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从舜渔于雷泽,躬耕于历山到1904年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自开商埠进行资本化发展的城市,济南的经济发展掺杂着鲁文化的儒和齐文化中的商,这是对文化的传承。拥有4000多年发展历程的古城其商业格局也是在历史的更迭中慢慢的沉淀和累积,发展至今日,现有的商业格局可以说是历史的选择,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适合这个城市的商业格局。城市发展不停,商业格局也必然紧跟城市发展的步伐,在不断裂变中寻求突围。
空间格局:(一)三大商圈层次分明
在政府颁布的济南市商业网点规划中,曾把济南的商圈按照层次,计划打造老城商圈,主城商圈和新城商圈。老城商圈即城市内环路以内的老城区范围,由历山路、北园大街、纬十二路、经十路围合的区域。这一商圈是济南市传统的商业区,它由位于古城区的中心商业区与位于古城西侧的商埠区两部分组成。主城商圈位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主城区范围中老城商圈以外的区域,地处玉符河以东、绕城高速东环线以西、黄河与南部山体之间,包括腊山、党家、燕山、王舍人和贤文五个片区。新城商圈即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一城两区”整个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中,主城商圈以外的区域,包括东部城区和西部城区。
乍一看,这好像只是划分了一个地域范围,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个中格局。泉城路-泉城广场为代表的核心商圈是老城商圈的最典型代表。这一商圈集中了济南市一半以上的商业场所,形成了一个具有绝对领导地位的核心商圈。 泉城路——泉城广场商圈由趵突泉北路、明湖路、黑北路、泺源大街围合的区域是济南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中心商业区——泉城路-泉城广场商圈。泉城路是济南最繁华的商业街,马路最西面就是大名鼎鼎的趵突泉。济南大型的商场和超市几乎有接近一半位于泉城路-泉城广场商圈内,其中包括济南本土商业的三大巨头银座、贵和、三联。另外,国际大鳄沃尔玛,国内著名家电连锁企业苏宁电器,国美电器,以及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以及大量的专卖店都位于这个区域,再加上周边五星级的索菲特银座大饭店、皇冠假日酒店、四星级的玉泉森信大酒店、银座泉城大酒店、华能大厦等共同组成济南最大的商圈。而且位于该核心商圈内,又有许多新的商业业态在规划,大型的shopping mall的建设,绝版而个性的商业店铺的深掘,将为该商圈注入新的活力,提升整个商圈的品质。
在强大的泉城路-泉城广场商圈影响下,济南市并没有形成另一个可以与泉城路-泉城广场商圈并肩的副商圈。传统的城市副商圈大多是区域性的中小型商圈,与泉城路-泉城广场商圈共同构成济南市主次分明的城市商业结构。主城商圈中比较成熟的代表商圈花园路洪楼商圈,英雄山商圈,山大路科技市场,泺口服装城商圈等等。这些商圈虽然无法与占统治地位的泉城核心商圈比拟,但是也各有优势,充当着城市各个区域发展的重要配套。当然,我们说,现在没有与主商圈比肩的副商圈,不代表将来没有。实际上,济南的很多区域,常住人口比例大,消费能力强,是非常有希望成为城市副商圈的。
新城商圈中发展成熟又有代表性的成型商圈屈指可数。高新区和西客站高铁板块是最有条件成为成熟商圈的代表。首先从规划上说,济南市出于地理位置的考虑,提出“东拓西进”的发展策略。东部新城和西城成为最先受益的区域。高新区内的住宅市场首先发展起来,作为众多人口的配套,商业地产的发展也势在必行。而西客站面临的机遇更是可遇不可求,随着大型快捷交通的发展,物流的便利性,车站效应立即凸显。从无到有,从理论到实际,这是质的变化。
(二)专业市场功能明晰
以上所提到的三个层次的商圈大多是以零售业为主导,在商圈的中心都会有一个几乎有绝对号召力的零售市场——大型超市。其实,对于济南这样一个非产地性工商业的城市来讲,专业市场在城市商业中所占的比例也是举足轻重。譬如上文曾经提到过的山大路科技市场,英雄山美食广场、洛口服装城,张庄路茶叶市场,七里堡、八里桥的水果蔬菜批发市场,北园大街的家装建材市场,匡山汽车大市场等等。
