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用品玩具出口遭遇“冰火两重天”
受感恩节、万圣节和圣诞节等西方节日需求的带动,从6月份起,汕头玩具和圣诞用品出口开始进入传统旺季,但今年玩具出口形势喜人,圣诞用品出口却遭遇“寒流”。据汕头海关统计,今年6至9月我市企业出口玩具达2.3亿美元,比增20%;而出口圣诞用品只有2915万美元,比降23.5%。
为何同样的旺季圣诞用品和玩具出口却是“冰火两重天”?海关业务人员分析说,主要原因是汕头玩具拥有“自主品牌、自主创新、配套完善、市场转移和信贷支持”五大法宝,产品质量有口皆碑,国际竞争力强,是我市主要出口产品之一,在“假日经济”的刺激下出口形势更好。而圣诞用品花色品种不多,缺少创意,多为简单模仿的塑料制品,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价值也较低,结果在国际市场需求大幅萎缩以及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下,“假日经济”的刺激效应并不强。在过“洋节”已经成为国内一种消费时尚的情况下,生产企业更倾向于内销,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出口意愿。
制作圣诞玩具的广东信宁工艺玩具厂董事长林岳说,他们生产的是大件圣诞礼品,目前出口还没有受影响的迹象。同样生产圣诞玩具、礼品的广东全宇工艺玩具有限公司蔡副总经理告诉记者,今年出口的小圣诞礼品的确出现下滑迹象,如圣诞袜等,而他们生产的电动圣诞玩具等礼品出口仍保持良好势头。“今年的圣诞礼品出口早在六七月份就开始了,到11月份之前就必须摆上对方的货架上。圣诞玩具、礼品涉及的品种很多,据我所知,那些低附加值的小商品受市场冲击萎缩最厉害,这与品牌、质量有关,也与金融危机引起的消费萎缩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