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杭州中国丝绸城,环北小商品市场。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市场,昨天,杭州环北丝绸服装城使得两者之间有了交集。
对于逛街的消费者来说,在“横”的丝绸一条街逛完之后还可以进入环北丝绸服装城“竖”着再逛一圈。
环北丝绸服装城在中间串起了杭州中国丝绸城和环北小商品市场,使得消费者在这一区域的停留时间增加。也就意味着健康路、新华路、凤起路构建起了杭州一个新的“丝绸城”商圈。
区别于杭州现有的武林商圈、湖滨商圈,消费者可以因为该商圈的形成,商家竞争加剧,从而更多享受丝绸和小商品“批发价“的进一步下降带来的优惠。
“店中店”的经营模式
杭州环北丝绸服装城位于杭州环北小商品市场对面。
记者昨天在市场里走了一圈。整个商城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共设11层;地下1层主营各类小百货;地上1至3层主营男女装、少淑装;4层主营休闲运动、靓仔服饰、以及时尚牛仔系列;5至7层主打“丝绸牌”,其中五六两层主营丝绸成品、面料、家纺系列,7层为丝绸研发、展示中心等。
商城主要采用“店中店”的经营模式,领先于专业化市场的“商城”模式已初露端倪。
租地不如买地
环北丝绸服装城地块是红楼集团“变租为买”跨出的一大步。
陈迪辉介绍,在2006年之前,现在的杭州环北丝绸城所属地段为杭州家电城,也是红楼集团在经营,但是由于采用的是“租赁”形式,给经营带来了诸多不便。“到期续约等事宜对‘东家’和‘租客’双方都是一个考验。”
“拍地突破了市场租赁的诸多制约,为市场的长期管理和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且我们只租不卖,充分落实管理权。”陈迪辉说,当初公司拍下的这个地块的价格,业内不少人并不看好,认为“可能会亏”,“而这几年的事实证明,我们的策略是正确的。”
环北小商品市场的“升级版”?
虽然打的是“丝绸是特色,服装是主流”的牌子,因为同样经营小商品、服装,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环北的老商家在新市场开了店,那么,这个“新环北”会不会就是老环北的“升级版”呢?
陈迪辉否认了这个说法。他表示,从现有的规模和硬件来看,新环北配套齐全的设计,比原有的环北各项硬件都有所提升,而且“新环北”继承的也是环北这一品牌的影响力,以形成区域产业优势。“不能单纯说这就是一个升级版,而是环北品牌的一个延伸,我们在南京的环北市场打的也是‘环北’牌。”
据了解,商城有很多都是环北的老店家。以占大多数的9平米铺位来说,目前的租金是30万出头,可租五年;而一些位置较好的“门脸铺位”,面积大约30平米,租金可高达每年60万。
一年60万,每个月就是5万,加上其他开销一个月要1万多,加起来就是每个月六七万,但是好在这个位置可以“打广告”,因为两面都是玻璃墙,“平时这种位置打打广告也要20万一年,所以这么算起来,一年的租金可以算作40万”。
同质化竞争影响生意?
“这些环北的老板,做了多年业内生意,可以说是市场的精英,他们有敏锐的市场眼光,良好的货源渠道,有些人甚至是自己在后方开厂,在这边直销。他们的入驻,是市场繁荣的一个保证。”
既做丝绸生意,也做小商品、服装生意,新环北丝绸服装城相当于是一个“丝绸城和老环北的结合体”,那么,产品的同质化竞争,加上商城“豪华配置”带来的成本增加,会不会影响生意?
陈迪辉坦言,商城与周边市场的铺位相比,性价比基本持平。其次,商贸业相信的是“店多成市”的道理,不担心竞争。此外,新环北丝绸服装城有浓厚的“丝绸特色”,不仅有周边商圈的“丝绸氛围”,集团在今年1月25日以14.01亿元拍得的浙江省丝绸集团有限公司挂牌的100%国有股份也给市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