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1月24日开始,罗马尼亚警方对首都布加勒斯特东北部的尼罗市场实行“封店”行动,至今已持续数天,罗海关及经济警察共查封包括华商在内的店铺300余家,来市场进货的客商基本绝迹。圣诞将至,正是生意最好的时节,无端遭遇封店危机,市场内的华商不得不联合起来自救,并向海内外发出呼吁:“救救我们!”
断水断电封铺:
在无人管的市场坚守了一个多星期!
“从上个星期二开始,市场里开始停电停水停暖气,管理方撤走了所有的保安,现在这里治安很不好,生意一落千丈。”11月26日,在尼罗市场经营服装生意的马先生对记者说,他们已经在无人管理的市场里坚守了一个多星期。“前几天,市场里还发生了福建人和浙江青田人打架的事情。”
尼罗和邻近的红龙两个市场合称“中国城”,是罗马尼亚乃至整个中南欧地区最大的中国商品集散地。马先生习惯把这里比喻为义乌,因为其“布局、商铺经营内容都很像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
一排排铺子鳞次栉比,简易的塑料顶棚、铁皮屋斑驳破旧,但即便小小的门面,一年的营业额都可能有上百万欧元。然而此刻,离圣诞节不到一个月,本该生意井喷、人流如梭的旺季,如今却一派阴暗清冷的气象,几把大铁锁锁住了卷帘门,即便尚在营业,无精打采的老板也只是时不时拨弄下门口的货。
“虽说不是一年就靠这几个月,可现在毕竟是圣诞期间啊!他们搞这个事出来……”下午1点,马先生叹了口气,拉上卷帘门早早关铺回家了。
这一切的萧条,都源于11月24日罗马尼亚警方对尼罗市场实行的“封店”行动。“24日早上7点多,一群警察冲进市场,二话不说就给好些店铺上封条、上铁锁。”在尼罗市场做帽子生意的阿梓气愤地对记者说,当天遭查封的商铺约有100余家。
《旅罗华人报》记者郑旭旦一直在跟踪采访此事。她对记者说,事发当天,罗马尼亚海关总署、首都经济卫队及布加勒斯特市二区政府派出大量警力对尼罗市场进行封锁,警方声称该市场存在偷漏税及假冒商品、卫生、消防隐患等问题。24日至27日,有300多家店铺被强制查封。“有商户为赶旺季,收拾了货物去另租高昂租金的红龙店铺;另有商家举着‘救救我们’的牌子以示抗议。”
无理加征停车费:
华人受伤 使馆谈判 防暴警察驻守
对于“中国城”的华商来说,11月24日的被查封只是他们与市场管理方尼罗集团矛盾激化的又一标志。
据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关于红龙市场征收停车费产生争端的相关情况》介绍,11月16日,红龙市场管理方尼罗集团发布通知,开始对进入市场的小汽车征收每天10列依(约合3.5美元)的停车费。17日上午,许多华商在红龙市场办公楼一层聚集,警方进行了干预。使馆闻讯后,即派人赶赴红龙市场,偕同维权小组一名代表与尼罗集团管理人员进行交涉,经过4个多小时的商谈,尼罗集团表示愿意随时与华商代表就征收停车费事进行谈判。据悉,在17日的“讨说法”交涉中,两名华人在与警察发生肢体冲突中脸部、颈部受伤。
10列依是笔大数目吗?马先生为记者算了笔账:“一辆车一天加收10列依,听上去不多,但只要大概算一下,2000 辆车,1个星期6天,那就是1.2万列依,一年就是144万列依,近5万美元。市场里货物进出频繁,一年增加的成本绝对超过这个数目。”
“当时进场合同早就列明了商户每月交纳的管理费中已经包含停车费,管理方单方面另收停车费毫无道理。”马先生气愤地对记者说,“市场的卫生费、管理费本身就不低,小小的铺位每个月折合人民币要1000多元,再加上这部分‘苛捐杂税’,我们忍无可忍。”
虽然使馆出面暂时平息了事端,但市场的冲突引来了众多罗马尼亚防暴警察驻守,绝大多数商铺没有营业。24日上午,红河市场基本恢复水电,可尼罗市场又遭遇了查封危机。
矛盾由来已久:
他们想把华商赶出市场!
对于逐渐升级的矛盾,市场经营方和华商各执一词。在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时,尼罗集团董事局成员Florin?Suicescu(弗罗林·苏伊切斯库)说:“在这个市场存在着一个由几百个中国人组成的暴力团伙,他们极具煽动性和破坏性,非法经营,影响中国人的形象。”
当地华商则普遍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他们这是在媒体上抹黑中国人。”在尼罗市场多年经营帽子生意的阿梓告诉记者,“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关闭这个老市场,让我们不得不搬迁到新的市场去,那样就可以收更高的租金。”
阿梓告诉记者,“中国城”中的尼罗市场距今已经有11年的历史,虽然各项设施略显破旧,但生意很好。“最重要的是,尼罗市场里的店主跟经营方签的都是终身合约,近3000家商户的买店合同里写明了店主拥有店铺的永久使用权,购店者在使用店铺期间,也有权享用管理方提供的一切服务。可以说,这个铺位就是华商自己买来的。”
然而,与尼罗市场不同,红龙市场是管理方尼罗集团新建的,这里的店铺并非“终身制”,店主必须按年签订租赁合同支付租金。
“红龙市场建好后商铺大量空置,华商都不愿意搬迁,经营方的投资没办法收回。他们就动起了我们的脑筋,千方百计想把尼罗市场撤了,把我们赶到红龙市场去,又可以收店租了,一箭双雕啊。”阿梓分析说。
马先生告诉记者,2008年10月,华商就与市场管理方发生过激烈冲突。当年10月16日,尼罗集团散发传单,声称准备从11月1日起,撤消在尼罗市场里的一切管理、卫生、保安等设施及人员,并在尼罗市场与临近的红龙市场之间设置隔离墙,将尼罗市场逐渐关闭。其后,华商代表据理力争,经过使馆出面协调,事情不了了之。“这次他们卷土重来,就是要把我们赶出去!”
