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简要内容:新中国成立60年来,市场作为商品流通的载体,迅速发展壮大。1978年全国仅有农村集贸市场33302个,年成交额125亿元;到1994年底,全国城乡集贸市场数已超过8.4万个,成交额达8961亿元,市场零售额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比重为37.15%。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市场作为商品流通的载体,迅速发展壮大。市场组织形态从简易的农贸市场发展到设施完备的现代化市场,从单一的生活资料市场扩充为生活资料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共同发展,从有形的商品市场发展到网络交易、电子合同等无形市场;市场经济主体从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发展成为多元经济主体同场竞争;市场交易方式从对手交易为主发展成为多种交易方式并存。向信息化、网络化、国际化全面转型升级的市场,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生动注解。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实行统一计划指导。城乡集市贸易曾得到短暂发展,经过“文革”的破坏,国民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商品短缺,市场萧条,城乡集市贸易受到很大破坏。
1978年11月,刚刚恢复成立两个月的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在四川省大竹县召开了全国集市贸易座谈会,肯定了集市贸易属于社会主义范畴。1979年1月,沈阳市皇姑区北行农贸市场的开办,标志着我国第一个城市集贸市场恢复。之后,城市各种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小商品市场、专业市场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在不断扩大市场发展规模,加快集贸市场发展的同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特别注重提高市场监督管理水平,逐步建立和完善各方面的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促进城乡集贸市场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多种类、多形式、多层次、多功能的集市贸易网络。
1978年全国仅有农村集贸市场33302个,年成交额125亿元;到1994年底,全国城乡集贸市场数已超过8.4万个,成交额达8961亿元,市场零售额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比重为37.15%。到2008年底,全国商品交易市场发展为消费品综合市场、农副产品市场、工业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综合市场、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等67759个。
城乡集贸市场的发展和繁荣有力地推进了我国城乡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建立。“建设一个市场,带动一门产业,活跃一片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已经成为我国市场体系建设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的真实写照。可以说,城乡集贸市场是社会主义现代市场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发端,是中国市场经济的摇篮和发源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