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每到周末,吴莉都要约上几个同事或朋友,到万州的几大商场、几条商街逛一逛,"知名品牌和企业越来越多了,商贸市场越来越繁荣了……"吴莉说,作为一个普通市民,近年来她已切实感受到了万州商贸的巨大发展和变化。正如她所感叹的那样,新中国成立以来,万州商贸创造过辉煌,也经历过曲折。如今,通过大力实施"商贸活区"战略,建设大市场,组织大流通,发展大商贸,商贸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商贸流通在万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万州的传统优势和"长腿"。将时间拉回到解放初期,由于当时的流通渠道单一,商品物资匮乏,市场运行僵滞,不少老百姓为了几尺布、几两油、几两肉等日常生活用品操碎了心。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万州商贸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紧抓时代主旋律,原来苍白的商业开始变得多彩起来。当年胜利路的夜市,二马路商业街的百货大楼、商业大厦、三峡商城,当铺巷的三峡小商品市场……至今还留存在很多市民的记忆里。
随着三峡工程的全面开工,西部大开发号角吹响,加上重庆直辖给万州商贸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万州抓住移民迁建等机遇,对规划滞后、布局零乱的商贸格局进行重新洗牌,全面重组,明确提出城市级、城市副级、镇乡三个层次的梯级发展战略,构建重庆第二大城市的商贸格局。
如今,万州商贸流通正不断聚商凝气,不断创造历史,"万商之都"焕发出了巨大的生机与活力--
到2008年,全区商贸服务企业达3500余个,个体商贸服务经营户4.4万户,商业网点2.1万个,商业服务设施200余万平方米。商品销售总额182.3亿元;全区形成了遍布城乡的市场网络和以零售、批发销售为经营主体的市场流通格局。先后建成了一批在库区有较大影响力、辐射力、带动作用的大型综合专业批发市场;高笋塘商圈面积达2.3平方公里,已建成商业网点5900余个,商业设施面积120万平方米,2008年实现商品销售额73亿元,成为全市七大商圈之一。
随着大力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招商引资战略,不断优化和提升商贸流通产业结构,打造三峡库区对外开放高地。先后引进了新世纪、重百、百盛、苏宁、国美、麦当劳、肯德基、颐高、沃尔玛、永辉等国内外知名流通企业和著名品种入驻万州。
立足创新发展,全区新兴业态快速突起,超市、便民连锁店、特许专卖店、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等新型零售业态,自动售货、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等无店铺销售和物流配送、经纪、代理制等现代营销方式也应运而生。
此外,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先后举办了各类商贸会展活动,会展年交易额达14亿元。各种展会活动不仅集聚了人气、增添了财气,还活跃了商气、扩大了名气。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