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钢材专业市场,在长三角已经遍布了数百家。每个地级市其实都有能力容纳下一至两家这样的交易中心,根据周宁人的速度,这样的交易中心可能很快会在海西经济区扩散开。
厦门和源诚贸易有限公司一直在做建筑材料生意,以经营水泥为主。公司总经理林愿春很早就想涉及钢材生意,可是折腾了一年,这一块的年营业额还不及200万元。“这个行业不好切入,门槛较高。”林愿春说。
5月初,在昆山做了近10年钢材交易中心的郑洲、郑林兄弟决定在厦门投资5000万元,打造厦门第一家钢材交易中心。林愿春刚好在这一段时间认识了郑氏兄弟,经过一番考察,他迅速决定将钢材业务剥离出来,加入这个中心。和林愿春做同样决定的人很多,因为郑氏兄弟从5月份开始为这个钢材交易中心招商,3个月的时间,已有300多家商户进驻。
长三角钢材市场已接近饱和
这家面积23600平方米的交易中心,坐落在湖里区殿前街道,集商贸大楼、商铺租赁、贸易、物流、装卸、仓储、融资、结算于一体的现代钢材物流中心,在厦门是第一家,在全国却并不是新模式。
这样的钢材专业市场,在长三角已经遍布了数百家。郑氏兄弟昨日告诉记者,长三角钢材交易中心市场已接近饱和,于是他们决定对外拓展市场,“海西如今发展速度很快,厦门是龙头城市,又正在大力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一个城市未来投资将达几千亿元。”郑林说,经过一年多的市场考察,他们最终决定把新的据点放在厦门,以图谋整个海西区域。
从6月8日开始装修办公室,预计将在“9·8”期间开业,这是一个惊人的速度。而更令人惊讶的是,3个多月的时间,这个交易中心已经“笼络”了300多家商户,共能容纳360家商户的一期大楼,几乎全满。“厦门本地商户占了近2成,从昆山老店带来的商户大概2成,其他都是福建其他区域和长三角其他区域的商户。”作为总经理的郑林对这样的成果非常满意。
交易中心在海西只是一个开始
“长三角的钢材专业市场,其中200多家是福建宁德周宁人做的。”同样也是周宁老乡的郑林带着记者参观他那快要完工的交易大楼时,向记者透露———至少还有3个—4个周宁老乡,打算跟进厦门市场,“同样也是做钢材交易中心。”他说,这只是一个开始,每个地级市其实都有能力容纳下一至两家这样的交易中心,“根据周宁人的速度,这样的交易中心可能很快会在海西经济区扩散开。”
价格调节撬动采购杠杆
这个钢材交易中心最大客户群体,是厦门的大型建筑公司。“通过一站式服务、规模化的成本优势来实现竞争优势。”郑林说。
但厦门一位资深工程造价管理人士李先生坦言,钢材在建筑材料中占比最大,数量大,价格波动大,在工程建设期间就可能波动几千块钱,这是建筑公司最大的风险。
郑林表示,“我们投资1.5亿元成立了自己的担保公司,与交易中心捆绑作业,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据介绍,交易中心通过与银行合作,结合担保公司的职能,可以为客户提供信用评级,对于A级企业,可以采用定期结算方式,甚至可以提供工程结束再结算的方式,解决各方资金压力。对于部分无法达到A级信用的企业,还可以通过担保公司来解决资金压力。
此外,交易中心还能帮助建筑公司锁定三个月内的钢材价格。“只要预付20%的定金,就能够以接近当时的钢价来预购未来三个月内所需要的钢材,我们来帮客户解决购买能力的问题。”郑林说。
“价格调节能力以及帮助建筑公司解决资金压力的这种方式,无疑是撬动建筑公司采购的杠杆。”李先生认为,这个钢材交易中心一旦开业,首先冲击的将会是建材城的小商户。
或将引发厦门钢材市场洗牌
李先生经过分析认为,交易中心就如同一个超市,面对三种客户:“一种是建筑公司,一种是钢材深加工商,还有一种是个人散户。”他说,这个平台首先方便客户集中对比,对于后两种客户来说,肯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将来小商户可能要重新寻找新的市场空间,市场细分是一定的,市场洗牌也很可能会出现。”业内人士如此表示。
记者了解到,在这样的市场压力下,目前仍有不少本土大型钢材贸易商还处在观望状态。“虽然我们非常有意向进入这个中心,但我们已经有了固定的客户,是否有必要增加费用来进驻这个中心,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考虑。”厦门新兰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清兴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机遇很有诱惑力,但我还要考虑几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