华商团结自救:
自组“联防队” 合用发电机
然而,在搬迁补偿等尚未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华商表示,绝对不会妥协退让。面对断水断电断暖气没保安等一系列恶劣环境,大家团结了起来,一边坚持营业,一边等待着谈判的结果。
“水,就是洗手而已,我们自己克服下,饮用水全部自己买好。至于断电,就几个商铺合起来买一台小型的发电机,大家一起用。”马先生摆出一副“死守到底”的架势,“这两天每天晚上都睡在店铺里,腰酸背疼。但宁可自己累点,上千万元的货放着,真是不放心啊!”
至于最近大家头疼的安全问题,也经过协商得到了一定的解决。阿梓告诉记者,华商们自己组织了保安队,在市场里巡逻。尤其是进出关口,更是看得仔细。“主要检查进出车辆、人员之类有没有携带汽油之类的危险品。你说万一给放把火,是多么大的损失啊,这里随便一片仓库就是以亿为计算单位的。”
在当地华商的论坛和QQ群上,大家彼此互通消息,谁都不希望同胞的经济受到损失。11月26日,尼罗一位华商在QQ群上把当天保安人员不足的情况告诉了大家,立即有不少人放下饭碗就跑去市场,也有不少人劝告大家把货运去仓库,“那里有人看守,保安是中国人。”
向海外发呼吁:
发誓捍卫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包括本报在内的不少国内外媒体都收到了一份《来自罗马尼亚华人的呼吁书》,其中不仅阐述了事件发生的经过,更表达了在罗华商的心声:“罗马尼亚红龙、尼罗市场,是95%华商赖以生存的所在,尼罗、红龙集团历年来一而再、再而三地挑起事端,严重影响了中罗友好经贸关系的发展。……我们强烈抗议尼罗、红龙集团这种蔑视法律的尊严,动辄以权代法,严重背离法律正义的行径。我们将会在适当的时候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外国人在居住国应得到保护的权利!”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声援在罗华商。在不少海外华人聚集的论坛上,这份呼吁书出现在了置顶的位置。同时,使馆方面也作出了迅速反应。在11月17日红龙市场因停车费事件发生冲突后,使馆立即出面调停。近日,使馆也连同华商代表与罗马尼亚方面提出交涉。
“27日,中使馆向罗有关警察部门递交了有关交涉信函,严正警告:下星期内若不能完全处理尼罗市场被查封店铺的问题,尼罗市场华人维权委员会将向法庭提出诉讼。但此信函至今还未得到罗警方的正式回应。”
郑旭旦告诉记者,“中国城”里的华商们正等待着使馆、商户代表和市场管理方协商的结果。正如呼吁书中所言,即便必须拿起法律的武器,也会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新闻链接
我驻罗马尼亚大使馆:争取尽早恢复市场正常经营
11月26日,我驻罗马尼亚大使馆在其网站上发布公告,介绍了使馆就尼罗市场商铺事件的交涉情况。公告内容如下:
近日,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市财政卫队、海关等单位对我华商集中经营的尼罗市场进行检查,并查封了部分商铺。此事件发生在圣诞节前的销售旺季,使我华商的正常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事件发生后,驻罗马尼亚使馆对此高度重视,本着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精神在第一时间与华商维权小组进行沟通,了解情况,研究解决问题方案,同时与罗各有关部门展开交涉,并照会了罗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要求相关部门公正执法,维护我华商的合法权益,加快检查的处理进度,尽早恢复市场的正常经营。
受封铺事件影响,部分华商情绪波动较大。驻罗马尼亚使馆呼吁广大华商保持理智和冷静,积极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驻罗马尼亚使馆将与罗各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时刻关注事态进展,争取早日公正、妥善地解决封铺事件。
新闻背景
罗马尼亚的“中国城”
位于布加勒斯特东北郊,由红龙、尼罗等组成的服装百货批发市场是罗马尼亚乃至东南欧最大的中国商品集散地。尼罗、红龙两市场共有商店8000多个(其中尼罗2800多个),仓库1500多个。由于市场内6000多家商铺中超过半数为华商经营,市场也因此得名“中国城”。除中国人外,在市场上经营的还有大量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越南以及罗马尼亚本地商人。
“中国城”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兴建以来,管理方和商户之间的大小纠纷和冲突时有发生。其中,尼罗市场始建于1998年,与红龙市场一样是由同一个罗马尼亚地产开发商建造的,在开发红龙之前,尼罗市场是中东欧国家最大的中国小商品批发中心,罗马尼亚的华商95%的店铺集中于此。
中罗贸易往来
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2009年前三季度罗中贸易情况报告》显示,2009年1-9月,罗马尼亚与中国大陆贸易总额为15.17亿欧元(不含转口贸易),同比下降18.6%,贸易总额低于去年前8个月15.66亿欧元的水平。中国保持今年1月份以来欧盟外国家中罗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地位,占同期自欧盟外国家进口总额的18.03%,比重较前8个月提高0.13个百分点;在欧盟外出口目的国中排名保持在上月以来的第9位,占同期罗出口总额的2.87%,较前8个月下降0.04个百分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