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来自浙江省市场协会的消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浙商在省外、国外开办的市场有近2000家,年销售额达1万亿,每年带动浙货销售约3000多亿元,浙商在省外的市场经营户达400多万人。
扩张
义乌浙商金位海在2002年进入山东创办市场,现已拥有威海国际商贸城、广饶义乌小商品市场、东营国际商贸城、济南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等多家商品交易市场,资产达几十亿元。
“我很激动。”金位海直白地表达着内心的感受,“金融海啸给了我们很大的机会,现在政府对我们这些做市场、搞流通的企业特别重视。全国6000多亿元的产品积压,就等着我们帮助消化。”
金位海去年定下了3个小商品市场项目:一个在重庆,预计投资8亿元,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目前已经开工建设,计划今年底开业;另两个分别在青岛和长春,2009年9月青岛义乌小商品市场开工建设,占地几十万平方米,投资十多个亿。
金位海很赞赏的同行是百荣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柏荣,据他估算,这位在北京做市场的萧山老板一年租金能收5个亿,“他请的职业经理人年薪都有300万元”。
浙商蒋柏荣创办的北京百荣世贸商城,位于北京城区中心地带,总建筑面积达70万平方米,资产超百亿元,市场可容纳商家近万户,经营的服装及小商品品种近20万余种。
港龙集团董事长蔡志远一直专注于商业地产开发和运营,他说:“金融危机下经济走入低谷时,我们尽量利用手中现金进行扩张。去年我们拿了4块地,目前我们高价的地王不会去拿,性价比好的地还是要拿的。”
历经10年快速发展,港龙集团先后开发了昆山港龙建材市场、中国国际紧固件五金城、昆山恒龙国际机电五金城等众多商业项目,已完成开发及在建项目总建筑面积累计近110万平方米。
集聚
上海金山国际贸易城一期16万平方米在去年11月21日开业,开业仪式与首届中国门业博览会同时举办,金山国贸城一期客户入住率达98%,开门率达95%。集聚的商户结构,三分之一是上海本地做建材五金的商户,三分之一是外地浙商入市;三分之一是上海周边市场做生意的。今年将推动二期30万平方米市场建设,并举办第二届全国门业博览会。
上海金山国际贸易城董事长夏灵勇说:“金融危机下对内需的拉动,商业地产得益不少,去年我参股的上海五角场步行街商铺租金升值幅度大,年租金从6000多万元上升到9000多万元。”
抚顺浙商国际商贸城董事长曾渊峰说:“我们2008年7月开工,当年底结顶,去年招商火爆,两三千个摊位,商户连夜排队,抢着到银行交钱。”
预计2010年底建成的抚顺浙商国际商贸城,为何吸引商户排队4天4夜抢购商铺?
因为这里是浙商以敏锐的眼光看准沈(阳)抚(顺)同城的商业先机,率先投资打造抚顺市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商业开发项目。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占据抚顺自古繁茂的裕民商圈核心,扼守沈抚轻轨黄金口,是集商业、住宅、酒店、公寓、办公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兴城市商务综合体概念,体现的是强大的“中心集聚效应”。
绍兴浙商谢佰荣在中缅边境建立了中缅伯乐国际商城,打造商品互贸的窗口和基地,把浙江产品销往缅甸、巴基斯坦、印度等东南亚国家。
泰顺浙商舒策城创办无锡五洲国际装饰城,成为集装饰建材批发、零售、现代会展于一体的交易中心,提升了当地建材市场的档次和水平。
据统计,目前在全国各类市场中,浙江经营户占到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浩浩荡荡的经营大军与其赖以生存的省外浙商市场,为浙江产业搭建了一个做大做强的孵化器。
反哺
浙商省外造市,把浙商民间资本与省外优质资源相结合,对浙江产业延展、产品辐射、市场拓展和品牌提升发挥了积极的反哺作用。
台州浙商叶吕顺在安徽蚌埠开办的“路桥中国日用品商城蚌埠分市场”,与浙江路桥日用品市场形成连锁、联盟,集中采购、联合配送,每年销货额15亿元以上。
市场外拓、浙货外销是浙商反哺的基本形态,浙商流向全国,最显著的成果是建立了浙货的销售网络。据不完全统计,浙江产品通过省外浙商市场这一平台销售到省外或境外的每年达3000亿元以上。如山东、江苏、江西、海南、太原、武汉、郑州等地的小商品市场,都是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母体的复制体,市场主销商品还是最具竞争力的浙江商品。
金田阳光投资集团、港龙集团、梧州义乌商品城等市场老总,纷纷要求今年在他们旗下的市场里设立浙货展贸中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