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经济回暖了,企业订单增加了,接踵而至的“用工荒”又成了企业经营者的心病。临近岁末,外来务工人员即将返乡过年,如何留住他们,成了企业主考虑最多的事。
要留住农民工,首先要了解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想要什么。上周,记者出差到重庆,和几个早早就回家过年的重庆籍农民工有过促膝长谈,或许对企业主拿什么留住农民工有所启示。
在金华开往重庆的列车上,7名一路上没怎么吃过东西的乘客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记者上铺的中年男子叫张金发,重庆涪陵人,在永康经济开发区的一家企业打工。当记者问及为什么这么早就回家过年时,得到的回答是“你们那边现在太冷了”。
张金发和他的6个同村人就是以这个听起来十分荒唐的理由向企业主提出要回家的,没想到企业主竟然同意了,让他们干完手头的活,就结清工资,并托人帮他们买好了金华到涪陵的火车票。
天气太冷,其实只是他们想提前回家的原因之一。张金发的同伴告诉记者,临近过年,很多企业订单相应减少,像他们这样拿计件工资的,一个月的收入只有活多时候的一半,加上出来也快一年了,就想着早点回家算了。“这样其他工人还可以多做一点”。
张金发说,以前提出辞职时,不管有没有活干,企业主一般都不会爽快答应,并且会千方百计扣工钱,双方因此会闹得很不愉快。永康这位企业主此次的举动,让他们感到意外,同时也很感动。临行前,他们主动找到企业主,表示春节过后就回来上班,如果到时候厂里缺人,他们也会带些老乡过来。
因为弟弟12月25日要结婚,29岁的重庆女子韩梦雪一个人带着还不到两周岁的女儿回家。
韩梦雪和丈夫都在金华工业园区的一家企业工作,和公公婆婆一道租住在秋滨街道陆村。
韩梦雪说,她已经3年没有回娘家了,父母亲还没见过外孙女呢。“回家一趟不容易,像我这次回去,如果过完年再回来,至少要花5000元钱,加上给弟弟的结婚贺礼,我们夫妻俩今年的积蓄估计就差不多了”。
韩梦雪告诉记者,长年在外打工,过年回去一趟总不好太寒碜,走亲访友没有一两百元钱的礼物拿不出手,每个长辈包个200元红包也不算多,加上家里置办年货,四五千元钱说没就没了。有的老乡临回来时发现,已经把给孩子预留的学费和生活费都花完了,只好向人家借路费。
韩梦雪说,前些年过年的时候,在金华过年,街上想买点吃的都不容易,很多人不得不硬着头皮回家。这些年好了,过年的时候啥都不缺,城里还比农村热闹多了,所以越来越多的老乡选择留在金华过年。
23岁的苏克是记者在重庆回金华的火车上碰到的。在很多人选择回家过年的时候,他来金华找工作。
苏克19岁就跟老乡到金华、义乌等地打工,现在已经算熟练工了。今年上半年,他受一个在广东打工的老乡怂恿,辞去金华的工作。
“按相同的工作时间算,广东的工资要比金华高,但广东那边干完8个小时你必须下班,否则厂里得付双倍工资,不合算。所以只要在金华这边多干一点时间,收入其实差不多。可年轻人8小时之外总要找点事情打发时间呀,结果一个月下来工资就花得差不多了。我在广东干了6个月,只积攒了2000来元钱,父母还担心我整天在外面跟人家学坏了,一定要我回家。”苏克回家半个月,实在待不住,就向父母提出回金华打工。
苏克说,像他这样的熟练工,在金华一个月拿1800元以上的工资不是难事。金华消费水平低,出去玩的时间也少,一个月向家里寄1000元钱没问题。他的选择,得到了父母支持。
经济出现回暖势头,订单明显增加
“招工难”卷土重来 企业又遇“用工荒”
据《金华晚报》9月14日的报道:近来,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进一步企稳回升,国外消费市场逐渐复苏,义乌市经济回暖势头明显,企业订单增加,生产日趋繁忙,用工需求趋盛。与今年年初很多人挤破门槛感叹“找工作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眼下义乌市不少企业又遭遇了“招工难”、“用工荒”的老问题。
冷清的人力资源市场
“上个月都还没有这么多企业招工的,现在怎么这么多了?”前天下午,到永康市人力资源市场的武义县桐琴镇一家企业的招工人员感叹,从上个月开始,受企业主指派,他就在这里招工,随着招工企业的一天天增多,他的招工工作一天天难了起来。
招工企业的一天天增多,前来找工作的外来民工却不见得增加,市场内,三三两两的民工在几个企业招工摊位前询问,大多数摊位前冷冷清清,见没有人来,一些招工人员索性躺在椅子上睡起了觉。“我看是招工的比找工作的人都要多。”一位手拿招工牌的企业主说,他大热天在市场内外站了两天了,预定的5名工人还没招到。
在位于东阳市区南市路的劳务市场,记者在这里看到,到处贴满了各种各样的招工广告,缝纫工、拷边工、电车工、厨师等都有。与几个月前挤满了来找工作的外来民工的情况不同,现在这里招工的人员和找工作的人几乎一样多。
