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0年6月,成都商品市场的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八大商品市场将搬出市区,市区内的传统市场将陆续退出中心城区,三环外以成都国际商贸城为代表的现代化市场登上了历史舞台。时代变革,机遇无限,新生的市场能否抓住这次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让成都的商贸市场提档升级,脱胎换骨,一举成为辐射中西部,影响东南亚,媲美义乌的国际商品贸易中心呢?昨日,记者就此专访了伊厦成都国际商贸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寿建鸿。
一心做市场:打造中西部最大商贸中心
记者:国家的调控政策给房地产业迅速地降了温,但在成都国际商贸城的工地上,到处都能看到如火如荼的施工场景。在全球经济复苏受阻,可能面临二次探底风险的敏感时期,您却加大了市场的建设步伐,这样做,是否有点逆市而动,不怕承担风险么?
寿建鸿:“任他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我是一点也不担心宏观调控与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你看,这次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我们浙商中也有一些破产的,垮掉的企业。他们为什么垮掉,我仔细分析后发现,做事业不专注是最大的一个原因。今天房地产市场好了,就投资房地产;明天股市好了,就投资股市;后天,有色金属价格高了,就做有色金属。作为企业家,这样能行吗?你看,百事可乐,可口可乐,他们去投资其他行业了没有;我们浙江的娃哈哈,他会不会在经济危机中垮掉?因此,同样经历了金融危机,有的企业垮掉了,而那些专注做事业的企业却迎来了机会,不但不垮,还会发展壮大。我们的成都国际商贸城项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上马的。相比一份持之以恒的事业,这些周期性的调控,经济环境的变化,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在别人看来是风险,是低谷,对我们一心做市场的人来讲,恰恰就是非常好的发展机遇。
记者:6月底,成都市有关部门作出调整,八大商品市场将逐步搬出市区。这是否也是您所说的机遇之一?
寿建鸿:“任何机遇都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们成都国际商贸城就是这样的。早在有关部门作出调整之前,我们就做了充分的准备。对我来讲,作为投资商,更重要的是看好整个成都的市场。早在2007年,我就决定在成都投资,做一个现代化的商贸市场。成都,作为西部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人才荟萃,商贾云集,220多个国家与地区和成都有商贸往来,却没有一个与之匹配的商贸市场,传统市场的小、散,乱,极大地制约了成都商贸市场的发展。经过科学的调研,分析,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机会。虽然,世界经济遭遇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我毅然投资80亿元,在中国西部的成都,来打造一个国际商贸城。此次,有关部门作出的调整,“既是意料之外,又在计划之中。”成都这么大一个城市,不可能长时间让市场处于一个低竞争水平的格局之中,一定会加快调整步伐。有关领导提出要打造西部的商贸中心,巩固和强化区域功能,这个目标,与我们国际商贸城的发展目标不谋而合。这就给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此次,成都八大商品市场的调整,可以说是,给我们注入了一剂“强行针”,给我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记者:谋划在前,又有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成都国际商贸城可谓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请问寿总,谋定而后动的成都国际商贸城将如何发展?
寿建鸿:我们根据成都市的区位条件、产业基础、辐射能力和发展趋势,将成都国际商贸城定位成为我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竞争力最强的商品贸易中心。就是要做到,立足成都,辐射中西部,影响东南亚和中亚。按照这个目标,我们将“一步规划,分步推进”,进一步完善市场的发展规划,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强化市场功能、形式、组织、管理创新,加快推进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流通业态、交易方式和经营管理现代化,切实增强市场集聚辐射能力和国际知名度、美誉度,逐步把成都国际商贸城建设成为城市休闲购物旅游的标志性景观、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平台、产业提升发展的引擎。
记者:总体目标已经划定,成都国际商贸城将按什么样的步骤来运营,具体发展目标是怎样分解的?
寿建鸿:我们成都国际商贸城的建设就是要迅速奠定成都在中西部商业批发市场的龙头地位,从而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先发优势。目前,原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已搬迁至成都国际商贸城运营近一年,我们的一、二期日用品市场计划在今年年底至明年三月底投入运营,三期日用品市场计划在今年年内开工建设,明年年底投入运营。接下来,我们将加大对国内、国外品牌企业的招商力度,提升市场经营业态,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着力把国际商贸城建设成为布局合理、设施一流的中西部对外贸易平台。在未来,我们的远期目标将是,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深入实施市场提升发展工程和国际化发展战略,加大对境内外品牌和国际采购商的招商力度,力争到2015年把成都国际商贸城建设成为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商品交易、展示平台,带动和促进成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