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商业地产的价值,商业地产有巨大的收益和长期性。
现在来看,对于开发商来讲所谓的土地储备都是纸面财富,有时可能是个负累。
商业地产还有一个价值就是收益的稳定性。我对香港市场上三个类型开发商做了市盈率的比较。一种是纯粹商业地产,还有一个是混合型的,还有一类就是纯住宅开发商,结果跟我们的判断是一样的,就是有一个稳定的收益在你的资产里,那么好比一根定海神针,你的股价会得到一个很好的提升,因为收益稳定,投资者认为其风险小,自然市盈率就高了。
此外就是商业地产是一个很好的资本运作载体,我们开发商做一个项目,如果没有10%的长期回报率,是没有开发商敢做的。而做基金的话,在香港上市,要求百分之六点几的回报率就够了,那么这个4%的差价也是非常了不得的。尽管我需要10%,但是这些老百姓6%就够了,那么我卖给你,我要这其中的差价,放到商业地产十几亿的投资里就很可观了。
很多不懂的人,说这次次贷危机是由于衍生产品导致的,由次级债券抵押贷款带出来的。其实问题出在住宅的按揭贷款上,尤其是没有信用的,几乎没有首付,这个本来就是信用过渡利用。以商业地产作为抵押的基金(REITS)是没有出什么问题的,中国肯定在基金市场在未来三年会有一个突破。
商业地产的操作流程
一个商业地产项目针对一个开发商来讲要经过12关,首先是投资研究,这块地值多少钱,应该做投资研究。地拿了以后做什么呢?做市场研究,市场定位。在我们汉博顾问的语言中就是前期策划。
开发商拿到一块地以后,应该首先思考这个项目未来要通过什么方式回收资金,是长期持有,抵押给银行贷款,还是拿出来卖。在商业地产领域里,我们经常说一句话,好卖的不一定是好用的,好用的不一定好卖。这个问题没说清楚,后面的事就没法设计,即使设计了,执行过程中也会出现问题。
市场定位有三个要素,一个是人,一个是需求,一个是价位。换成商业地产的语言来说,一个是消费者,一个是业态,第三个档次。这些是通过商家组合规划,结合建筑物来实现的。在每个平面上放哪些业态,这是商家组合规划。这些定位从哪里来?从市场中来,首先得研究商圈的消费者,研究其结构、支出结构与消费偏好等等,比如西单大悦城,消费人群结构是稳定的,除非是区域发生重大拆迁,他的消费结构才会发生漂移。西单大悦城那个地方的人群结构是什么?月光族和啃老族。西单那个项目以前是中冶的,当时想做东方广场 (论坛 相册)那样的,完全脱离了这个地区消费主力的特征。第二是关注竞争,我们这个市场上消费存量有多少,每个项目针对的消费群体,提供的消费功能是什么。研究清楚以后,如果这个区域消费者量是够的,但是没有利用够,这就是我们的潜力市场。有了这两个结合,我们很容易找到市场定位的方向。
如果一个定位在市场上是可以支撑的,投资回报上,风险控制上都是肯定的,才是一个可以执行的方案。现在的很多顾问公司只能做到出一个文字上的方案,这个地方有哪些人群,消费是怎么样的等等,这些拿到设计院的话,他是看不懂的,不了解。我们在做前期规划定位的时候,首先出一版商业规划设计建议,会告诉你每一层需要做什么业态,需要多大面积,电容量,水电气需要多少。做成建筑设计院看得懂的语言,建筑一定要紧跟功能去走的,他们是听不懂的一些忽悠的语言。我们给设计师提供很清晰的设计任务书,设计师按照这个设计任务书去做一个概念的东西出来。出了一个概念图纸以后,我们在里面规划超市、影院、百货,此时要先与意向商家接触,了解对方的建筑要求,保证方案的实际可用性。
图纸确定下来以后,则要与其中一个商家签协议了,我按照你的要求,盖好了以后,你是必须要来的。避免在建筑过程中改来改去,他不像住宅。在南城有一个项目,建筑已经起来了,找到我们,说很着急要找一个超市。过去一看,空间都很好啊,再一问荷载,只有300,超市一般都需要600左右,根本无法操作。还有首开在烟台的一个项目,招商都基本完成了,没有污水处理,没有上下水。就是因为原来做设计的时候,从来没有咨询主力商家的意见。一个项目是死是活,在做设计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80%。封顶以后,商家进来就是内装,以及试营业的过程。这些属于中期阶段,其跨度有两三年的漫长过程。
