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在民生领域,中央让经济增长的分配更加倾向于富民,让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更有利于安民,让百姓有钱可用,并且用得放心、花得安心,从而释放和放大巨大的民间消费潜力。我们可以大胆预测,即将喷薄而发的这波民间消费浪潮将会带动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腾飞,不但得到高于第二产业的增速,而且还有可能在“十二五”期间成为真正的主导产业。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我国高外贸和投资依存度的经济发展方式问题进一步突现,因而转变GDP增长模式、提振居民消费信心、刺激居民消费水平就成了我国各级政府在“后危机时代”及未来一段时期的重要考量。目前,中央已开始着手行动大力改变,这可从国家近期的一些政策和会议精神中得到解读。例如,2009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经济结构调整”一词出现频率之高为历年罕见,并指出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实现内需和外需有效互补,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因此,拉动内需、扩大居民消费已成为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头戏。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在民生领域,中央一方面在制度上进行根本性改革,另一方面在经济上加大民生福祉的投入,让经济增长的分配更加倾向于富民,让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更有利于安民,让百姓有钱可用,并且用得放心、花得安心,从而释放和放大巨大的民间消费潜力。而消费潜力一旦得到充分释放,这也预示着一个从以生产建设为重点转移到以消费为重点带动增长的时代将来临。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大胆预测,即将喷薄而发的这波民间消费浪潮将会带动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腾飞,不但得到高于第二产业的增速,而且还有可能在“十二五”期间成为真正的主导产业。
美国大趋势研究家费斯·伯克恩说:“创造趋势的人,必须认识未来。”在我们达州,区位优势、人口基数都是消费的良好基础,特别是近年来达州第二产业进步明显增长强劲,区域经济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农村消费成为消费增长的新亮点,城市消费结构升级成为引领消费增长的最重要动力,这都为达州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笔者认为,我们达州应把握机会,顺应趋势,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准备,制定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迎接快速发展的春天,从而为达州经济在“十二五”中超速发展奠定强劲基础。
充分把握机遇,“三产”踏着“二产”漂亮起跳
第三产业是朝阳产业,达州欲乘势而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这不但需要前瞻性的战略思维,同时也需要努力克服一些不利因素,才能实现弯道上超车,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应统一并提高对第三产业战略发展的认识。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需要我们有一个清晰的思考体系。政府层面应对第三产业的发展之于达州的战略作用与地位达成统一的认识。其次,应全面理清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思路。政府相关部门要对以前因本位主义而设置的限制该打破的要打破,该取消的要取消,并在今后对各种政策的出台和各种举措的实施要进行对第三产业发展利弊的评估,力避出现新的不利于第三产业发展的限制和壁垒,要以改革思路、以发展眼光、以创新精神给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供强劲支持。再次,达州的“三产”应踏着“二产”起跳。近年来,达州提出了“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川渝鄂陕结合部大城市、秦巴地区经济文化强市”为发展目标,通过工业的率先发展加快拉动全市经济社会进入发展快车道,经济实力和城市竞争力不断提升。因此,达州应借“二产”发展之强劲东风,更新观念、增加人气、扩大消费,从而为第三产业的漂亮起跳做足准备,下足工夫。
贯彻国家政策,加快城镇化建设和大力促进农村消费
零售业俗话说:“要有人气,才有财气。”对第三产业而言,“要有消费,才有发展。”要使达州的消费潜力得到快速释放,应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从加快城镇化建设和大力促进农村消费两方面着手。
第一个方面是,应进一步加快达州的城镇化建设。解读2009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就会发现该会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城镇化建设。这意味着政府经济工作重点由原来的三农建设转变为城镇化建设,将农民变为城市居民,并通过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消化和吸纳农村转入人口,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以推进城镇化促内需,从而成为推动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目前中国的城镇人口和总人口比仅有46%,远不及日本的86%、韩国的81%,因此城镇化进程的意义巨大。目前达州有500余万农村人口,虽然城镇化程度不高,但未来发展空间很大,因此建议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快达州城镇化建设速度,一是要将其纳入达州建设“川渝鄂陕结合部大城市”的战略体系中,各级部门得以高度重视;二是要进行社保、医疗、土地等一系列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负担得起的住房、医疗和教育,使之大胆放心地花钱消费。
第二个方面是,应大力促进农村消费。要促进达州消费水平,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城市消费结构的升级,二是农村消费增长的提速。随着市委市政府强力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及实施农业结构调整,达州农村居民近年来的人均收入水平增长较快,且消费增长空间仍很大。未来中央将会继续加大民生投入,推行更多的惠农政策措施,达州应紧跟中央和四川省的相关政策,强抓政策落实,强化配套措施,加强社保建设,加快信用建设,提高低收入保障,提高价格控制,进一步激活农民购买能力,加快农村消费升级,扩大农村消费。
创建营商环境,强力扶植龙头企业和中小创业型老板
只有富民才能富国,只有强企才能强市。达州第三产业整体上不强,包括达州商业集团公司在内的绝大多数企业仍只能称之为本地企业,并非强势的区域性企业。近年来,达州经济取得高速发展,区域经济已有很好的蓄势,企业也初步具备走出去的一定条件,特别是个别民营企业已具备了相当的基础和条件,而且国内资本市场已比较发达,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为企业融资提供非常直接的通道。因此,达州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政府应创建良好的营商环境,强力扶植龙头企业和中小创业型企业。其一,要鼓励企业区域扩张,创造企业上市机会,尽可能提供资金、管理、人才等方面的条件,造就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区域特色行业和龙头企业,将本地产品和企业资源与国内外市场嫁接,与资本对接,从而真正实现资本的流入和平台的流动,进而全面激活达州第三产业。其二,要大力发展一批中小企业和创业型老板,给予中小企业优惠政策,鼓励下岗、返乡、有一定技能者进行创业,放水养鱼,使之成为达州第三产业发展的有力引擎和增加达州就业的重要渠道。浙江省在这方面的经验尤其值得借鉴,浙江正是以大量中小企业为主体、区域特色产业为支柱、以及与专业市场的良性互动,来推动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成为我国经济强省、富民之省和第三产业的大省。
放眼未来,培育一批企业家和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达州还应在第三产业方面培育一批企业家和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因为企业是地方发展的支撑,企业家是企业发展的灵魂。首先,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推进人才开发,并将其作为达州市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任务之一。建立政府部门牵头,行业和企业广泛参与,依托大中专院校、社会团体等设立人才培育基地,努力造就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和管理杰出人才。其次,应建立培育企业家和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体系和培养工程。这方面,市委组织部于2009年4月组织包括一些民营企业家在内的达州市企业高级管理者去清华大学接受工商管理系列培训,就是一个很好的举措,丰富知识的同时扩大了视野积累了人脉资源,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总之,无论是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还是从中央和政府政策趋势的角度分析,第三产业在不久的将来终将成为我国的主导产业。我们达州应及时做好谋划和准备,抢得发展先机,赢取发展优势,迎接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春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