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社会阶层决定更多的人不应该住商品房
——为房子而奋斗不合实际,置业不能只盯着商品房
戴欣明在《第一连线》直播实录节选(四)
提要:戴欣明:抑制房价上涨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我在3年前说过一个观点,中国的房价可以放在任何一个价位,这个是政策市场最明显的一个特点。主持人:有一个网友说过中国的房地产是稳定最穷的,供给最富的,中间的抛弃,像欧美人民富裕带动国家富裕,在中国阶段是不可能实现的。
主持人:戴欣明博士是著名的财经评论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房地产评论人,对房地产和经济学等有关方面有综合的研究。今天我们要探讨高房价下,什么时候才可以买房的问题,现在已经有网友开始提问了。网友问到,未来的房价会涨吗?
有些人几辈子买不起商品房都是应该的
主持人:您刚刚提到高房价是正常的情况,为什么高房价正常,低房价反而不正常呢?
戴欣明:不能说低房价不正常,我们要站在大局的角度看,我也认为房价是高了,这个高怎么看,要从我们的可支配性收入来讲的话,我们来看房价肯定是高的,另外一点,我们看供应结构,实际上是房地产的供应结构出了问题。比如说大学毕业生,他们毕业以后,除非有家庭资助,他们不可能有太多的钱去买房子。像刚刚说的“鸽子笼”式的小商品房,这种房子现在有,但是环境很差。经济适用房,保障型住房也是不足的,所以大家迫不得以去盯商品房,这些都不是给大学生,中低收入层次人建的,就是给我们称之为中产阶级和富裕人层来建的。
大家说现在的房价高,但是我认为还不高,还有上涨的空间。只是作为我们一般的大学毕业生和中低收入者来看这个房子的话,这个房价对你是相当高的。
如果供应结构能够在近几年得到一个根本性的改善我认为是不现实的,供应结构的改善我认为至少要5到10年。现在是一个暴涨阶段,不是一个上涨阶段,上涨阶段可能是比较低,暴涨是翻倍,所以分析来分析去,只能是上涨。所以大学毕业生和中低收入者不要老去盯商品房,这个是一个收入的问题,如果你老盯商品房你就应该买不起,因为你的社会阶层不允许你买这样的房子,等到经济适用房多了以后你才能买这样的房子。
主持人:现在很多的打工族认为这一生都是为了房子在奋斗,你认为是市场供应结构的问题,大概会持续5到10年,那他们要为房子奋斗多少年呢?
戴欣明:有的人确实要为房子奋斗一辈子,甚至两辈子。在没有小户型情况下,他们只能住集体宿舍的。现在来讲的话有的人可以租房子,你租房子租一辈子也可以啊。
主持人:中国人家的观念比较强,如果这一辈子没有自己的房子住的话,会感觉自己一直在漂泊,对于这种人群来说,租房的精神压力还是挺大的。
戴欣明:这个是中国人的意识,在美国和发达国家是很淡的,在这个城市住一住,在别的城市挣点钱,再到其他的地方去住,可以满足他们喜新厌旧,住新房子的需求。另外一点,我们中国人手上的人民币是不值钱的,所以说房地产作为最大的资产,如果说不买房子,手上的钱能干什么呢?基本上不能干什么,如果租房子再去吃饭,甚至没有结婚的再去拍拖这样钱是不够的。
我们有一些朋友在国外,他们的家属去了干一些什么事呢?就是粗活,就是洗碟子,洗碗的活,在中国他们是不会干的,他们为什么干,他们干这种粗活,所得到的工资报酬待遇,甚至比我们这里的白领还要好。所以我们中国的经济发展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为我们大家知道80年代毕业生氖稚系那淙凰迪衷诘墓郝蛴冉锨浚呛拖衷诘拇笱П弦瞪侠唇驳幕埃侗?0年代,90年代毕业生手上的钱要值钱得多了,但是与发达国家有差距,我们生活在这样的国家,我们不能过分地要求自己,大家自己不要活得太累,没必要非要买一个房子才能结婚,你把这个心态放平和了,不要为了脸面而生存,这样的话大家会很累。
主持人:10月份,全国70城市价涨3.9% 深圳二手涨18.9%全国最高 ,同时又一个调查显示深圳人的购房信息指数是最低的。您能给我们分析一下吗?