商业开门营业后就进入经营期,在经营期有三块工作。首先是商业管理,通过良好的经营管理服务,让人们愿意来到这里进行消费。其次物业管理,包括物业供电,水暖气,保安保洁的管理,保证商业经营有一个好环境。更重要的是资产管理,每年的收益是否达到以前预想的回报率,甚至在一些好的年份里,我们要考虑,是不是要把的项目整体销售。这就是商业地产的一个整体开发流程。
案例分析
我们看看这个商业的饱和度是什么样的,每个业态的饱和度是什么样的。封闭模型里有这么多人,通过抽样问卷的形式,知道这些人的收入水平,以及在各个细分业态里,各种消费支出的结构,这样就能了解这些人在每个细分业态有多少购买力,每年总共可以有多大的购买力,这个封闭商圈里有多少购物设施,包括零售、批发市场和餐饮类等等。
这个供求一结合以后,可以看得很清楚,每个业态的饱和度哪个是正的,哪个是负的。最后可以得出一张图,这是汉博绘制的一张二维图。纵坐标是市场空间,就是这个项目能够为各个业态的商家提供的价值。横坐标表示开发商对该项目可承受的租金,从这里可以大概看出来每个业态的租金是多少。两个座标一结合,就很清楚了。对于市场空间很小、市场租金也很低的,就可以砍掉不要了。
定位完成后就得根据建筑结构设计业态布局。建筑设计师完成方案设计图纸后,这些业态将进入图纸,在图纸上进行铺面分割与业态落位。这些业态落位图纸可以拿去招商了。我们会把类似的品牌集中筛选,比如超市,有很多家,研究一下他们的经营情况,是不是要继续扩张。一轮一轮筛选,根据我们自己租赁条款的底限,租期、起始租金,这个要根据每个业态的特征来定,租金增长率,对于固定租金的话,比如超市可能是三年5%。
后面就是具体的谈判过程。等商家来了以后,是商业管理的过程。要让人在第一次消费之后得到一个满意的服务,有一个留下来的理由,之后是根据各种需求进行调整的过程。东方新天地这么好的一个商业,五年前是怎么样的呢?经营情况不怎么样,五年中不断地调整,才有现在的成功局面。
市场定位是龙头,是灵魂,方向是最重要的,你在错误的方向上努力,更容易掉下去。定位就是决定方向。一定要做有逻辑的市场定位,有逻辑的市场调查,你要有一个假设,根据前期粗略的市调形成一个靶子,有了这个靶子以后,余下的工作才有聚焦。这是市场调查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原则。定位策划是要为决策者提供一个定位和逻辑,我们是不能决策的,而是需要开发商来决策。看了一个很好的主题,你说做这个好,那么为什么好呢?要有逻辑和数据支撑。市场定位和市场决策是不可分的,市场调查的原则就是:针对性,真实,全面。
商业地产定位要尊重历史,抓住现在,不能太超前。正大广场在浦东的时候,当年浦东很火的时候开出来了,要做国际一线,结果做出来以后,没有人去,现在调整为一个家庭化的购物中心。
在现在的市场上一定要有鲜明的主题,定位必须要尖锐。我们说100%,开发商可以听70%,最后可以做到30%就不错了。如果你说得模糊不清的话,他更摸不着重点,出来的东西更是不伦不类了。
商业地产的定位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一个成功定位的评判标准是什么?这个世界上失败是绝对的,成功是相对的,所以人们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按照定位把商家招来了,然后实现所估租金,就初期成功了。然后能经营下去就是是中期成功,别开业两年以后关门了。长期成功,是开发商可以长期获得一个良好的现金流的回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