“就在上半年,还是人找工作,现在就变成工作找人了。”看着堆放在桌子上的一大沓企业用工需求登记表,东阳市信誉职业介绍所的王姐感叹,以前每天进出他们介绍所的外来民工起码在百人以上,现在连20人都不到,“再这样下去,我们介绍所都要关门了”。
在该介绍所里,该市一家服装厂的负责人是一脸的无奈。“我们需要60多个熟练工,可现在只招到十来个。”他说,在2008年遭受订单暴跌的生存压力后,他的公司也在今年春节前期,遣返了部分工人,没想到要招回来这么难。
“我在这里3天了都没有招到需要的工人。”在义乌市人力资源市场大厅里,一家做胶带的企业负责人说。记者在义乌人力资源市场大厅看到,偌大的大厅里招工的企业摊位是排了一排又一排,但到招工摊位前咨询的外来民工却不多。
这些日子,义乌市不少企业主在义乌人力资源市场前的街上,举着自制的纸质招工招牌,焦急地寻找着所需的工人,前来应聘者却寥寥无几。
订单回升用工急增
7月份以来,由于国内外市场预期向好,国外市场逐渐升温,内销形势也日渐红火,一些企业一线员工缺口较大,亟待招兵买马,扩员增产。
永康市天鑫公司是专门生产健身器材的企业。公司的外贸订单已排到10月底,但由于缺人手,很多订单都要延迟。为此,他们跑遍了永康市各大职业中介公司,而且还转战杭州、义乌、衢州、安徽等地的劳务市场,不过招聘到的工人还是不能满足工厂生产的需要。“这几个月来,我们企业的室内门生产一直繁忙,产量跟不上销售量。”步阳集团有关负责人说,目前企业还缺200多名工人。
企业用工的增加是义乌市经济企稳回暖的一个重要信号,因为工人需求量的增加,与企业订单增多有密切关系。这些日子,浙江千禧工贸有限公司订单纷至沓来,这让公司上下喜笑颜开,为之一振。然而令该公司领导烦恼的是,尽管生产订单多、任务紧,但包括装配、检验等岗位工人全线告急,难以满足生产需要,因此捉襟见肘,疲于应付。“现在国内外很多经销商都一个劲地向我们催货,‘小飞哥’电动车在市场上销售十分畅销,但因招不到足额的员工,一些订单被迫推后。”说起目前企业的用工情况,该公司人事部的钱小姐十分无奈。
“我们企业已为普工开出1500元的待遇,但依旧招不足人,专业人才更难了,感觉我们在‘乞讨’员工。”在义乌人力资源市场举着纸牌招工的某企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经济的好转,他们企业开工率提高,以前闲置的厂房现在重新使用起来,但劳动力缺乏却成为他们头疼的问题。
据报道,义乌最大的外贸类人才中介公司义乌搜才网统计显示,义乌每天新增的外贸类岗位数都保持在1000个左右,比上半年增加了50%以上。据义乌人力资源市场统计,目前市场每天约有3000个求职者,企业用工需求量却在两万人以上。义乌市是世界著名的小商品城,去年金融危机以来,众多企业的订单数量不降反升。据在义乌市人力资源市场前摆摊的小商贩介绍,从年初起,老板“招工难”的局面就已经开始。在全国各地的人才市场上常见的拿着简历到处找工作的景象,在义乌却成了老板举着招工招牌在街上到处游走寻找工人。
缘何“招工难”卷土重来
“招工难”如此快速重现是许多企业都没有预料到的,因为就在半年前,东阳市各地的人力资源市场里还是人山人海的景象。
“我的许多老乡去年被裁员回家后都在家里务农,不想再出来了。”在义乌人力资源市场,记者碰到了刚来到义乌的安徽宿州人张林民,他正和妻子一道在市场里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张林民说,今年以来当地政府对返乡农民工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对农民种田实行保护价收购,还不用交各种税费,不少回乡农民工感觉在家务农所得的收入和在外打工相差不多。“即使要出来打工,也要等到种下的粮食收割完了之后才能出来。”张林民说,出来前,他也不知道招工的企业这么多,用工量这么大,他正准备打电话回去,让可以出来的老乡尽快过来。
据悉,国家的林改政策也吸引了一大批农民在当地就业,而不是远赴外地打工,尤其是山林面积较大的安徽等传统的劳力输出地,也导致了外出应聘的劳动力资源人数正在减少。
采访当中,许多农民工对去年以来的金融危机还是心有余悸。“今年春节前,我们大家都想着能够带上一笔挣来的钱好好回家过年。”在永康人力资源市场,来自云南镇雄的肖小东说,可是就在那个时候,企业突然停产了,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没能拿到最后两个月的工资,找老板理论,老板说他自己的日子都过不下去了,工资只能先欠着。“可以说,当时许多工友是带着一肚子的委屈回家过年的。”肖小东说,少数老板的做法伤了许多人的心,这些人回家后一段时间内肯定不会再出来了。
当然,企业遇到“招工难”除了求职者少,求职者的技能不高之外,一些招工人员也反映,求职者对工资、福利、工种等要求普遍较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记者采访了很多求职者,了解到大多数人因为没有熟练的技术,找不到合适的工种,加上用工单位开出的工资不符合自己的意愿,因此有人找了三个月还是没有找到工作。