戴欣明:深圳人和其他人最大的不同是,深圳人是没有家的人,假如说我的籍贯是北京,我父母在那里,我自己有没有家无所谓,我租一套小房子,星期六,星期天到父母那里去吃饭,认为那里是有家的。但是在深圳的话不一样,如果租房的话感觉没有家的感觉,如果买一个房子,哪怕很小的房子都有一个家的感觉,所以我认为这个是被迫的,其他城市的意愿很不明显,除非那些人到其他的城市,可能是外来人到北京、到上海可能没有这种感觉。因为深圳现在是1400多万,正在改革开放的时候是1万多人,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城市人口比例是这么大悬殊的,深圳就是一个外来人口最集中的一个城市,所以这些人想要有一个家,他们必须要买一个房,他们才有家的感觉,所以他们是被迫的。
主持人:在这么不平衡的情况下,普通工薪阶层的买房出路在哪里呢?
戴欣明:我认为是远离商品房,这个就谈到供应结构的问题了。等5、6年以后,小商品房,小户型的商品房多一点,如果开发商去建的话,很容易实现他们的置业梦想,现在都是比较大的户型,都是90平方米左右的,或者更大,现在与我们一线之隔的香港,90平方米在香港算是豪宅了。我认为90平方米在深圳我认为还是太大了,应该最多不超过30个平方。
主持人:有网友问到,现在的房价一直在暴涨,他想问一下,这个房价应该在哪一个数字上比较合理呢?是2万6还是1万4,您认为这个房价在哪一个数字上,供应和我们的收入才会持平一点呢?
戴欣明:如果从可支配收入的比来看的话,早已经不协调了。属于房价哪个价位比较合适的话,我告诉你现在的房价已经比较好了,有可能明年就奔3万了。现在关内的房价已经到3万了,如果均价2万6的话,关内的房价一定是突破3万的,所以长期的房价一定是上涨的。所以这个点是相对的,如果是第一套置业的话我认为现在是非常好的时机了。
“新式蜗居”或改变几辈子买不起房的尴尬?
——《社会阶层决定更多的人不应该住商品房》:续
作者:戴欣明腾讯博客独家发布
我的一篇文章《社会阶层决定更多的人不应该住商品房》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热议”,实属让我难以想象,这使本是客观的言论又变成为了“豪言”,也因此让我变成了“伟大的专家”;“伟大的戴专家:一下子就断了普通百姓买房的念想!”这算比较隐晦的,更多的干脆就直接谩骂起来!
■大多数人几辈子买不起商品房才是真理
其实,大多数人几辈子买不起商品房才是真理,并且我说的不过是实话,让那些,比如大学毕业生、中低收入的人,其实这个阶层应该远离商品房,因为商品房的市场开发定位调研中绝没有这些人。
■我感叹,与命运抗争的人是在浪费生命
有网友说到:“说实在的,戴专家的话并没有说错啊。其实不管是在我国还是国外,都不是每个人都能买得起房子的,但买不起房子并不代表他们就没有房子住啊!可以租房。但中国的传统习惯阻碍了这种方式的实施。”能这样看明白的人真的不多,这也回答了“等的时候难难道要去睡大街?”这样愚蠢的问题。
《蜗居》电视剧里的悲欢离合都来自于房子,小房子住起来受不了,租的面子上过不去,发誓要买房,结果本该平静的生活开始翻江倒海地“运作”起来;不买房就不行,就不能“蜗居”,这其实是与命运的一种抗争,是种不信邪的较劲。
■目前还不是工资能买得起房的时期
要知道,特别是早年买房的人都是不花什么大力气就能够买房,比如早年的包工头,承包者等,可不是靠工资就能够买得起商品房的,只不过现在很多人的收入高了,又有了房贷按揭,高工资者也能够涉足商品房,同时由于一些自己的同事们买了房(有可能是家人帮助的),自己不买房就过不了日子。
■“蜗居”其实同样可以火爆销售
近来,天津就有个16平米的商品房在市中心出售,卖得很火,这与我提出的“鸽子笼式商品房”不谋而合,即15-30平方米商品房,这种商品房是时尚商品房小区的缩小版,具有时尚小区的一切特征,只是户型超小。
但是这样的超小户型目前还非常不成气候,也即是说还没有人愿意建,这样那些大学毕业生、中低收入者就不能得到安置,这是供应结构问题,在这么不平衡的情况下,普通工薪阶层的买房出路在哪里呢?我认为是“新式蜗居”——超小户型(15-30平方米商品房)。
我记得我在大学毕业的时候,企业分配给我住的是集体宿舍,那也是相当好的待遇了,只有结婚才能住单间,15平方米住2个人,但是我宁愿7.5平方米,一般的空间住我自己一个人。我想现在的很多大学生也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很难实现!
