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年底将至,小商品城里依旧熙熙攘攘,但相关统计数据却透露了几丝寒意。根据小商品城的运行数据分析,前10月实现货运总量164万吨,同比下降4.5%;发运集装箱24万只,同比下降4.85%。近6成的经营户毛利润率下降5%,其中26%的商户毛利润率下降超过10%。
同时,以前一度炒得炙手可热的商铺出现了“商位流转量减价跌、活跃度大幅降低”的现象。前三季度,商位转让2002户,同比下降73%,转租转让价格也同步下滑,如国际商贸城一区转让均价下跌8%,转租均价下跌6%。小商品城集团股份公司董秘陈荣根说,这一现象有点类似股市,由于实体经济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大,商户对前景预期不明朗,就会在摊位出租上表现相当谨慎,摊位交易也相应出现萎缩。
尽管如此,小商品城特有的经营模式,让这里的商户对经济衰退多少有点抵御能力。陈荣根说,由于商品种类繁多,小商品城出口呈现多元化和多地域性,因此这里的商户较少受单一区域和单一商品的风险影响。“危机中,不同的市场之间可以明显互补,比如有的商品在欧美市场有些回落,但在俄罗斯、印度等市场又有所上升。而且,在工艺品方面可能出现订单下降,但日用品方面的需求又会比较坚挺,比如在牙刷等卫生用品的订购方面,外国人总不会因为经济危机就不刷牙了吧?”
这样的市场转换,为小商品城的商人们创造了重要的突围手段。义乌海关最新数据显示,义乌前三季度出口南美、欧洲的商品数额同比分别增长41%和20%。
目前,义乌市和小商品城集团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帮助这6万多商户发挥小商品城特有的优势,“撑”过冬天。1-10月,小商品城集团与银行合作开展商位质押贷款,为商户解决资金积压难题,累计发放贷款8亿余元。此外,义乌还加大了境外宣传推介力度。9月底,义乌共有来自83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设立代表处1899家,比去年年底增加443家,为历年来增幅最大。
“撑”过冬天能等到春天吗?小商品城的管理者和商户对未来表示乐观。小商品城集团董事局主席金方平认为,义乌市场的特点是小企业大集群,应变能力非常强。其商品又是以功能型和实用型结合为主,可以灵活调整来适应市场的新变化,在中国“世界工厂”地位不变的情况下,未来小商品城的市场前景将不会改变。“我们的主动扶持加上经营户灵活应对,就能渡过寒冬。”
而天天驻扎在商铺里的何平现在多将时间花在看影碟上,尽管他现在一个月就要亏5万元,但他并未失去信心。“明年至关重要,现在靠吃老本撑着就是为了明年,再亏也要维系住工人。我的原料存货那么多,生产设备那么多,要重新做一行、重新起步,基本不可能。现在的亏损还承受得起,而且关键是明年可能会有转机。” 杨晓伟也说,虽然自己的绢花产品不属于外国的刚性需求,但从客户反映看,明年年底应该会有转暖迹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