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核心提示:锦绣潇湘 文化创意产业园日前在河西大学城开园,两列命名为“锦绣号”与“潇湘号”的创意列车启程,此举意味着岳麓区具有大学城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航母扬帆起航。进入新世纪以来,岳麓区乘改革开放东风,充分发挥科教大区的资源优势,通过区、校合作,打造科研成果的孵化转化基地,如今在院士创业的带动下,走出了一条科教兴区、科教强区的产业之路。
十年携手 “湖南硅谷”不是梦
岳麓山下是我国少有的大学、科研机构密集区之一,依山而建着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全国“211工程”重点大学以及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20余所,专业科研技术人员10万余人,教育和科研涵盖理、工、农、医、经各类学科。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中拥有17个博士后工作流动站,76个博士点,214个硕士点,两院院士26人,教授和副教授3100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国家省部级重点攻关项目1651项,每年诞生的高水平科研成果逾1000个。
如何将这些丰富的资源充分挖掘,成为岳麓区思考最多的问题。2000年底,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岳麓区建设大学城以其科教、文化、生态等优势打造湖南的“硅谷”。岳麓山大学城以园区环境优势为基础,鼓励院士面向市场开发高科技成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岳麓区委、区政府设立了院士创业奖,出台了《关于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区内转化科研成果和兴办实体的决定》和《关于鼓励院士、教授、博士和归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的实施办法》。2000年以来,袁隆平、何继善、黄伯云、刘业翔等一批院士先后来岳麓区创办企业、开发高科技产品,其中黄伯云院士领创的湖南刹车材料公司生产的C/C刹车副,一举打破了美、英、法三国在这一市场的垄断地位。在院士创业群的带领下,全区先后有100多位专家、教授创办的70家高新技术企业进入岳麓山大学科技园孵化发展。
区校合作成为建设创新型城区的突破口。在岳麓区的大力推动下,长沙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岳麓山大学科技园、岳麓山大学城等蓬勃发展,每年诞生的高水平科研成果逾1000个。区内形成以微电子、电子信息技术、新药品和生物医药工程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多年打造的大学城产业格局已现雏形。新材料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精细化工技术和生物基因技术在部分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湖南硅谷”日渐成名。目前建立了以专家教授顾问团为桥梁的区校合作机制,湖南大学校长钟志华院士等15名专家教授被聘为专家顾问团顾问。通过政府搭台,建立区校合作网络平台,把高校科技成果与企业难题等信息通过网络形成互动效应,为企业搭建一条畅通无阻的区校合作高速公路。
在大学科技园的孵化作用下,岳麓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区域内初步形成了院士创业群、教授创业群、在校研究生群和归国留学生群四大创业群体,山河智能、一派数控、博云新材、业翔科技、海捷模具等迅速壮大,走出岳麓区、长沙市,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国家传感技术基地和长沙市软件产业基地也相继落户该园区。
“这些年来,大学城入园企业日益增多,岳麓区也通过实施‘区校合作’成功对接大学城,不断提速经济快车。”回首走过的区校合作之路,岳麓区委副书记、区长陈中倍感欣慰。
六年修炼 一条路成就一个商圈
如果说区校合作走出了一条高科技产业之路,那么以金星中路为代表的餐饮酒店和商贸业的井喷标志着岳麓区新兴现代服务业的强劲崛起。
“当时我看中的是金星中路特有的潜质,如今,事实证明我的眼光很准!”6年后的今天,作为岳麓区金星中路第一个吃“螃蟹”的投资商,继湘美食掌门人罗继湘显得格外自信与自豪。经过精装修,8月1日他的酒店站在“国际”起点再一次扬帆起航。
罗继湘是金星中路投资商的精彩缩影。随着金星大道全线贯通,近年来,卓越·蔚蓝海岸、美林·银谷、郡原广场等品牌房产纷纷落子,时代帝景酒店、茉莉花国际酒店等星级酒店纷纷抢滩……如今,以金星中路为核心的新商圈已在河西显现,流金淌银的金星中路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财富之路,也成为大河西先导区发力的引擎。
金星大道2002年破土动工,2006年全线贯通,建设过程历时4年。如今,纵贯岳麓新城的金星大道总长18公里,路幅宽100米,设有公交车专用道,是堪与河东的五一大道、芙蓉路媲美的河西南北大动脉。作为金星大道的一段,金星中路南起枫林路,北至杜鹃路,位于长沙市治西侧,岳麓区治东侧,全长约3公里,两厢绿化景观密布,城市路网四通八达。
