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严打囤地囤房 调控再"紧气"?
在新政满逾四月关头,一些知名房企因涉嫌土地的"坐地升值"而被国土部以违规囤地予以揪斗出来,由此引发的国企、央企“囤地囤房”风波骤然而起。在最近被曝光的一份“1457宗闲置土地黑名单”中,因政府原因闲置的土地有849宗,因企业造成的闲置土地涉及608宗。如此庞大的“官商体系”,怎教人不心寒。
有媒体披露,某中石油子公司一地块闲置五年,地价飙升五倍。相关数据显示,该地块于2005年3月取得,原计划在2007年底竣工,地价为4271.5元/平方米,目前已经闲置了5年。2010年5月8日,该地块挂牌出让
100%股权及6400万余元债权,挂牌价格1.26亿元。至此,这个闲置了五年的项目,在五年间翻了近5倍。 难怪,近期潘石屹也在其博客中连连感叹,“建房子的不如倒地的”、“养鸡的不如倒蛋的”。
囤地捂盘是近几年来部分房地产商牟暴利的惯用伎俩,其实也算不上什么新闻。但在这楼市调控的紧要关头,那些“觉悟”不高的地产商们公然与政策唱反、为房价唱多,不给中央面子,招致严打压查固然亦在情理之中。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紧随其后,在8月12日的2010博鳌房地产论坛上,中房协的有关专家避重就轻,抛出了所谓的“调控已见底,效果已显现,再出新政恐不适宜。”之类似言论,并上书国务院,建言暂缓再出楼市调控新政。一时间,热议不断。
房企资金链吃紧 弱企“出局”
虽然,对于新政如何走向,调控是否再行“紧气”,坊间、业内众说纷纭,扑朔迷离。但可以肯定的是,几个月来,楼市调控新政已经让一些资质不佳、资金周转不灵的房企惨遭出局。“弱企出局,对于整顿房地产市场是个利好,对于资金充足的房企也是个机会。”来自CORC主任、房讯网CEO刘凯认为,优胜劣汰是市场化法则,此轮楼市新政已经让一些房企资金链吃紧,不堪重负,恰恰是这个时候,也是市场并购、整合案不断增多的时候。同时,也只有资金充足的房企,才能紧握主动权和主导权。
的确,资金对于房企而言就是其生命线,在市场进入困顿期时,一些房企似乎无技可施,资金面临着严峻拷问。据了解,今年5月以来,中华企业、世茂股份等10余家房地产上市公司公布了其信托融资计划,总融资规模逾50亿元,以期能缓解资金压力。与此同时,绿城中国等房企在高负债率的情况下继续拿地,销售放缓后,这些公司也可能再度面临财务困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