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义乌市位于浙江省的中部,市域面积1105平方公里,辖6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60余万,其中本地人口68万,暂住人口95万,城区常住人口中有来自近100个国家及地区的8000余名外商和国内40个民族2.6万人的少数民族群众。自1984年以来,义乌市先后进行了四轮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建城区面积由2.8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52平方公里,城市规划用地由4.24平方公里扩大到100平方公里。义乌素有“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之称,被誉为“华夏**市”的中国小商品城,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市场,总营业面积260万平方米,经营商位5万个,经营人员20万人,市场汇集了34个行业1502个大类32万种商品。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义乌由一个小县城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中型城市,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成功经验。
以人为本,高起点、高标准规划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义乌商品市场的不断扩大,来义乌投资办厂的企业不断增多,城市的容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义乌从实际出发,每年从财政拿出1500多万元用于城市的规划编制,紧紧围绕建设一个“生态园林城市,国际商贸城市”的发展目标,着力于城市发展空间的战略性调整。在《2004—2020义乌城市总体规划》中,义乌根据城市不同区位,以义乌江为轴线,依托各产业功能分区组织居住用地,构建多元居住模式,人均规划居住用地23.3平方米。根据各用地的服务内容与功能特性的差异,将公共设施区分为社会事业型(行政办公用地、文化娱乐用地、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教育教研设计用地)、经济营利型(商业金融用地、城市会展中心)和社会公益型(社会福利设施用地)3类用地进行布局,人均面积12.77平方米。城市综合交通设施按照建立一个结构清晰、联系便捷、功能明确、易于管理的城市路网体系的总要求,规划主干道40—80米、次干道32—42米、支道18—28米。城市规划特别重视广场在城市中的景观作用,人均规划面积0.4平方米,合计城市广场总面积为52万平方米。城市绿地规划结合城市的自然山水特色,以城郊生态防护林网为基础,以道路、水、绿带为网络,形成内外环抱、外楔于内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突出重点,大气魄、大手笔建设
义乌江穿城而过,睿智的义乌人民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特别是近几年,把城市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加大融资力度,不断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在市区范围内开展了以道路建设、住宅楼建设、城市绿化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建设攻坚战,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的供保能力不断增强,建设了一批以绣湖公园、伊美广场公园、国际商贸城、沿义乌江两侧的带状江滨园林景观绿廊等城市精品工程,充分体现了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以造型别致的单体、群体建筑为点缀,以历史发展为脉络,融现代与古典为一体的城市景观和风格。按照以人为本、以绿为主、以精取胜,运用大写意、小工笔,地、树、花、草、楼、路综合造景方法,使得整个城区的道路、楼房、花草树木错落有致,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形成了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和鲜明的地方风格特色。
解放思想,新思路、新理念经营
义乌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归根结底在于解放思想,突出经营城市理念,大力实施招商引资。首先,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大力优化投资环境。2002年,市政府集中21个机关部门、7个企事业单位共28个成员单位,成立了365便民服务中心,设立91个办事窗口,提供251项行政许可类和行政服务类项目的集中办理,对各类办事项目实行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办结率达****,充分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效益”的原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群众和广大客商办事提供了很大方便。其次,义乌市从实际出发,实施了以经营土地为重点的经营城市战略,每年通过经营城市,政府收益就高达60多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是靠土地招标拍卖得来。随着城市功能的逐步完善,城市品位的不断提高,土地价格也一路飙升,平均每平方米土地价格在2.5万元左右,其中最高地价达22.8万元/平方米。就土地经营一项为政府汇集了巨大的财富,每年政府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近100亿元,大大改善了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再次,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以更宽的视野,在更高的层次更广的领域参与国际分工,创新招商方式,拓展招商思路,引导企业利用现有土地、生产设备,通过股权出让、合资合作等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大大提高了融资力度。张光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