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1月12日,饰品女皇、新光掌门人周晓光在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存中楼报告厅为自己的新书《女人就是要发光——饰品女皇周晓光创业史》揭幕,并与蓝狮子人文讲书堂的嘉宾们分享了自己的创业史和家族企业管理心得。
创业艰辛 终有回报
周晓光回忆说,自己出生在浙江诸暨岭北一个偏僻而又贫穷的地方。她16岁就跟着母亲走出山沟,背着从刚刚萌芽的义乌廿三里小商品市场批发来的百余斤绣花针和绣花样等货物,开始了长达7年的流动小贩生涯。
“我当初最大的理想,就是想让母亲成为村子里第一个戴上戒指的女人。”事隔20多年,周晓光依然记得当时那种最初的冲动。
为了摆脱贫困,周晓光经历了长达7年多的流动经商生涯。16岁的她背起一百多斤重的行李走出家门。白天摆地摊,晚上坐车赶路。酷夏严冬,风雨无阻,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在行商的过程中,周晓光也收获了爱情,与一起闯荡的东阳人虞云新结合。有了家庭,想结束流浪生涯的周晓光与丈夫商量后,决定稳定下来,于是在义乌开起了第一家饰品店。
事实证明,周晓光的眼光是准确的,义乌成了中国小商品的第一城,而首饰业的发展给周晓光带来了无限的商机。
上世纪80年代初,摆脱了贫困的人们开始追求美的生活,周晓光幸运地抓准了这一商机,她的小饰品店成为义乌小商品城里最红火的摊位之一,很快掘到了第一桶金。
但周晓光还是不满足,她将眼光投向了更高的目标。1995年,周晓光夫妇决定突破小富即安的想法,投资建一个自己的饰品企业,打造自己的品牌。一个以周晓光和丈夫名字最后一个字命名的“新光”饰品有限公司在义乌青口工业园区诞生。
周晓光清晰地记得最初的创业的艰辛,她说那时自己全家人夜以继日地工作着,自己动手打样,做首饰,就连打包、装箱全要自己动手。每次跑广州,都舍不得买卧铺票,晚上就在地下铺张报纸睡觉。回忆起早年创业的艰辛,周晓光几度哽咽落泪。
辛勤的劳动终于得到回报,“新光”以连续翻番的速度发展,从“前店后厂”的家庭作坊,发展成为集实业、地产、商贸、投资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拥有国内乃至全球规模最大的流行饰品生产基地。
生命历程中的艰苦和挫折,在周晓光的身上留下了痕迹,沉淀出大气、坚韧、雍容的底蕴,也折射出一个企业家的成长历程,为创业者树立了榜样。
新光是中国的施华洛世奇?
周晓光曾经到全球有名的水晶饰品企业施华洛世奇公司做客。公司第四代掌门人施华洛世奇先生说,新光是他全球最大的客户,采购量比欧洲人和一个国家的所有企业都要大。
“我们新光饰品的水钻,原材料80%都是施华洛世奇的,因为我们的企业用水钻的比例特别高,所以我们是它全球最大的合作伙伴。”周晓光解释了“最大的客户”这个概念。
当谈起家族企业管理时,周晓光举了奥地利施华洛世奇家族企业的例子:“世界五百强企业当中,175家是家族企业,这些家族企业并没有通过血脉传承,而是通过家族控股、外人参与等方式才得以保持家门兴旺,像施华洛世奇就是典范。”
“2006年我跟着家庭成员和公司高管去施华洛世奇家族企业学习,正好经历它们从第四代到第五代的传承阶段。虽然当时第五代老板已经上任,但接见我们仍是第四代的老板,它们交班的过程需要5~8年的时间,要慢慢培养新的接班人,而且他们没有狭隘的认为企业只能由儿子传承,而是挑选家族企业中最适合的那一位来接班,像第五代他们就选择了女婿。”
在企业家圈子里,周晓光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一个在很多人看来不可思议的景象:家族28口人,大家同住一幢房子,同吃一锅饭。周晓光把家族作为创业最为坚实的后盾。对于家族企业,周晓光有自己的看法。
“从世界各国来看,大部分上市公司也是家族企业。成功的家族企业内部管理、技术、发展等等都是非常好的,资本盈利率等是国有企业的十多倍。即使是在以股权增长的现代公司为特色的英国和美国,上市公司中家族企业的份额也超过了20%。哪怕像沃尔玛、丰田这类大企业,都是家族企业。”
饰品仍是主业 丈夫对房地产感兴趣
新光集团于2003年进入房地产开发。以周晓光为核心组建的“义乌资本联盟”横空出世,以杭州西湖绝版地块竞投等多项成功案例,震动业界,迅速扩张,跨出了现代化资本运营的坚实步伐;新光旗下的万厦、新光两家房地产公司,已经成为当地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并组建专业的现代化物业管理公司,着力开拓空间巨大的物管服务业。周晓光说,进入房地产业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并没有刻意要做大做强。“一是当时饰品主业的基础已经建立起来,积累了一定的资本。二是我和我先生对房地产很有兴趣,他在这个方面也很有天赋。三是职业经理人引入集团后,我先生可以从跳出来,将资金和精力投入到房地产业上来。”
“我们这些年做房地产一直是当实业在做,每一个产品都是很用心的做。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事实证明,房产业不但没有对竹叶造成冲击,反而对主业有很大的支持力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