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每年进入5月中下旬,虫草就成了藏北那曲的热门话题。“百事皆虫草”,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政府部门,都围着贵比黄金的虫草团团转。说这个季节是那曲的“虫草季”似乎比夏季这个称呼更为贴切。
记者就在那曲仍凉意袭人的夏季,探访了它热火朝天的“虫草季”……
虫草市场
一天交易额最高上千万元
7月16日的藏北重镇那曲镇,早上9点仍凉意袭人,气温在10摄氏度左右。但在高原路那曲虫草交易市场门口,早已聚集了数以百计的人。再过两个小时,是每天人气最旺的时候,买的、卖的;“正规军”、“游击队”,最多时可达到2500人以上。
那曲虫草交易市场是今年6月17日开业的,里面分6行排开的58间铺面早被抢租一空。市场开业后,原来在那曲镇辽宁路自发形成的路边虫草“黑市”即被规范到新市场里来,路边的无证小贩也在市场大门口形成了一个规模颇为可观的“游击队”。
市场内是秩序井然的商铺,人声鼎沸。记者看到,市场内交易成功率很高,记者在四川商人卢建军的店铺里观察了半个小时,即看到成交了7笔生意,成交率在50%以上,成交金额数万元。
每天市场内的成交额具体有多少?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答案。但好几位商户都认为,交易额最高的一天肯定要超过一千万元!
一个高原小镇的一个小市场,一天交易额超过一千万元!这个由买家、卖家,本地商人、外地商人,小贩、大商家交汇的小市场里创造出了奇迹。细观市场里的“众生相”,每个人都有一个与虫草有关的故事。
“众生相” 每张面孔都与虫草有关
农牧民巴顿:今年全家挖了6.8斤虫草。嘉黎县的巴顿一大早就用塑料袋拎上一两虫草来到交易市场,这是他拿的样品,他还有6.7斤的虫草没带来。
市场里好几个商户看了巴顿的货,结果出价都不如意:他这1300条/斤级别的货,眼下的市场价应该是每斤5万元左右,但几个收购商最高的只出到了4.5万元一斤。原因是他的虫草虫体瘦、草头长。巴顿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看来今年他家挖的6.8斤虫草只能卖到30万元多一点点了。去年他家挖了4.5斤虫草,卖了20万元。
藏商央嘎:把虫草从草原带入市场。央嘎是那曲地区比如县达塘乡人,29岁的小伙子却是位有着10年驾龄的老客车司机。央嘎为什么放下方向盘也跑到虫草交易市场里租下一间铺面做起虫草生意了呢?他说:“因为做虫草生意比开车来钱快。”
凭着“地利、人和”优势,央嘎从去年开始进入虫草贸易行业。 在“虫草季”来临的时候,他停下客车,在当地老百姓家以一手的价格挨家挨户收购虫草,然后拿到那曲转手卖掉。通过他的倒卖,乡亲们的虫草流入市场,换成了花花绿绿的钞票。
陇商马安有卜:赚不到钱就开饭馆。马安有卜可以说是从“游击队”转成“正规军”的虫草小贩之一。去年,原本在南京开饭馆的他在老乡的影响下,来到那曲做起了虫草生意。今年,他在虫草市场里租下一间铺面,正儿八经当上了虫草老板。
但是今年的虫草行情让马安有卜有些失望,“从6月以来,虫草价格有点走下坡路,我5万元买的一斤虫草,现在只能卖到4.7万元了。”马安有卜说,“到8、9月份行情不好的话,我就回南京开饭馆。”
川商卢建军:把虫草卖出国门。32岁的四川资阳人卢建军是市场里的“人气王”,虫草市场里位置最好的两个铺面都被他拿下,他的铺面随时都围满了人。他收购虫草也是大手笔,“只收大的不收小的”,每周的现金流高达数百万元。
卢建军说,他从去年到那曲收购虫草,经他手流入香港和东南亚市场的虫草已经数以吨计了。他说,他计划用3年时间,打造一个响亮的虫草品牌。
前世今生
从马路市场到专业市场
看着市场里“沾满虫草味”的“众生相”,那曲地区商务局副局长布达玛非常欣慰。土生土长的布达玛活了大半辈子,今年终于看到那曲的虫草在如此规范的专业市场里公平交易,心中不无感慨。
“建一个专业的虫草交易市场,我们早有想法,2008年,那曲地区地委行署就开始着手计划建设虫草交易市场。”布达玛说,从去年6月15日动工,到今年6月17日正式开业,这个投资340万元的那曲虫草交易市场是他看着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交易市场建立起来后,终结了那曲虫草的无序交易状态,迎来了公平、透明、规范的交易秩序。
布达玛说,市场建立起来后,设立了虫草管理委员会,再也没有接到短斤少两、打白条这些以前在虫草交易中出现的投诉和交易纠纷,那曲的虫草交易开始步入正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