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0年6月,成都商品市场的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八大商品市场将搬出市区,市区内的传统市场将陆续退出中心城区,三环外以成都国际商贸城为代表的现代化市场登上了历史舞台。时代变革,机遇无限,新生的市场能否抓住这次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让成都的商贸市场提档升级,脱胎换骨,一举成为辐射中西部,影响东南亚,媲美义乌的国际商品贸易中心呢?昨日,记者就此专访了伊厦成都国际商贸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寿建鸿。
精心做管理:分类聚集划行归市打造“成都义乌”
记者:从规划图中,我们看到,成都国际商贸城占地面积2090亩,总建筑面积245万平米,经营规模相当于6个荷花池商圈。如此大的一个市场,成都国际商贸城将如何管理,才能做到科学有序,又好又快发展?
寿建鸿:我们建设的是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竞争力最强的商品贸易中心。建成后,6万个商铺共包含17个大类,48个行业,43万多个商品品种,可谓是包罗万象,没有好的管理是绝对不行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将采用非常科学的“分类集聚、划行归市”模式。这样的经验,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向义乌国际商贸城的演变过程中已经取得了成功,我们将在不断创新中加以运用。
记者:“分类集聚、划行归市”对中小商户来讲,这还是一个新鲜名词,具体是怎么一回事?
寿建鸿:分类集聚、划行归市是义乌、绍兴等地培育发展市场的一条根本经验。所谓“划行归市”就是按行业类别对市场进行功能分区,同类商品相对集聚,集中经营,提高展示成效和采购效率。划行归市的实施有利于快速发挥市场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促使经营主体在相对集中的空间集聚商品信息,有利于客商了解商品信息和价格水平,迫使批发商不断提高商品档次和组织货源的效率,不断提高竞争的有效程度。要强化划行归市的意识,以强有力的政策为先导,相应采取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加以引导,努力实现相同和相关行业集中布局,巩固和发展市场集聚辐射优势。国际商贸城一期市场建成后拥有12000多个商位,就将分成47个行业进行市场布局,实现分块分区经营,主要包括中药材、日用品、文体、玩具、皮具箱包、工艺品、针织用品、五金、电子电器等。
记者:这么多的商铺,在产权管理上如何做到协调一致,严格按照规划来发展?
寿建鸿:我们的产权非常明晰,所有商铺均是只租不借售。今后,成都国际商贸城将采取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的办法,所有商铺由市场管理公司全程管理。尤其是商家的诚信经营,市场管理方采取灵活方式,更好地促进整个市场的诚信经营建设,对商家进行诚信经营评估评选,没有投诉的、讲诚信的,星级越高(最高五星),若有投诉的,星级低,或无星级,为产品质量与诚新信经营提供制度保障。
记者:如此严格的管理,与精细化的操作,成都国际商贸城不怕得罪商户们?
寿建鸿:严格与精细,是做大做强的保障。成都国际商贸城,要做的是中国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竞争力最强的商品贸易中心,要将其打造成为“成都义乌”。没有科学而行之有效的管理,是不可能实现的。我想,一个能与义乌媲美的商品贸易中心,又有哪个商户会觉得这样的管理不好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