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有浙江人,就会有市场。浙江人就是一群“造市者”。30年间,浙江人打造了一个以消费品市场为基础、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市场为支撑的市场体系。这是推动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不可小视的“浙江力量”。
人们总是好奇,偏居中国东南一隅的浙江,为何每年能吞吐海量的商品?
人们总是不解,陆域资源贫乏的浙江,为何能滋养如此活跃的民营经济?
人们总是纳闷,30年前以农为本的浙江,为何会催生“中国第一商帮”?
是高度发达的市场,让这一切“不可思议”成为鲜活的事实。
这里,有星罗棋布的商品市场,每年大进大出的商品总额已连续17年位居全国前茅;这里,有数以百计的民营企业驰骋在海内外资本市场上,中小板上市企业数量执全国牛耳;这里,驻扎着全国电子商务的大本营,点点鼠标、动动键盘,人们就能经营世界。
浙江,已是名副其实的“市场大省”。
30年来,浙江人含辛茹苦养育了一个又一个商品市场,将它们培育成功能齐全、效率卓著的资源配置枢纽。目前,浙江已基本形成了一个以消费品市场为基础、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市场为支撑的市场体系。
30年来,浙江人以独有的商业智慧“造市”,创造性地衍生出各类专业市场,让各种要素自由流通、有效配置,缓解了资源的先天不足,拓展了发展的无限空间,保障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30年来,浙商始终坚守时代潮头,用“奇思妙想”点化商品市场的新业态。专业市场开发出休闲功能、向外扩张走出了连锁经营新路子、网上市场呈现赶超传统市场之势。
市场的兴盛和繁荣,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因为发育得早,今天的浙江市场才如此精彩。
在国人无法说清“市场”为何物的时候,浙江人就摆起了地摊,贩起了纽扣和拉链。骨子里透出的创业精神,激发出了新中国第一批专业市场。
人们不会忘记,在当年的义乌、温州,一群渴望改善生活的农民,从牙缝里挤出摆摊进货的本钱,赚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他们,堪称浙江乃至中国商品市场的真正创始人。
因为呵护得好,今天的浙江市场才如此茁壮。
在创建市场的坎坷征途中,群众的首创精神始终受到党委、政府的保护。“允许试、不争论”的政策取向,让浙江百姓尽情地“造市”,日积月累、做大做强。
人们不会忘记,当民企急需资本扩大生产之际,省委、省政府出台了鼓励民企上市融资的新政;当浙江网上市场方兴未艾之际,适时出台的网上商品市场管理暂行办法,又为这个新兴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为构思得巧,今天的浙江市场才如此辉煌。
无论是在有形的商品市场,还是在无形的资本市场,浙商舞弄起的浪花,吸引着世人竞相投来羡慕的目光。进入21世纪,浙江电子商务的崛起,更奏响了建设“网上浙江大市场”的新乐章。
浙江高度发达、辐射全球的市场网络,已成为推动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浙江力量”。
但浙江人相信,“造市”的脚步不可停歇。
当你漫步海宁皮革城这一传统专业市场时,已看不到多年前人们摩肩接踵的拥挤景象,取而代之的是,顾客们悠闲地徜徉在豪华落地玻璃橱窗间,充分享受现代专业市场给人带来的休闲与放松。
当你想通过网络市场交易时,如果不习惯网上付费,可选择网下买单,因为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已有了新动作,网民可以在便利店、超市等处,通过刷卡或者付现金的方式完成一次交易。
当惊叹于浙商向省外、海外扩张市场的速度时,你是否注意到,许多市场经营者已从简单地“造市”,转变为向外输出市场品牌和管理模式。从另起炉灶,到“克隆”,我们分明触摸到浙商“造市”的理念在变。
浙商“造市”30年,而今迈步从头越。
再过30年,不管呈现在世人眼前的“浙江市场”是怎样一番风景,我们都有理由相信,她依然会站在中国市场的最前沿,书写更为新奇、更为激昂的“浙江创市记”。
纽扣堆里走出“奇女子”
30年前,永嘉县桥头镇。一群在土地上艰辛生活的农民,尝试着远赴大江南北贩运小小的纽扣,并在镇里摆摊设点悄悄做起了生意。
在这群冒着背上“投机倒把”黑锅风险的人中,今年62岁的王碎奶便是其中一员。
