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这两年来,哥伦布广场、万达广场、金太湖国际城、阳光广场、太湖半岛等大型商业地产项目,以“城市综合体”的概念,如同地价的一夜飙升一般,一夜之间在锡急剧蹿热,在我市商业领域发出了新的声音。
这种集住宅、办公、商业、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体大型商业项目陆续进驻,让不少专业人士相信,这些新兴综合体的出现,未来将引发无锡“多中心时代”的到来,改变无锡人的居住、生活方式,加速区域商圈的形成。
22个“城市综合体”入驻锡城
最近一段时间,位于崇安新城的哥伦布广场商业运营总经理席文官正在为商业项目的开业而忙碌着。这是一个一期投资就达10.8亿元的项目。10.8亿元投资的商业项目是个什么概念?席文官说:“包罗了餐饮美食、时尚百货、休闲娱乐、亲子童玩、家居软装、社区配套等6种商业业态,共120多家店。也就是说,广益、东亭等周边地区30多万居民,不出哥伦布广场,即可实现吃、住、游、购、娱等一切重要必需。这是一个典型的‘城市综合体’项目。”
阳光生活广场也是其中一个典型。在这个占地6万平方米的商业项目中,包括了购物、休闲、娱乐等多个体系。如今,这个城市综合体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热闹的城市“次商圈”。每到入夜时分,超市人流熙熙攘攘,各家特色餐饮店内人气旺盛,品牌折扣店这种特色店铺一家店单月就能做30万生意。
“城市综合体”,这一商业项目大鳄,正在加速落户我市。目前,这样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在无锡已有22个,投资总量接近600亿元,涵盖了全市各个区,商业功能成为这些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项目均符合“城市综合体”的业态概念,并有着显著特征,一是规模较大,动辄几万至十几万平方米,甚至更大;二是业态齐全,涵盖了住宅、办公、商业、娱乐、餐饮等多种建筑形态和功能。这些“城市地标”型商业项目的集中扎堆,也从一个侧面映衬了无锡这座城市的综合实力。
能否改变现有单核商圈格局
席文官对手里的项目信心十足。“一直以来,无锡都是以解放环路商业为主的单核商业发展格局,这与无锡的人口规模、城市综合经济实力都是不匹配的。未来,依靠城市综合体,无锡的商圈一定会走出解放环路。”他认为,崇安新城商圈与以中山路为主的传统商圈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街区式的休闲购物广场,既有崇安寺商业步行街的氛围,又有将多种业态集中到一起的一站式集聚优势,将逐渐改变周边消费群体的消费模式与习惯。今后甚至会依靠餐饮优势将其他片区的居民吸引过来,因为这里紧邻内环出口,居住在任何地方的市民开车过来,车程不会超过半小时。
阳光广场招商部负责人则认为,从无锡这个城市的规模来讲,完全打破中山路成为主商圈或者第一商圈的格局,几乎是不大可能的。因为眼下无锡毕竟还不是一个特大型城市。上海光有一个南京路是不够的,再加上一个淮海路也不够,所以它还会需要徐家汇、五角场等商业圈。“就无锡来说,未来买奢侈品还是在中山路,然后会形成东西南北各住宅区相互不同的商业副中心这样一个大格局。”这名人士表示。
他以上海为例介绍,上海市按照“一城九镇”的模式发展,每个镇就是“小城市”的概念。上海世贸大厦、上海商城,都是“城市综合体”的典范之作。缩小到无锡来看,以点及面的综合体项目,将因个体的辐射作用,连接起一个大商圈。
多元商圈蓄势待发
目前,以中山路单个商圈向外辐射,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城市综合体”无疑是无锡发展城市副商圈的一个重要载体。盘点无锡的这些“城市综合体”项目中,除崇安区的恒隆广场、苏宁广场、崇安寺改造二期等位于传统商圈外,其他都建在了主流商圈以外。崇安区有位于崇安新城的哥伦布广场、火车站北广场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南长区有茂业城、世贸中心、西水东中央生活区、燕莎商务中心、君来广场等项目;北塘区有金太湖国际城、民主街改造、凤凰城北创科技园等项目;新区有宝龙城市广场和长江一号地块等;滨湖有万达商业广场;锡山区有宜家购物中心;惠山区有华广商业广场等。以这些“城市综合体”为主,清扬路商圈、河埒口商圈、新区商圈和崇安新城商圈等多元商圈正蓄势待发,有的“次商圈”雏形已经崭露头角。
“城市综合体”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所以被誉为城市地标。比如,香港的时代广场、北京万达广场、上海港汇广场等,现在许多国内大型城市都开始发展“城市综合体”。在业内人士看来,无锡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综合体”也将在未来几年内次第发展起来。“这些‘城市综合体’,肯定会改变无锡的商业格局。”无锡市经贸委副主任黄建华对记者表示,虽然短时间内不能取代中山路商圈,但却与中山路有着互动、互补的关系,将成为中心路商圈的有益补充。
无锡需要什么样的综合体
保利广场是无锡SHOPPING MALL概念的首个引入者,这个商业地产项目数年前刚亮相时,其自身的硬件曾震撼了无锡商界。但是,因为体量大的缘故,加上新兴业态难定位,一开始也遭遇了人气不足的尴尬,直到引进家乐福主力店,加上对业态的重新调整规划,如今才进入正常运营期。
从目前新建的一些“城市综合体”来看,已然成为我市商业地产项目开发的“升级版本”,功能复合性越来越强大,基本能满足各种生活需求。这既提升了项目的对外经营功能,也提升了住宅部分的品质。一位商业地产项目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体量较大,而且规划配套全,这些综合体项目一旦投入运营,对改善无锡商业地产和商业经济格局将发挥积极作用,将加速无锡进入一种“多中心”时代,市民也将在这些综合体中体验到全新的生活乐趣。
对于“城市综合体”在无锡的发展趋势,不少专业人士也有自己的看法。“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目前各大“城市综合体”并不缺人流,缺项是‘留人’”。江南大学商学院工商系主任薛云建就认为,无锡一直是个很特殊的城市,多年来中心商圈不要说是走出解放环路,就连走出中山路都比较困难,商业发展很不平衡。这使得市中心的商业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一些一线城市。最近几年,各区也都想通过商业地产项目的引进,成就城市副商业中心,但目前来看,还没有特别成功的。
面对各地的城市综合体建设热潮,薛云建认为“城市综合体”需要有一个比例,各级政府还是要有前瞻性规划和引导,比如到底要几万人口才需要一个“城市综合体”。“从目前在建数量来看,可能已经有点多了,也许会面临重复建设的问题。”薛云建说,无锡有着产业优势、商业支撑与文化底蕴,加上有城市“副中心”的趋势,有发展区域商业的潜力。但作为经营者来说,还要多研究经营业态与消费需求如何吻合。差异化决定未来,发展副商圈必须走出“千店一面”的同质化怪圈,大力培植特色与个性,应尽可能避免业态重叠的商业发展模式,以及大商业过滥引起的消化不良的情况。
|相关链接| 城市综合体
“城市综合体”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城市综合体”基本具备了现代城市的全部功能,所以也被称为“城中之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