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商品市场在满足全市生产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规模小、档次低、布局不合理、影响交通和市容环境的问题也日渐突出。我们按照空间集中、规模集群、土地集约的发展思路,用“五个一批”(新建一批、搬迁一批、整合一批、改造一批、撤销一批)的措施,大力推进市场的集中集约发展。目前已经完成了兰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兰州粮油物流中心建设的选址工作,制定了整合搬迁城区蔬菜、瓜果、水产、肉类、粮油、副食品等批发市场,新建兰州最大“菜篮子”、最大“米袋子”两大物流中心的建设实施方案。大力推进兰州陆港物流园区建设,完成了园区选址、方案设计论证和专家评审,确定了一园三区的规划建设方案并正在边报批边招商建设。加快市场改造提升步伐,先后对东部综合批发市场、兰新瑞德摩尔市场群、兰州陶瓷建材批发市场等一批大型市场进行改造提升。大力推进都市商务区建设,狠抓特色商业街建设改造和提档升级,建成了张掖路商业步行街、建兰路步行商业街、永昌路品牌服饰商业街,启动了西固商业步行街、小西湖民族商贸街、农民巷风味饮食街、大众巷名优小吃街等。近两年引进和投资建设商业设施近100个,完成投资36.63亿元,建成运营30个。
以人为本、和谐购物是和谐兰州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城区200多万人生活在390个社区、且便民商业服务网点滞后、居民生活不便的问题,狠抓了民生商务体系建设,配套完善社区综合超市、粮油肉菜市场、放心早餐、再生资源回收、家政服务等便民服务设施。先后建成4个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20个城区菜市场,30个2000平方米以上社区综合超市,210个放心早餐连锁经营网点和150个“放心豆制品”销售网点,100个标准化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点,新建畜禽定点屠宰厂6家,改造提升12家,推动了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正在建设的市场集中集约发展体系、民生商务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的规范推进,必将对我们这个城市更加有效地利用城区土地资源,治理城区交通和环境卫生,增强市场综合竞争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文明形象,推进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市农村流通服务网络发展相对滞后。一方面,假冒伪劣和过期商品使农民群众深受其害。一方面,农产品卖难问题也较为突出。因此,我们商务围绕新农村建设,狠抓了新农村双向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先后建成标准化农村便利超市373个,其中农资超市131个,覆盖7个县区的53个乡镇、245个行政村,有效缓解了近30万农民群众消费不安全、不便利、不实惠的问题;同时,建成6个农产品市场,3个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站,为农产品外销和农民了解全国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发布销售信息创造了便利条件,深受农民群众的称赞。
市场供应保障直接关系全市生产生活秩序和稳定大局。两年多来,特别是面对猪肉等副食品涨价、冰冻灾害、地震灾害等特殊情况,我们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应对困难。积极组织流通企业加强产销衔接,重点保证肉、菜、粮、油、副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供应,使市场货源充足、供应平稳,没有发生断档、脱销现象;在制定保障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建立了以矿泉水、方便面、饼干、手电筒等应急商品为主的政府储备;在市场运行监测上,建立了覆盖市县区两级100户流通企业的市场监测体系,实施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日报制度,为政府调控市场及时提供决策依据,这种做法得到了国家商务部的表彰;在生猪定点屠宰管理上,实行宰前通知书制度、强制实行病害猪肉高温处理、安装电子监控设施三大措施,实现了对屠宰全过程的监督,市县定点屠宰率达到100%,乡镇达95%以上,确保了出厂肉品的质量和安全,得到了国务院检查组和商务部的高度赞扬;在市场监管上,重点加强了对节日市场、特殊时期市场以及各专业市场的监督管理,特别是对18家重点商场、超市、市场经营的肉、菜、粮、油等食品实行了市场准入和公示制度,促进了放心消费;在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上,先后集中组织开展了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打击商业欺诈等二十多项专项整治,有效地维护了市场秩序。(张万宏 葛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