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怎么感觉这么像公寓啊?”在看过河西一楼盘的商铺样板后,市民杨小姐自言自语。
这正合开发商的意图。在河西新城社区商业依旧不景气的背景下,该开发商想出怪招,试图通过延伸商铺的功能拓宽客群,为其社区商铺销售造势。“这几年商业氛围不行,你可以先自住、投资或者创业。等过几年商业氛围好了,再开店一样赚钱。”开发商表示。
而业内专家则认为,开发商此举看似有创意,实则出于对新城社区商业一直无起色的无奈之举。
开发商卖铺出奇招
这种集“商铺、办公、居住”为一体的跨界模式,被开发商称为“家+店”。
在小区早已开发好的商业街区内,365地产家居网看到了装饰完毕的“家加店”样板。室内挑高4.5米-7.5米,搭建出二至三层平面,居家生活、工作办公、营业商铺甚至是陈列展示等功能,能满足客户的多种需求。至于售价,开发商称可能在16000-30000元/平米之间。
以一套挑高7.5米,建筑面积37.46平米,使用面积达90平米的样板为例,底层为门店、展示区及工作区,二层为洽谈区兼休闲餐饮区、储藏区,三层为两个宿舍,并且厨卫功能齐全。“这可以让年轻置业者花一笔钱做三件事,既减少了初期资金投入,也满足了他们工作、居住合二为一的需求,还能坐享商业地产增值的回报。”开发商如是解读他们样板间的功能。
还有更精明的投资模式。开发商介绍,客户可以将三层的挑高商铺设置三个独立的入口,这样就可以隔成三间独立的单身公寓出租。“每个月5000块的租金不成问题。”
为全力推广该商铺,开发商想出的推广语也极具诱惑力——“家+店”、“买商铺送住宅”、“买一层用三层”、“买30得90”等。
新区商业举步维艰
本是简单的商铺,开发商却想方设法延展功能,和公寓、SOHO办公沾上边,这是为何呢?
其实,社区商业一直是河西的一道硬伤。从多个楼盘底商默默关张,到“优时”商业模式败退河西,再到中海塞纳丽舍(社区)、紫鑫中华广场(社区)等商铺销售缓慢,都可以看出投资者明显对河西商业缺乏信心。
此次以“家+店”模式重新出击的该楼盘,在07年底曾经推过一次商铺,但仅售出10套。剩余的90套商铺,开发商计划“剑走偏锋”,为投资者拓展商铺以外的投资价值。
“我们做这样的细分,一方面为突出产品的内在个性,另外也是想增强投资者的信心,让他们有时间、有心态做新区商业,”该楼盘相关营销负责人表示,“先做公寓出租,等新区的商业成气候了,它还是铺子。这样可以帮投资者缩小现在和未来的距离。”
专家:“只是权宜之计”
“开发商明显对他的铺子是缺乏信心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商业专家表示,“把商铺当作住宅卖,已经超出了正常的商业规律,属于非主流的、比较怪的营销招式。”
“这是开发商的权宜之计。商铺卖不动,就想到了转变它的功能。”但该专家也表示,这样一改造,其商业价值已经很低了。首先存在结构改造的问题,将住宅改成商业的工程量很大;其次,未来改成商业的可能性很低。“投资的商家看到左右都是公寓,中间夹杂着一件店铺的感觉就很怪异。都不能成行成市了,未来商铺的租售是存在难度的。”
在该专家看来,由于没有足够的人气支撑,河西商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比如小型商业网点缺乏,大型区域商业发展滞后等,社区商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何时能形成气候很难预计,最起码还需要3-5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