那是1978年的冬天,32岁的王碎奶已经是4个孩子的母亲了。年底,一条来自公社的消息,改变了她和桥头许许多多村民的命运。至今,王碎奶仍清晰地记得那次会议传出的强烈信号:中央允许个人做一些小买卖了。
有人从外面背回了几麻袋纽扣,结果还没走进家门就销售一空。向来要强的王碎奶也决定试试,生平第一次走出永嘉的大山,跋山涉水找到江苏一家纽扣厂。人家却说:“你一个农村妇女,不在家种田,跑到我们这里做啥?”她好说歹说,才从对方那里买回了几大麻袋纽扣。
时光荏苒,当年第一次在桥头摆摊的情景犹在眼前。她说,尽管中央有政策,但心里仍怕怕的,因此只要公社干部走来,她都吓得把脸别过去,怕被揪住当作反面典型。
不过,对接下来发生的奇迹,她颇为自豪。不到10天,她带回的货就卖得一干二净。晚上算账,她得出了一个自己不敢相信的数字——赚了100多元!要知道,那时候一个农民一年做到头,也只挣了个温饱,哪里有这么多钱。
生意做大后,王碎奶还带头办起了纽扣厂。伴随着纽扣市场的兴隆,桥头人生产纽扣的机器声也渐渐响了起来,形成了浙江典型的“前店后厂”式块状经济模式。
身为村妇女主任的她自己致富不忘乡亲,带领和引导当地数千名农村妇女“走出灶台、走向柜台”,从小小的纽扣走向人生创业的大舞台。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桥头纽扣市场的兴旺期,一度有3000多经营户,销量占到全国的80%,全球的60%。
和桥头纽扣市场一起成长起来的王碎奶,在大家的推举下担任了纽扣市场个体协会会长及市场党支部书记。再后来,她还光荣地当上了全国人大代表。
如今,已不亲自贩卖纽扣的王碎奶帮子女们打理些生意,过着幸福的生活。没事的时候,她总喜欢到纽扣市场转转。毕竟,那里有她割舍不掉的太多太多的东西。
回望30年和纽扣打交道的生涯,她似有千言万语,却又凝炼成一句话:“凭着敢闯敢干,靠着党的富民政策,我一个农村妇女才成就了今天的业绩。”
【大事记】
·1979至1984年,市场的恢复和萌发时期
1982年11月,浙政(1982)97号文件转发省经委、省财办等八个部门《关于疏通商品流通渠道,开拓日用工业品销售市场的若干意见》。自此,全省小商品市场进一步放开,工业品开始进入市场。
·1985至1990年,市场的初创时期
这一时期,我省先后建成永嘉桥头纽扣市场、湖州织里绣品市场、新昌羊毛衫兔毛市场、路桥小商品市场等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市场。
·1991至1995年,市场的扩张时期
1991年7月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办好城乡市场的通知》下发后,全省掀起了兴建、扩建商品市场的热潮。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布的1994年全国百强市场中,我省夺取24席。
1994年,浙江以地方性法规形式率先推出《浙江省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从此浙江专业市场走上规范发展之路。
·1996至2000年,市场的提高时期
自1997年开始,全省开展星级文明规范市场创建活动,推进市场整体素质提高。1998年,省政府下发《关于促进商品交易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确定了“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完善功能、规范管理”的发展思路,确定了20个省重点市场。
·2001至2005年,市场管办脱钩与规范发展时期
2004年,省人大重新修订并颁布了《浙江省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进一步引导市场规范发展。这一时期,我省大型批发市场改造提升走出新路子,电子商务有了新突破,市场品牌建设大步推进。
·2006年至今,市场改造提升和信用建设时期
2006年,我省下发《浙江省“十一五”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规划》,对商品市场的总体思路、发展原则、目标、重点等进一步作出明确。这一时期,我省许多重点市场的业态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为集交易、会展、购物、商贸、旅游、中介于一体的现代商品市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