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千年五金带动工业发展
龙水五金,因兵而起。据《龙水镇志》主编谢云周介绍,在1200多年前的晚唐时期,龙水成为朝廷屯兵之地,根据当时的屯兵制度,朝廷不完全承担军队给养,部队装备自行解决,由此,部队就在龙水镇打造兵器,龙水五金就此兴起。
进入宋朝以后,大足石刻鼎盛,龙水成为大足十三场镇之首,工商业繁茂,匠具铁器进一步发展。至清朝中叶,龙水铁器已相当发达,到清末时,已形成铁器十八行,从业人员达2000多人,产品花色品种达700多个,盛极一时。
1951年,龙水五金走上了合作化道路,全镇近千铁器户合伙成立联营8个厂,龙水五金由作坊生产进入工厂生产阶段。1964年,龙水镇建起了火电发电厂,实现了锻打机锤化、起磨砂轮化、成型冲压化,龙水五金正式从手工作业阶段进入机械化作业阶段。那时的龙水五金,已与北方的王麻子、南方的张小泉齐名,成为国家扶持的重点小五金产业。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龙水人抓住改革开放的有利契机,大力扶持培养重点工商户,利用原有街道新办和培育五金专业市场。1986年,龙水建立起西南地区最大的五金专业市场,五金产业进一步蓬勃发展,吸引了大批浙江永康人、广东阳江人等前来学习取经。1994年,龙水撤区并镇,开始推行经济体制改革,五金企业进入合并重组、扩大规模的发展时期。到1997年时,龙水五金个体生产经营户已达6000多户,从业人员达2.2万人,占全镇总劳力的46%,年产值达10亿元。
小五金产业带动了其它工业的迅速发展,使龙水成为了大足县的工业中心和经济重镇,2001年被评为重庆发展乡镇企业“明星乡镇”,目前已初步形成五金机电、五金材料、汽摩配件、五金铸造、农用机械五大特色支柱产业。
上档升级推动五金振兴
进入21世纪后,龙水人吃惊地发现,他们引以为豪的千年五金已被浙江永康、广东阳江等“徒弟”超越,并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据该镇负责人介绍,到2004年时,浙江永康五金的年产值已超过250亿元,几乎是龙水的7倍之多。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龙水五金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许多企业都没有自己的品牌,只能生产无牌产品或为他人生产贴牌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另一方面,龙水五金产品普遍为“老大粗黑”,不像永康等地产品那样“精细新亮”,无法进入高端市场,产品附加值低。
2000年起,龙水按照“园区带动、产业带动、品牌带动”的思路,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本地企业的培育壮大,推动五金产业上档升级,推动五金生产企业走上规模化、效益化、集团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000年,龙水开工建设占地60多万平方米的龙水工业园区;2002年,引进了重庆太和物业集团,建成占地268亩的“中国龙水五金旅游城”,并成功举办首届中国龙水五金博览会;2003年,规划8平方公里的大足特色工业园A区正式在大足龙水启动建设。
这些努力很快便取得了成效。目前,该镇已形成了以鑫业船舶、通达铁路配件为龙头的铸造业集团,以润格机械、三鑫制品、精密机械为龙头的汽摩配件集团,以田坡机械为龙头的农用机械集团,以仁怀汽配为龙头的五金材料企业集团,以为民、荣达、永红、金忠、民贵、杰利来为龙头的日用五金集团,以翔锋、振兴、明友为龙头的工具制造业集团。
2008年,龙水规模以上五金企业达到100多家,产值超过34亿元,是1997年的5倍以上,龙水五金已不再是以刀剪为主的日用小五金,而是囊括了日用五金、农机配件、建筑五金、综合杂件等十大门类、200多个品种、2000多个花色的大五金。2005年,龙水获得国家日用五金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中国西部五金之都”授牌
千年五金铸就了实力新龙水———亚洲锶都、中国西部五金之都、首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国家级文明镇、重庆市百镇工程镇、重庆市统筹城乡重点示范镇……岁月不居,天道酬勤,站在新起点上的龙水,必将以科学创新续写和谐篇章,以改革发展再铸崭新辉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