近年来,随着大河西城区的快速扩张和大发展,金星中路以便捷的交通、无与伦比的生态特质和卓然天成的商业价值呈现井喷发展态势,美林·银谷等品牌房产、茉莉花国际酒店等餐饮和广本汽车4S店等纷纷抢滩。金星中路5平方公里辐射范围内常住人口已近10万人,5分钟步行圈涵盖生活各个方面。金星中路新商圈已在大河西呼之欲出。
早在两年前,岳麓区就已按照“规划引导,国际主题;建筑精品,街景提质;浓郁氛围,铸造标志”的总体思路,对金星中路进行规划和建设。通过完善道路两厢商业、娱乐、休闲设施配套,全面提升街景品质,赋予国际消费元素,精心构筑能够充分展示新城活力、富有现代文化气息、契合国际交流需求的商务区、商务圈与商业街的集聚带,满足大河西先导区急剧增长的消费需求。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河西之梦一定做得很好!”在日前举行的炫彩金星·财富岳麓商务节新闻发布会上,长沙市副厅级干部、岳麓区委书记赵建强形象地描绘了岳麓区作为大河西先导区发展的远景蓝图。他说,金星中路是河西南北交通主干道,也是大河西的财富之路,在交通便捷的同时,商务条件尤其优越。未来3至5年内,河西还将吸引20万人入住。岳麓区将顺势而上,让金星中路引领一个“国际”未来,让这座生态新城发挥得淋漓尽致。
五年展望 滨江新城打造商务航母
兴工强区,三产富区。现代服务业将是岳麓区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之一,如今随着滨江新城建设的不断推进,一艘庞大的商务航母在河西悄然开建。去年年底,在北京举行的“2008中国长沙岳麓新城战略投资说明会”上,由岳麓区推出的滨江中央商务区项目正式亮相,对外招商。在未来5年内,该区将着手打造规划面积达15平方公里的滨江商务区。
新规划的滨江中央商务区南起新民路,北至二环线,东临湘江,西与银杉路、溁银路交界,面积为15平方公里。其中溁湾镇地处岳麓区城区中心腹地,自古以来就是长沙河西的商业重镇,也是目前长沙市规划建设的商业次中心。它还是河西的交通枢纽,有20多趟公交车在此换乘,每天经过车辆在10万辆以上,溁湾镇作为河西的核心地位无法代替。
目前,该区域内以通程商业广场为龙头,辐射新外滩、麓山才苑等商区,河西商圈的“霸主地位”在此形成,为滨江中央商务区的打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东有五一广场商圈,西有溁湾镇商圈。大河西‘两型’社会先导区建设的推进,尤其是滨江新城建设的大手笔,河西打造滨江中央商务航母已具备条件。”岳麓区副区长匡利娥表示。
经过前期规划,滨江中央商务区浮出水面。该商务区将由现有的滨江新城、麓山国际商区和望月湖板块组成,功能定位为商业商务、观光休闲、金融证券、星级酒店、滨江地产等产业。
其中,滨江新城是长沙市建设“两型”社会先导区核心区的起步工程和核心工程,是湘江生态经济带建设重要节点,是提升本市城市形象的核心工程,也是加快湘江西岸棚户区改造、完善城市功能、推进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平台。该项目规划范围南起潇湘嘴,北至二环线,东临湘江,西到银杉路、溁银路,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
滨江新城项目定位为集观光休闲、商业贸易、商务楼宇、金融证券、酒店餐饮、高档住宅等六项功能为一体。建成后的滨江新城将反映城市最时尚的休闲文化生活,营造最佳人居环境,最终打造成长沙的“浦东新区”,也是长沙的又一城市地标。
工业
岳麓科技产业园扩容
今年,岳麓区加速园区建设和发展,将岳麓科技产业园(原含浦科教产业园)由原规划的21平方公里扩规至60平方公里,打造成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基地。
该园建于2003年,位于岳麓区南部,是大河西先导区的核心区,是连接长株潭城市群的桥头堡,东接坪塘镇,西至莲花镇和雷锋镇,北靠岳麓山大学城。2004年5月,岳麓科技产业园通过国家审核后,被纳入我省明确保留的99个开发区之一,也是长沙市唯一纳入发展规划的教育科技产业基地。目前,园区已累计投资6亿多元,基本完成了原规划一期9.7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共引进47个项目,其中何继善、刘业翔等6位院士带项目、技术成果到园区投资兴业,园区工业产值达17亿元,利税过亿元。
去年5月,长沙市实施“两型”社会大河西先导区建设,原含浦科教产业园划入岳麓区,并更名为岳麓科技产业园。岳麓区决定将该产业园打造成国家级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新型工业化的产业园区和生态宜居的新城区,实现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交相辉映、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荣、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紧密结合的目标,并对园区进行扩规修编,将园区建设用地总规划扩大至60平方公里。目前,扩规的概念性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
今年,岳麓区将全面完成岳麓科技产业园一期20平方公里的修建性详规,全面启动学仕联络线、含浦大道、莲坪大道等主干道路建设,全面拉开园区10平方公里以上道路框架建设,提升园区承载功能。
文化
锦绣潇湘 文化创意园开园
