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改革开放30年来,从商品短缺到市场繁荣,文登商贸流通业发生的巨大变化,让广大城乡居民真正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家住汤南社区的周瑞昌每天都要到社区的长江超市逛一逛,选购当天用的新鲜蔬菜和一些生活用品。他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超市都开到家门口了,生活用品随时用随时买,非常方便。
提起30年前的购物情景,周瑞昌说,当时我国还处在计划经济年代,粮油、棉布等人们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管理,“按人定量、定点供应、凭票购买”。即使国家计划内分配的商品也要通过指定零售企业销售。百货大楼、文城小楼便是当时城区内主要商品零售企业。
市财贸办企业与市场流通科科长王炳成说,1983年,他在文登县百货大楼工作,作为全县最大的流通企业,商品也不是十分齐全,缝纫机、手表、自行车等紧缺商品很难买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轨。1995年9月2日,原来一直面向零售企业批发国家配额商品的文登糖酒公司,在市区建立了第一家直营开架自选式超市,实现了商业经营模式的根本改变。
威海长江糖酒有限公司(原文登糖酒公司)总经理杨玉江介绍,当时超市规模很小,就是在公司总部一个店,在市区繁华地段一个分店。现在他们直接经营的店有100多家,加盟连锁的店有100多家,总共有300多个供货点,形成了完整的批发供货体系。
自选式超市的诞生对推动文登市流通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那时起,本地零售企业开始适应市场需求,及时转变经营方式,扩大营销规模和领域,一批专业批发市场相继形成。“家家悦”、“利群”、“三联家电”、“国美电器”等外地连锁超市和商场也先后登陆文登,带来了更齐全的商品和更先进的营销理念。
市财贸办副主任姜道波说,经过30年的发展,文登已经形成了以大型商场为主体,以专业批发市场、连锁超市、专卖店为依托的现代流通体系,完全可以满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需求。
目前,全市共有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场7处,各类专业批发市场13处,其中营业面积6万平方米以上的4处;建成商业街40条,商业网点10651个,商业网点年均递增15%以上。全市共有连锁经营企业6家,发展各类连锁店660家。200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7.28亿元,是1978年(8265万元)的116倍。(记者 姜国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