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关键词:外资利用
增速加快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据市投促委副主任张军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市利用外资呈现增长速度快、结构进一步优化的特点。分产业来看,工业实际使用外资42303万美元,增长149%,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平板显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157389万美元,增长23.2%,主要集中在商业地产、商贸、金融等领域;农业实际使用外资4411万美元,同比大幅增长,主要集中在现代农业种植和综合利用项目等领域。
从资金来源地看,外资主要来源于港台、欧美、日韩等地区,其中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新加坡居前三位,到位资金分别为129943万美元、19538万美元、18528万美元,分别占全市实际使用外资的63.7%、9.6%、9.1%。
金融业利用外资增长较快,同比增长217.2%。宏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华亚联财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等投资性公司落户成都。
张军表示,下半年我市将进一步拓宽利用外资的领域,突出抓好投资性公司、基金投资项目、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类利用外资工作,并协助做好本地企业境外上市工作,力争在金融类利用外资领域取得进一步突破。
关键词:内资引进
三大经济圈到位资金超700亿
上半年,我市三次产业利用内资保持高速增长。实际到位内资中,以长三角地区、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三大经济圈为主,共到位内资743.6亿元,占实际到位内资的76.4%。
工业利用内资持续增长。新引进工业项目292个、增资项目43个,合同引进内资769.5亿元。工业项目实际到位内资300.4亿元,增长6.5%,占全市实际到位内资总额的30.9%。
服务业利用内资强劲增长。不含房地产,全市新引进服务业项目457个、增资项目46个,合同引进内资541.2亿元。服务业项目到位内资392亿元,增长58.6%,占全市实际到位内资总额的40.3%。
农业利用内资大幅增长。全市新引进农业项目39个、增资项目2个,合同引进内资21.3亿元。实际到位内资24.2亿元,增长142.7%,占全市实际到位内资总额的2.5%。张军表示,近几年,我市农业实际到位内资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与我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工作全局,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着力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密不可分。
同时,全市引进了一批金融业利用内资项目,共到位资金38.9亿元,同比增长49.3%,保持金融业利用内资的较快增长势头。浙商财产保险四川分公司、包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行及中林所西南林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等金融业项目顺利推进。
关键词:重大项目
累计175家世界500强落户成都
上半年,我市围绕重点产业集约集群发展,大力开展产业招商,新签约引进中电科航空电子有限公司民用航空电子产业基地项目、富奥汽车零部件成都生产基地、中粮集团(西南)综合产业园项目等145个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其中现代服务业73个、高新技术产业16个、先进制造业41个、现代农业15个。目前,还有302个重大项目已进入实质性洽谈。
上半年,我市新引进联泰大都会人寿和三菱重工两家世界500强境外企业。新增6家世界500强中国内地企业,分别是东风汽车公司、平安保险、华为、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中国华润总公司。截至目前,落户我市的世界500强累计已达175家,其中,境外企业141家,中国内地企业34家。
此外,外资项目增资势头良好,增资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25个,较去年增加17个,外资重大产业化项目龙锦综合开发(成都)有限公司、英菲尼(成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普惠艾特航空制造(成都)有限公司等相继增加投资。
关键词:产业功能区
集聚效应显现 一批高端项目进驻
今年上半年,我市功能区招商取得新进展,成功引进了一批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大的重大项目。四大新城、金融总部商务区、“198”生态和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引进了摩根大通投资设立投资控股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等一批总部和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天府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引进了欧林生物疫苗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深圳键桥通讯太阳能储能电池项目、瑞声声学科技公司水性粘合剂项目等一批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重大项目;汽车、石化等功能区,引进了一汽富维汽车零部件成都生产基地项目等一批整车研发生产及关键零部件制造和石化基地配套项目。
张军表示,下半年,我市将重点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汽车、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总部经济、金融、物流、软件研发、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现代农业,大力推进产业招商、重大活动招商、以商招商、资源招商,着力在招大引强上取得新突破,不断提高招商引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