■中国进入市场经济还停留在一厢情愿上
对于引起广泛谩骂的是我说的关于阶层问题,其实这是个市场经济社会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现实问题,但在“纯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应该是个问题。然而,我们不能不面对现实,这就像央视主持人芮成钢在美国采访美国商务部部长骆家辉时,骆家辉说,美国对中国的一切所作所为,包括贸易制裁,都是加速中国进入市场经济,这说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并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社会。可以看出,我们在98年宣布的中国全面进入市场经济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进入市场经济和是市场经济国家是有区别的,我们走了10多年,还没有在国际上得到承认,足可以说明中国的市场经济步伐任重道远。
中国一定是要走到被国际上承认市场经济国家这一步,走到这一步就必须承认阶层的存在。其实现在已经有这样的情况,诸如上流社会的宴会、精英俱乐部、高尔夫俱乐部等,不过是阶层的代名词。而另一个现实就是,一般阶层,包括穷人一定是大多数,如果幻想低收入者,穷人也能够买得起一套三房两厅的商品房,除非是天上会掉馅饼!
从过去的一年中,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房地产热”的作用已经得到承认;在公布的10月经济运行指标的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承认房地产的带动效应已经达到了预期效果。最近,又确定房地产是经济的生命线。
■10年后房价10万一平都是正常的
人民币在85年时的100元相当于现在的2600元,那么再过25年房价是个什么样子,是不可想象的,在预期通胀增长幅度不变的情况下,2019年1000元大致相当于现在的100元,那么现在10000元/平方米的房价,在2019年10万/平方米就是应该的,每年上涨1万也是顺理成章的,除非哪天我们手上的钱值钱了,而现在预期通胀的幅度要比以前加大,房价暴涨就非常合理。
■产业结构也决定房价还要暴涨
同时,我们的工资问题(改革)还走在后面,确切的讲是经济问题,经济发展问题,人们手上的钱不如发达国家的值钱,也不能用洗盘子的钱上大学。这些问题要解决取决于我们的经济结构合理。产品销售不能走简单制造之路,因为简单制造(来料加工)只在成本上有贡献,这种贡献是压榨工人工资实现的,不是效率实现的,而这种产业为首的工资薪酬制度就为中国工资结构以及民营企业工资增长带来非常大的问题(示范效应)。这在珠三角特别明显,这些工人的工资只能拿到1500左右,如果能够自有品牌实现内销(多到一定程度),工资待遇就可以上去,所以,现在美国的很多公司要求“中国制造:企业在接受订单在生产时,工人每月加班不能多于36个小时,否则要受到制裁——这又验证了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的话:“美国对中国的一切所作所为,包括贸易制裁,都是加速中国进入市场经济。”
越是这样的关口上,房地产的重要地位越加明显。等不争气的“中国制造“热起来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暂时也靠房地产就在所难免!这种依靠下,房地产价格只有暴涨才行。
■“阶层论”是市场经济的“现实论”
大家要明白,市场经济社会就是个阶层社会,这个警钟应该为那些好高骛远买房的人敲响,在中国的未来,阶层级别只能有形无形地被自然强化。
所以,大学毕业生和中低收入者不要老去盯商品房,要务实,有些人更要认命,这个是一个收入的问题,同时也是强自己所难,如果你老盯商品房你就应该买不起,因为你的社会阶层不允许你买这样的房子,有些阶层几辈子都不能买得起商品房都是正常的,就像一些中产阶级不见得下辈子能买得起豪华别墅一样,等到经济适用房多了,特别是“新式蜗居”多了以后你们才能买属于你们的房子。
《蜗居》电视剧也告诉我们一个哲理,迈入你不应该迈入的阶层,你要付出代价的,有些可以挽回,有些将一去不复返。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者买房就像巴菲特所说,投机还是投资一样,显然是投机,因为投机的风险永远大于投资的风险,本来可以“投资”在其它更有价值的方面,却被自己的“上进心”害了!做人难道就一定要做城里人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