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水能聚财。
流经天津的海河水系,成就了漕运的繁荣,汇集八方商旅,买和卖相生,海河边衍生出天津繁荣的商业雏形。
改革开放30年来,天津变化日新月异,围绕在这条母亲河畔的商业圈也越来越发达。
昔日的天后宫延伸成了“韵味十足”的古文化街;估衣街发展成了大胡同商业中心;和平路商业街成了天津的名片街“金街”,小白楼身价倍增,有了洋气的新定位“天津CBD”……
天奕商场皮具经营者宋祥:“单街子”变身“大胡同”
现在的年轻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曾几何时,家住河北区的人们需要乘上渡船去天后宫、估衣街,尽管非常不方便,但满载着喜爱的物品坐船回家时,心里仍旧美滋滋的。
如今的金钢桥代替了曾经的东西窑洼义渡,从中山路出来,走上金钢桥,河水在脚下静静地流淌,桥边的大胡同商业街变成了一座座大厦相连的商业“巨人”,而大红灯笼高挂门口的古文化街也透着喜庆的气息。
小时候,宋祥一家就住在大胡同附近的归贾胡同,从家里出来,走不了多远就能到海河边。
宋祥的父亲当时在天后宫门口卖猴皮筋和玻璃球。下午,游过泳,和小伙伴们分手后,宋祥就会顶着湿漉漉的头发去天后宫找爸爸。
“当时42根猴皮筋卖1分钱,父亲起早贪黑地忙,一天能赚3到5块钱。”宋祥耳濡目染,早早跟着爸爸学起了生意经。
年幼的宋祥最盼着过年,每逢春节前,父亲都会领着他去买年货,穿过金钢桥,海河西面就是热闹的估衣街。
上世纪80年代初,在天津三岔河口附近,一条名叫单街子的不算宽敞、长度仅为500余米的僻静小路上,出现了几个摆卖日用小商品的摊点。这就是大胡同小百货批发市场的雏形,宋祥的父亲把摊位搬到单街子,成了第一批在大胡同经营小商品的个体户。
当初在单街子市场摆卖小商品的个体户只有8家,有卖男人们穿的大裤衩子的,颜色多样;有卖布头儿,针线的;父亲把卖货品种扩展到玻璃球、毛片儿纸、猴皮筋,最受孩子们的欢迎。
初中毕业后,宋祥没上高中,和爸爸一样成了生意人,但他转行干起了皮具生意。而大胡同也从最初的几个人摆地摊、大棚露天经营,变成了能容几千家摊贩的商厦。
1995年,大胡同天奕商场落成,宋祥成为其中第一批个体经营者。
“经营皮具生意,最重要的是眼光,趸来的新款式不被市场接受,就会赔钱。”每天早晨6点准时开店,下午4点半关门,宋祥的生意做得很辛苦。但所有的辛苦最终换来了丰厚的回报。去年,他在海河大道买了一套大房子,把父亲接过来一起住。
原嫩江路食品店售货员李洁明:滨江道挖出“第一桶金”
壮丽的金钢桥、中西合璧的狮子林桥、欧陆风格的北安桥……
这些桥一改往日的破旧,成了海河上的风景。从三岔口耳闸永乐桥启程,走在海河边上,一一经过这些桥,抬头望去,哪里是曾经地标性的百货大楼?
20多年前,李洁明每天都要骑着自行车沿着海河边,经过金钢桥、狮子林桥、北安桥这三座桥,很快就到单位了。
“那时的桥可没现在这么漂亮,样子都差不多。”百货大楼是当时天津最高的建筑,自行车拐到海河边的张自忠路,远远便能看到百货大楼的楼顶。
李洁明曾工作过的嫩江路食品店就在百货大楼附近,经过和平路,一拐弯就能看见食品店的二层小楼。
64岁的李洁明退休多年了,每每走到和平路,她总要转回嫩江路,远远地看看那条静静的小路。
曾经,能在和平路、滨江道附近工作是令人羡慕的,有时,邻居会来敲李洁明的家门,拜托她从和平路上捎件东西。
繁华的和平路上应有尽有,既有大型综合性百货商场,又有各类中小型的专业性商店,百货、文教、饮食、钟表、眼镜、电器、家具样样都有。街上还有不少老商号:200多年历史的正兴德茶庄(支店)、桂顺斋回民糕点店、劝业场、冠生园食品店……
“以前的和平路没这么整齐,但非常热闹,路边都是一米左右的小摊,一个挨一个,卖什么的都有。”从早上9:00直到天色渐暗,在热闹、喧哗中,和平路度过了繁华的一天。
上世纪90年代初,李洁明换了工作,被调到长春道与滨江道之间的一个食品店。那时,滨江道也迎来了鼎盛时期。“挤不动”是李洁明对滨江道最深的印象。
一次,李洁明的一个广州的远房亲戚来天津,到滨江道上去找她。没想到,见面后,亲戚竟说出了一个想法:“在滨江道上摆个摊。”
“能开吗?”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洁明带着亲戚转遍了滨江道上大大小小的摊位。在一个摊位前看到的一幕,让他们下定了决心,“牛仔裤都卖疯了,上百件的整包衣服一拆开,人们立马围得水泄不通,转眼间就被抢光了。”
不久以后,服装摊开张了。那时,年轻女孩人手一条健美裤,李洁明的亲戚从广州进货,一天销量能达到几百条,很快在滨江道淘到了第一桶金。
小白楼体育用品专卖店经营者张蒙: 从淘洋货到买真名牌
沿着海河边走到大光明桥,海信广场的世界名牌广告牌充满着诱惑。更远处,金皇大厦泛着金色的光。
而多年前,在这个地方,陪伴海河的是一条带有“农村集市”风格的淘宝街:街上两边是商铺,中间是货摊,小道只能过一辆自行车。
这条街被拆时,还有人担心再也无法穿戴着假名牌招摇,可如今,买得起真名牌已不是新鲜事,人们生活好了,天津更有品位了。
海信广场二楼,张蒙正在试穿一件休闲装。真品穿在身上,效果真是不一样,整个人顿时显得神采奕奕。
还在上中学时,只要没事,张蒙就会坐上公共汽车,在十一经路站下车,听着随身听,穿过海河,便到了熙熙攘攘的小白楼。
小白楼曾经最吸引张蒙的就是那条淘宝街。
当年小白楼的洋货便宜至极。“乐斯菲斯”品牌为世界环保年特制的包,他5元一个买进,倒卖给香港买主就卖到了330块钱。而如今在伊势丹至少也得六七百的“天伯伦”双肩背包,当时只用25块钱就能买到。
“乡村集市式”的洋货淘宝市场无法跟上天津发展的步调,2005年,张蒙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了这样一句话,“小白楼真的要拆了,快去淘宝贝吧。”1个月后,小白楼这个曾经为无数淘宝爱好者启蒙的棚户外贸市场,不复存在了。
小白楼被拆除后一下子洋气了起来,有了新的定位:“天津CBD”,许多高层写字楼都集中在这一带。
闲暇时,张蒙会带女朋友到海信广场、凯旋门大厦购物,看到女朋友试穿几百元的“李维斯”牛仔裤,张蒙自然会想起多年前小白楼市场上淘宝的情景。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真的提高了,一般人也能买得起名牌。”淘宝街刚刚被拆时,张蒙挺遗憾的,但现在的他可以买得起真的名牌,他觉得自己的品位更高了。(劳韵霏 李汝斌 任桐 李冰 万力闻 赵建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