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绍兴人及早脱身未受大的损失
迪拜债务危机爆发的消息重创全球股市。我县作为外向型经济前沿地带,自从2000年起到现在,已有33家企业到迪拜投资。到目前,10家左右的境外投资企业尚有活跃经营实绩,在如此重大的债务危机消息面前,我县投资者是否遭受损失?
县外经贸局外经科的相关负责人王平对此没有过多担忧。“当地受到最大影响的是房地产业,县内企业出去大都是把迪拜当成业务联系的窗口,因此影响不大。”王平告诉记者,他到目前为止,还没听说我县投资企业遭受重创的消息。
不少境外投资商早抽身
浙江天龙数码印染有限公司早在2003年便选择在迪拜成立贸易公司,不过对于这次“危机”,该公司的负责人显得没有一点担忧,直说“对我们没有影响”。原来,该公司的纺织品大多销往欧美,迪拜曾经是其贸易纽带上的重要中转站。但从2004年起,“天龙”便逐步把目标销售市场转往南美。到目前,公司发往迪拜的业务量只占2成。
“那些在迪拜有实际投资的人应该会有影响。不过如果只是去设立贸易公司的企业,影响应该不大。”该公司负责人说。
绍兴思迈尔绣品有限公司在2006年开始把眼光朝“外”,并最终锁定迪拜为其贸易销售窗口所在地。但是经过几年时间的运营,由于迪拜市场上产品多为中低档为主,和该公司经营产品定位不大符合,在2008年,该公司便逐步减少在迪拜的业务。“我们没受到任何影响。”该公司的相关管理人员说。
现金交易减少冲击
迪拜素有“中东香港”之美誉,是整个中东的金融经济中心。迪拜作为中东地区第二大港口,加之优厚的免税政策和自由的贸易经济,使迪拜成为转口非洲和周边海湾国家最大的贸易批发市场。我县不少外贸企业都将迪拜作为贸易中转站。记者了解到,今年1-10月份,我县销往迪拜的产品贸易量达4.15亿,占到全县总贸易额的8.5%,县内总共有800多家企业有产品销往迪拜,以纺织产品居多。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迪拜的纺织品交易市场类似我县轻纺城,多为贸易“中介”市场。近几年来,县内纺企和迪拜商户做生意时,现金交易为主流交易方式,因此哪怕本次债务危机影响到当地经济实体发展,但由此引起的欠款等风险不大。同时,县内一位与迪拜有贸易往来的投资人告诉记者,在迪拜,如果买卖双方有欠款拿货的情况,当地的门市部业主一般会出面替货款担保,这对于交易双方来说,更是减少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