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7月初,我们走进秦皇岛,探寻明代义乌兵修长城、守长城的足迹时,意外地发现,这份割舍不了的亲情和缘分让秦皇岛和义乌再度联手,打造中国北方一流的现代化小商品交易平台——秦皇岛义乌小商品城。
两地“联姻”——
秦皇岛与义乌有着不解之缘
秦皇岛与义乌虽然相距遥远,却有着不解之缘。480多年前,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率领以义乌兵为主的两万余戚家军,在秦皇岛这片土地上修筑长城、抗击倭寇,好多义乌兵就留在了秦皇岛,他们的家眷和后人也在长城沿线扎根、繁衍,创造了流芳百世的长城奇观。
如今,义乌和秦皇岛,这两个相隔千里的城市又因秦皇岛义乌小商品城联系在了一起。
去年初,北方物流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苗峰跟随秦皇岛市政府考察团考察义乌市场,被义乌市场的独特魅力所震惊。回去后,本打算投资房地产的苗峰便产生了在北方创办市场的设想。经过考察认证,投资4.5亿元的秦皇岛义乌小商品城于去年9月开工奠基。
据了解,秦皇岛义乌小商品城位于秦皇岛市未来商贸规划区黄金地段,项目一期占地219亩,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该项目被河北省列为省重点和国家重点技术改造“双高一优”项目。秦皇岛义乌小商品城预计2011年春季开业,该项目建成运营后,将立足秦皇岛,辐射华北、东北,面向东北亚、东亚地区,成为中国北方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竞争力最强的小商品集散中心。
市场“对接”——
义乌模式的本土嫁接
如何利用秦皇岛义乌小商品城,将义乌的辉煌在秦皇岛这片土地上复制下来?秦皇岛义乌小商品城管理公司总经理范四木提出未来发展的构想:仿照义乌的理念,先以本地客户为主,以周边客户为辅,夯实好本地与周边地带的客户基础,逐渐扩大辐射范围。
秦皇岛义乌小商品城的经营管理将是义乌经营理念和秦皇岛优秀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在管理模式上,具有多年小商品市场运作经验的管理团队将进驻秦皇岛义乌小商品城;在义乌与秦皇岛优势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导入义乌模式,建立适合秦皇岛运作的经营模式,实现划行规市统一管理,全国各地统一招商,强势品牌统一推广,上游下游统一拓展,金融、物流、信誉、外贸、网络平台、产业基地六大系统统一服务。
“在商品对接方面,秦皇岛义乌小商品城将根据秦皇岛及周边地区的需要,选择相对应的小商品从义乌直接引入商场,引入的小商品将享受与义乌的小商品同是原产地进货的相同待遇。”范四木表示,商品对接,简言之就是对接义乌乃至浙江生产厂家的出厂价产品,就是“原产地、源头货、源头价”的商品。此外,在培育经营主体方面,秦皇岛义乌小商品城将建立针对商户的培训与学习机制,进行全程跟进式经营指导,不断提升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
血脉“传承”——
义乌兵后裔在市场大展拳脚
“我不缺血,我缺少的是造血的机器。可以说,如今秦皇岛义乌小商品城就给了我这样的造血机器。”在秦皇岛义乌小商品城A区买了两个商铺的孙振新兴奋地说。
孙振新,秦皇岛市抚宁县驻曹营镇董家口村人。董家口村是一个典型的义乌兵后裔村,村民大多是明代在秦皇岛修筑长城、戍边卫国的义乌兵后裔。孙振新也和许多村民一样,从小就被祖父辈告知是浙江义乌兵的后裔,这让他从小对义乌有着一份不一样的情愫。
“只要是义乌兵后裔,市场就给我们每个商铺比别人优惠1万块钱。”于是,孙振新一口气买下了两个商铺,尽管借了一部分的钱。
据介绍,作为义乌兵后裔所在地的抚宁县驻曹营镇,将建立小商品加工区,着力开发原材料和销路两头在秦皇岛的产品,逐步提高“原产地”货源供应。小商品城管理公司建立并培育为全体商户共享的产品自有品牌,通过自行生产、贴牌生产,提升产品附加值与竞争力。并以“创意产业扶持计划”为切入点,推进“原创品”研发,形成特色产品集群,进一步壮大“源头货”整体阵容。
之所以选址抚宁县驻曹营镇,苗峰说:“这是对义乌兵后裔的还愿之举,留下的是历史、是血脉,希望对当地的乡亲们有所扶持,通过加工区和家庭作坊的模式,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拉动当地经济贡献一点力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