专业市场的两个功能显而易见:首先是区域中转站的功能。典型的就是洛口服装城,这是批零兼有的专业市场,在很少满足当地需求的同时,大多数情况下,它是辐射华北地区服装批发的中转站,这里的服装,内衣,袜子,鞋子被运到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一位在这里经营八年的刘先生说,泺口服装城的发展非常迅速,从过去大棚式的经营到现在专业化、精品化的发展,每一次改变都伴随着规模的扩大。由于规模效益的逐步显现,泺口服装城的影响已经逐渐扩大到省内外,包括周边省市的很多顾客也开始以此为进货渠道。山大路科技市场也存在相似的功能,很多电子产品、计算机硬件、高科技新品软件等从这里发往省内各地。
其次是满足就近消费需要。比如说七里堡蔬菜批发市场,在这里经营的业户都是没有自己品牌的产业链的底端,他们需要有这么一个专业市场来满足产品销售的目的,这些产品包括水果蔬菜等都具有就近消费的特性,这样的市场就是为了满足这一功能而存在。
时间格局:城市发展是主线
从清朝末年济南开埠以来,商业的发展状态可以推演出商业格局的变化均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化这个普遍规律。随着城市功能的增加,人口的流动和增加,商圈也是在不断的变化。在很多老济南的记忆里,最早的商圈或者说商业繁荣还是泉城路,大观园,天桥等老城之所在,还有经二路上掩映于古树之中的瑞蚨祥,天桥下小商小贩的各色新奇。
到了近代,始建于1931年大观园商场,始建于1949年的人民商场、随后建立的济南第一百货、百货大楼、山东华联并称为济南市属商业的“五朵金花”,主营业态全部是综合商业。计划经济时代,它们的市场份额曾占到95%以上,一直到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仍占据济南商业的半壁江山。直至1994年以后,随着新兴商业企业和新型业态不断进入,以“五朵金花”为代表的传统商业开始急剧下滑,由市场主角变为配角。欧亚集团与大观园的合作,人民商场与振华集团的合作都是传统商业金花在积极寻求一条“突围”之路。其他三朵金花如今都已易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诞生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商业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型成为必然选择。
现在,引领商业发展趋势的是银座、贵和这些商业企业。外埠商业如台湾大润发等更是大举涌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2002年中旬,国际零售业“老大”沃尔玛迈进泉城,2003年底正式开业;2004年5月1日另一世界零售业巨头法国家乐福在解放桥附近建成并开始营业。沃尔玛、家乐福两大国际商业“巨鳄”将分踞泉城路商业金街东西两侧,在稳定传统的商业中心的同时,又给济南商业带来了新的变化。
短短几年,济南商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迁,商业业态也发生了质的飞跃。当初那种“大而全”、“小而全”的“杂货铺”式的传统百货商店,被定位不同、各有特色的专业店取代,随后大型超市在济南露面并一发不可收。银座、大润发等一种以连锁商业为重点的现代经营形式和营销方式迅速崛起,并成为商业流通业最具成长性的业态形式。商业业态的更新,是市场细分的结果,是商业水平整体提升的表现,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家求生存、谋发展的不断“生死抉择”,即经营结构调整的结果。
从时间发展上看,泉城商业格局的变迁,便是济南商业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是济南在全国商业地位迅速提升的明证。
裂变价值初步显现
商业格局的裂变,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显现,也是提升城市层次的表现。济南自古有着良好的商业氛围,经历了一次次的裂变,商业发展伴随着城市版图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越发显示着整个城市的发展活力。越来越多的新元素加入到城市商业发展的行列中来,城市也将变得越来越新鲜。
事实上,所有这些商圈的形成,包括商业的发展,出现的变化,最大受益者无疑是广大市民,很多商圈结合了购物休闲娱乐等多种业态。对周围区域市民的生活品质提高、生活方式改进无疑有重要意义。有关权威房地产专家分析:这些商圈的商业开发可以从根本上缓解许多区域商业不够发达的情况,可进一步带旺区域人气商机,让旺地更旺,让黄金区域更加黄金起来,商业格局裂变的价值渗透于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