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度重创全球股市的迪拜债务危机风波略微平息,让众人惊魂初定。
在中石化驻迪拜机构工作的陈小姐1日通过MSN告诉经济导报记者,他们并没有因迪拜的经济问题而受影响,工作、生活一如往常。“我们每天正常上班。迪拜现在有10多万中国人。”她说,迪拜人对于名车的热情依旧未减,“奔驰在这里都不起眼,还有加长悍马。”
数百项目停工
“不过债务危机对迪拜的影响显然是存在的。棕榈岛集团的世界岛项目就搁浅了,这是一个按照世界地图填海造地的计划。”陈小姐说,其实早在金融风暴期间,迪拜的房地产市场就受到了一定的牵连,“全球第一高楼迪拜塔项目就在我们办公室旁边,在本次债务危机之前,这个工程就因为资金问题停工了一段时间。”
迪拜近年大兴土木,分析家称,迪拜目前有40%的GDP是立足于建筑及其相关行业之上的。陈小姐告诉导报记者,“我们办公室周边到处都是房地产项目,就是一个大型建筑工地。听说这里有好几百个工程项目都停工了。”
借债吹大的泡泡
迪拜债务危机的根源正是房地产业。1998年,迪拜开始振兴房地产计划。2002年,允许外国人投资本地的不动产,并能拥有长期居住权。此后,当地房价大幅飙升。迪拜政府还规划了高达3000亿美元的地产发展项目,来满足目前和未来的需求。
但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下,这一切成了海市蜃楼。数年来,迪拜的大量发展资金来自全球债市,而随着迪拜大举投资房地产项目,其债务比例不断提高,从而造成资产泡沫。在倚重商业地产和金融业的发展过程中,迪拜累积了巨大风险,它的债务危机即源自房地产价格的大幅缩水和资金链的断裂。
今年10月份出版的《经济学人》便曾提醒“警惕迪拜的债务山”。一直以来,迪拜都在依赖资金杠杆。彼时,《经济学人》的文章写道,“迪拜又重新采用了它最擅长的手法———借钱。这是每一个迪拜的银行家津津乐道的故事:在上世纪50年代,阿联酋向科威特借钱来开凿迪拜河,这是第一笔投资于基础建设的债务。而如今,迪拜政府正寻求一笔65亿美元的借款,来清理另外一种沉积物———迪拜数年的投机行为和‘非理性繁荣’所留下的800多亿美元的负债。”
如今,这个靠借债吹大的泡泡开始破灭。美国《巴伦周刊》在谈及迪拜债务危机影响时,援引Rochdale金融分析师Richard Bove的话说,迪拜可能被迫低价出售一些非常知名的地产,这将推低所有商业地产的价格。该文称,“相比较而言,间接性冲击则很难推算。除了担心危机会扩散到其他新兴市场和打击投资者信心之外,还有一些情况仍有待观察。比如,美国公司是否持有由迪拜担保的对手衍生品,是否与由迪拜提供融资的公司有业务往来等。”
风波余味
受对迪拜债务违约忧虑减弱的影响,亚太股市11月30日出现强劲反弹,韩国、澳大利亚股市涨幅均超过2%,日本股市则上涨接近3%。路透社引述Advisors Capital Management首席投资官Charles Lieberman的话称,“市场似乎已得出结论,迪拜债务危机只是一个小规模的地区性问题。”
不过,一些分析人士提醒说,迪拜风波的影响并没有就此结束。《华尔街日报》的文章称,“迪拜世界请求延期偿还债务所引发的市场恐慌或许已有所缓解,不过投资者仍将采取谨慎态度。预计年底前只会有少数亚洲发债人会在海外市场发行债券。香港怡富资产管理公司基金经理Arthur Lau说,现在到年底的这段时间,进行发债筹资交易将面临困难。任何大规模交易可能都必须等到明年了。”
新加坡《联合早报》的评论则说,“迪拜的债务危机已使得它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野心大大受挫,多位分析人士指出,接下来就要看它如何挽回信誉,以便继续朝这一目标迈进。迪拜的金融法律制度现在要面对如何向国际社会交代的考验。没有人愿意在游戏规则不明确的游乐场中嬉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