里的配套截污主干管网项目,设计输送能力38万吨/日,目前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成,但有四处穿越铁路的管网尚无法完成接驳,因为部门之间的协调也是一个难题。
李炳辉说:“这个问题一拖就是好几年,因为与铁路部门的协调相当困难。”
另外,塘厦在源头治污上无法做到覆盖全镇。李炳辉说,少数村位置偏远,地形条件比较复杂,截污管网无法覆盖到。不过,这些村庄用水量较少,污水排放量也较少,对全镇治污影响不大。
东莞走在前面
40年前,水质优良的石马河曾在东深供水工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近几十年来,经济指标不断增长,但这条母亲河并未获得多少好处,反而映衬了流域内三座城市的尴尬。
近年来,深莞惠三市已经意识到了石马河流域环保的历史欠账太多,开始了大规模的整治,但在三市交界处的成效不太明显。
为解决这个问题,三市形成了共识:成立统一协调机制,加强流域内合作。前段时间,东莞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及运营情况调研工作会议、省人大石马河流域整治调研工作座谈会相继在塘厦召开,两个会议都强调了加强流域内合作。随后,林木声副省长一行来塘厦调研,以进一步了解石马河流域水质及污水处理情况,研究全面整治方案。
在统一协作上,东莞市走在了前面。2003年以后,尤其是2008年以来,石马河流域东莞段投入运营的污水处理厂有7座,这还不包括在此期间展开二期工程的凤岗雁田污水处理厂和樟木头污水处理厂。
李炳辉说:“我们上有深圳、凤岗,下有清溪。我们做好了,下游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