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从起步时仅开发一个小楼盘,到今天开发数个大盘、“6盘联动3盘齐开”,来自深圳的花样年在成都再次让我们见识了“深圳速度”。
用“妙笔生花”来形容花样年还不够贴切,因为不仅是“妙笔”,还是真正的“大手笔”。“生花”有重生的意味,因为我们即将看到一个崭新的花样年。作为一个过去仅是开发中小住宅楼盘的花样年,近年却频频甩出“大手笔”:西南第一高楼喜年广场已经全面呈现,今年10月底竣工验收;西南第一大城市综合体美年广场即将投入开发;8000亩的生态旅游度假社区大溪谷日渐成熟……
进入成都8年,来自深圳的花样年再次演绎了“深圳速度”,也给业界埋下众多悬疑:一个全国性地产企业,缘何将投资重点压在成都这样的二线城市?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企业,缘何在短短几年时间就呈几何倍数的爆发?花样年的企业及市场定位、巨量资金来源等现在都显得扑朔迷离———“超常规发展”,花样年的秘密在哪里?
花的悬疑
花样年在成都,到底是哪门哪派
从2001年进入成都市场开始,花样年传递给成都人的印象总是不那么常规和连贯。就像2009年“快乐女声”刘惜君睡眼惺忪的眼神,你一定很难捕捉她游离的目光,花样年在自身及市场定位上显得异常迷离———
中档住宅?投资性物业?商业地产?度假产业?别墅物业?外界很难搞懂,它究竟是定位于哪一个门类的地产企业。8年时间,这家来自深圳、在全国有着响当当招牌的地产企业在成都却打起了“太极”,外人很难找准它的脉象———
2001年花样年,仅仅在合江亭开发了一个小户型楼盘“锦上花”,但今天它在春熙路东大街竟然开发出了西南第一高楼“喜年广场”;
2004年在浆洗街开发商务公寓“艺墅花乡”,是花样年在成都首次“触电”综合性物业开发,但短短4年过后,它已经在蒲江布局开发一个占地8000亩的复合生态旅游项目“大溪谷”。而且,规模近100万平方米的西南第一大城市综合体———美年广场也已启动。
从小户型到甲级写字楼,从商务公寓到旅游度假物业及大型城市综合体,而今天还传出花样年将重启香港IPO,一切看似难以同集于一身的故事情节,似乎都一并发生在花样年身上。
花样年在成都,为何发展这么快
关于花样年不合常理的故事还在一个个接连不断地冒出,就在大溪谷项目借着蒲江的绿色生态优势,开发进程如火如荼的同时,另一个位于新津老君山的大型别墅项目———花样年君山也即将问世。
“西南第一高楼喜年广场、西南第一大城市综合体美年广场、占地8000亩的大溪谷、占地740亩的君山别墅,再加上目前正在开发的温江花样城、高新区香年广场等项目,今天花样年在成都已形成‘6盘联动3盘齐开’的宏伟气势。”一业内人士如是评价。
一方面,业内人士对花样年表示认同,另一方面,随着花样年“故事情节”的纵深发展,外界对其的质疑也越来越多:一家国内民营企业在短短数年时间为何能够发展如此之快?企业资金和团队是否能够保证花样年的超常规发展?大家都有一肚子的问题等候花样年来解答。
花的秘密
大量资金从哪里来
07年起就接触国际资本,下一步融资目的地———香港
没有资金做后盾,没有团队做支撑,花样年不可能创造快速发展的奇迹,而关于这两者,花样年实业发展(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宗保向记者透露,花样年早在07年底就开始和国际资本进行密切接触,花样年的扩展资金就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国际资本。刘宗保没有透露引入资金的具体金额和细节,但熟悉花样年内部的人士表示,“几亿美元应该没有问题”。
由于全国投资的快速铺开,资金补给后续能否跟上,将决定整个花样年企业的成败。“我们目前正处于准备期,预计今年到明年准备在香港上市,从市场上募集资金30亿至40亿元。”早在去年,花样年集团总裁潘军就公开表示,上市是房地产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市场变化,花样年集团不会放弃上市融资。而事实上在经历了去年的调整行情之后,有传闻称今天花样年正在重启IPO。而来自媒体报道的最新消息显示,花样年集团最快拟于下季在港上市。
什么样的团队能这么“快”
五年前,花样年启动“花生计划”
2009年初春,集团公司正式推出“花样年新栋梁支教计划”,每个花样年新员工都可能被征集派往江西省吉安县花样年希望小学支教,每年花样年在全国十所定点的重点大学招聘新员工,通过这种方式进入花样年的新员工都会被形容为“花生”。
“‘花生计划’启动至今已有5年,今年花样年挑选了20多名‘花生’,其中成都公司6名,他们现正在深圳接受军训和业务学习,很快将来到成都。”刘宗保说,他每年都会前往全国的大学寻找“花生”,五年前的“花生”现在有的已成长为公司的中层、骨干。
作为花样年在成都的第一位员工,宋湘梅对公司的团队建设感受尤深:“全球最知名的人力资源顾问机构翰威特给我们企业提供人力资源顾问早在万科之前,我2001年进入公司第一件事就是飞往深圳总部参加翰威特的培训,我们当时在成都也就开发一个两万平方米的小楼盘锦上花,但享受的是大公司的待遇。”也许当时宋湘梅并未明白公司的用意,但现在她一定明白了公司的前瞻性眼光。
“成都公司在2001年建立之初有16个人,到现在为止他们基本上都还在公司,现在成都的开发团队人数已达200人左右。”现在已经是花样年(成都)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宋湘梅告诉记者,花样年的发展速度尽管在外界看来是超常规,但在真正熟悉花样年的人看来,花样年到今天并非偶然。
专注于独立地产营销及代理市场的星彦地产则是花样年的“外脑”。“尽管星彦地产隶属于花样年集团,但其运营完全独立,在全国市场来看,花样年的内部业务只占星彦地产业务总量的10%左右,成都比例较高,占到30%。”星彦地产成都公司总经理张猛向记者透露,拥有星彦地产这样重要的战略补充,团队竞争力正是花样年的优势所在。
为何选择成都
“成都符合我们要求的所有三个标准”
至于为何对成都如此情有独钟,刘宗保告诉记者:“花样年当年进入异地开发、选择城市时定了几个标准:一是要具有千万以上人口,这样才能容纳一定的房地产开发规模;二是这个城市一定要有很好的消费力;三是这个城市的政府一定要高效,而且适合企业发展。成都在这三个方面都符合标准,而且它能辐射整个大西南。”(李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