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自古以来,地处丝路重镇的兰州就是商贾云集,物流发达的地方,有着悠久的商贸流通史。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兰州先后被国务院和有关部委确定为商贸中心建设试点城市和内陆开放城市,成为全国32个大型物流中心城市,商贸业得到了快速、有效、空前的发展,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地区之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初步形成了大市场、大商贸、大流通格局。
作为兰州商务30年巨变的亲历者,兰州市商务局司德成局长在谈到兰州商务发展时自豪地说:商务行业既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助推者,也是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的践行者。正是30年的改革开放,兰州商务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分散的单兵种整合成为了多兵种的集团军,由单纯的商品物资供应部门改革发展成为了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大产业,由凭票供应的紧缺型经济发展为全方位、多层次服务生产生活的消费型经济,由封闭型体系发展成为有一定开放度的外向型体系,由本地小区域型商贸流通发展成为了西部地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为兰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改革开放初期,兰州市的商业业态基本都是民百大楼等为数不多的单一的百货店和副食店。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市引进和建立了一大批百货店、专卖店、仓储店、特许加盟店、连锁店、便利店、尾货折扣店、大型超市、大卖场、购物中心、商品摩尔、批发市场、商业街、电子购物、影视购物等新型商业业态。亚欧商厦、华联超市、东部综合市场、西北电子商贸城、张苏滩蔬菜瓜果批发市场、西太华商厦、阳光酒店、飞天酒店等一批高规格、大规模的新型商业设施投入运营,兰州作为西北重要商埠的商业中心地位日益凸显。连锁经营得到快速发展,先后引进了肯德基、新世界百货、家世界、华联、国美、苏宁、大润发等知名连锁企业入驻,使兰州新型商业业态从无到有,档次和水平不断提升,连锁经营已经涉及粮油、餐饮、美容美发、医药、百货、农资等35个行业,连锁经营店已经发展到460家,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达到20%以上。物流业也得到较快发展,全市物流企业已达100多家,其中注册资金超过500万元的物流企业已达13家,其中超过5000万元的有4家,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商贸流通竞争力的提高。
30年来,兰州商务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市民生活所带来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我市通过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各种资金投入市场建设,先后建成了东部综合批发、瑞德摩尔、西北电子商贸城、兰大科技广场、兰新电子电器、金港糖酒、兰海商贸城、西部综合、张苏滩粮油批发、雁滩日杂、陶瓷、雁滩建材、光辉布料、兰州陶瓷等一大批综合和专业市场,使市场从无到有,从地摊式、大棚式、低水平、低档次发展到今天的大规模、高档次、功能配套、设施完备的市场群,实现了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转变。2007年,商品市场239个,其中批发市场120个。年成交额1亿元以上的市场51个,10亿元以上的15个,50亿元以上的3个。同时加大了商贸设施的建设力度,先后建成了亚欧商厦、西太华商厦、国芳百盛、西单商场、华联超市、家世界、新世界百货、大润发等一批大型现代化的商贸流通设施,引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营造了舒适的居民购物环境。
目前,我市商业网点达到8万个,从业人员约67万人,10个一级商业中心实现了上规模、上档次,二级商业中心基本形成,全市市场体系日趋完善。一是投资主体多元化。我市市场投资主体形成了以国有投资、村办集体投资、民营个体投资等多种方式,资金来源广泛,融资渠道广阔,已经形成社会办市场的多元化投资主体;二是市场种类多样化。我市已经形成了金属、家具建材、汽车及配件、电子电器、糖酒副食、粮油、药材以及蔬菜瓜果、布料服装、肉禽蛋十大特色区域性批发市场,服务的范围已完全满足社会和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三是市场服务层次化。目前已经形成了可以满足社会各阶层的市场体系,不仅可以满足城市高收入消费阶层的消费需求,同时也可以满足中低收入的消费群体,市场的服务范围已经囊括了社会各阶层;四是大中小型相结合;既有投资几亿、十几亿元的大型综合性批发市场,也有投资几千万的中型和几百万的小型专业市场,大中小型相结合的市场体系格局已经形成;五是综合性和专业化相结合。既有服装、蔬菜瓜果、粮油等综合性批发市场,又有建材、电器等专业市场,达到了综合性和专业性相结合;六是城市和农村市场互为补充。在完善、提升、改造城市市场的同时,加大了农村市场的建设进度,尤其是随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推进,农村市场已经初具规模。2007年,全市市场成交额达到473亿元,有100多个大类40余万种商品辐射西北五省区和天津、重庆、四川、内蒙古、西藏、广东等20个省市区,大商贸、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基本形成。(张万宏 葛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