经过前期建设和筹备,作为长沙市“两帮两促”100个重点项目之一,锦绣潇湘文化创意产业园今年9月正式开园,该园不仅填补了大河西IT卖场的空白,也将对大河西先导区“两型”社会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锦绣潇湘 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位于岳麓山大学城核心地段,项目分两期,其中第一期占地500亩、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项目由锦绣潇湘文化创意中心、 文化艺术长廊、大学科技港、金苹果天马创意城、创意都乐街、后湖培训城和天马艺术村七大子项目组成;第二期为后湖文化城项目,主要打造出版物交易城、 文化体育超市等项目,计划2011年前建成运营。
地处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核心位置、作为中部地区最负盛名的 文化大区和科教强区,岳麓区精心制订“一区、两带、三园”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创新“区校合作”模式,打造 文化产业航母。“一区”即整治提升湖湘文化名山岳麓山和橘子洲人文生态名洲,形成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的人文生态 旅游片区;“两带”为滨江西岸 文化旅游产业带和滨江西岸创意产业带,依托岳麓书院、大学城、裕湘纱厂、长沙船厂遗址,发展一批创意产业和精品 文化 旅游景点,形成沿湘江西岸文化 旅游和创意产业两条长廊;“三园”即岳麓 文化艺术产业园、莲花“和” 文化园、西湖 文化园。
招商
15亿元到54亿元的跨越
2002年以来,岳麓区委、区政府将 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加快岳麓又好又快发展的第一要事。旧有的观念得到根本转变,全区实际招商引资总量连续数年在高基数的基础上,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2002-2008年,全区实际到位内资总量实现了从15亿元到54亿元的飞速跨越,年均增长率为20.08%;到位外资从2002年的1435万美元起步,以每年31.22%的速度稳步增长,于2008年达到9614万美元。合同外资、三资企业销售收入等各项指标在全省也处于领军地位。先后引进了广大环球家具超市、湘浙小商品批发市场、新一佳连锁超市等品牌卖场,阳光100、卓越·蔚蓝海岸、美林·银谷、郡原广场、格林星城、玛依拉山庄等投资数亿元的高品质楼盘相继落户,归一建材、王码地暖、江麓容大等一批高科技企业扎根我区,有效提升了岳麓区城区品位,优化了全区经济结构。
教育
最大艺培地建管理中心
日前,长沙市岳麓区教育局在全国规模最大的艺术培训集散地——岳麓艺术村成立管理中心。据悉,这是全国首个在艺术培训集散地成立的管理部门。
岳麓艺术村是一个形象说法的自然村,不是行政村,地处湖南师大艺术学院附近天马村、黄鹤村、岳麓渔场、麓山南路一带,为我省艺术特长生考前培训的主要聚集地。目前这个区域内共有画室、音乐培训中心、艺术培训学校总计210多家,开设了艺术类高考全部的专业课程,从业老师达1000多人,年培训学生已超过3万人次,无论机构规模、从业人员数量还是辐射面等都已成为全国同类之最。
旅游
资源大区迈向资源强区
岳麓区 旅游资源丰富,区域内有岳麓山、岳麓书院、橘子洲、王陵公园等景点。不仅如此,区内新兴旅游资源不断开发,现有农家乐约50家。
未来几年内,岳麓区 旅游工作将贯穿“大 旅游、大产业、大发展、大宣传”的指导思想,用5-10年的努力,使该区从 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资源强区转变,使 旅游产业成为拉动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麓山景区提质项目作为毛泽东成长之路产品建设项目的一部分已列入全省重点旅游项目向国家 旅游总局推介,锦绣潇湘 文化创意产业园、梅溪湖国际功能服务区、莲花“和” 文化园、西湖 文化园、麓山南路文化产业街等项目列入长沙市重点旅游项目;莲花、雨敞坪一带因生态环境优美,森林植被未被污染,拟着手规划打造莲花——雨敞坪现代休闲农业走廊。
目前,《莲花“和” 文化 旅游走廊概念性规划》已通过评审,正在积极招商中。莲花镇作为全省城乡统筹示范镇,提出打造中国最美丽乡镇的目标要求,目前集镇提质改造工程已进入尾声,万亩土地整理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这儿将成为未来长沙市民休闲度假的最佳去处,也将成为长花灰韶经典红色旅游线上一个崭新的亮点。
维权
搭建法律服务平台
岳麓区委统战部积极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积极搭建咨询服务平台以及融资、信息、法律等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工商企业维权服务中心的作用,扎实开展维权服务,支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努力推进创业富民工作;组织民主党派、工商联积极开展调研活动,为区域经济发展献计献策;深入开展“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鼓励民营企业家踊跃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理顺协调关系,助推和谐岳麓建设。妥善处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的阶层关系;加强对外联系,构建和谐的海内外同胞关系,率先建立区校统战工作协作机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