谈到眼下企业的用工状况,永康市经济开发区世达公司办公室张乾东主任也颇有感慨。“现在一些20岁上下的年轻人,招进来很容易,但要想让他们安心工作、踏实做事,确实比较困难。”张主任介绍,今年6月份后,该公司陆续招进了一批新员工,其中很大一部分是“80后”、“90初”的“新生代”员工。这些“新生代”招进来容易,可不少人怕辛苦,怕劳累,很难安心做事,因此流失率一直居高不下,这也成为企业招工难的一个突出问题。
应对“招工难”各显神通
劳动力供给不足,势必会影响企业发展的势头。目前,东阳市各地政府和企业正各显神通以各种方式招人,留人。
永康市天鑫公司董事长俞振贤介绍,他们公司在招人的时候就对员工说明,无论旺季、淡季,第一个月,公司都会支付保底工资800~900元/月,以此来留住劳动力。“考虑到现在有不少人待在家里没有出来,我们采取老乡介绍老乡的方式,只要试用期合格,就奖励100元,如果是介绍技术骨干过来,就奖励400元。”步阳集团有关负责人说。
而在各地人力资源市场上,东阳市招工的企业开出的薪酬比春节后明显提高,保底工资许多企业都标到1500元以上,技术熟练工达到了2500元。“只有涨工资,才能留住员工、吸引员工。”一位企业主说。
另外,怕经济形势好转后员工跳槽会频繁,我市的一些企业还改善了员工的住宿条件,增加了福利待遇,以留住原有的员工。有的企业则在员工的食宿上下足了工夫:独立卫生间、免费早餐、午餐后免费供应水果。这些貌似给企业增加不少额外支出的员工待遇,有利于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提高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从长期来看还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声誉。
“我们正准备组织企业再到外地去开专场招聘会。”义乌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副局长季孝义告诉记者,此前他们已经带着企业在湖北巴东、陕西汉中举办了两场,效果不错,同时他们也正在通过全国各地的劳务合作基地帮助企业招聘工人。
专家: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才是长久之计
一次次出现的“招工难”引起了众多经济学家的关注,他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要改变目前的招工难局面,仅仅靠提高工资来揽工是不够的,贯彻《劳动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才是长久之计。
“现在很多农民工不仅仅看中的是工资的问题,而且他对社会保险,特别对像工伤保险、养老保险等也非常重视,如果仅仅是提高一点点工资,就认为一定能招到工人,可没那么容易。”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陈步雷认为,“首先,企业如果真正想增加自己的吸引力,那么一定要严格地遵守《劳动法》,要当一个君子雇主,第二就是行政机关,当地政府不能仅仅满足于当一个地方的经营主体,而忽略了公共权力主体,忽略了一个执法主体的公正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德文也认为:解决招工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用工体制。“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的管理是按照属地化管理的,也就是说,劳动力到我这个地方打工,就属于当地人口的一部分,比方说他的低保就会纳入当地政府的管理范畴。但在我国情况并不是这样,因为农民工并没有纳入当地的属地化管理,这样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他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也得不到,因此他们不得不回家或者去其他地方寻找就业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一旦有大量的用工需要的时候,由于劳动力离开了,他就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够通过信息的传递或者工资的调整,把他们召回来。从今后来看,必须加快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才可能解决当前一下子大量出现用工需求得不到满足,一旦受到外部冲击后大量的民工又得不到有效保障这样的格局和局面。”王德文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