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
三明市级重点建设项目150个,涵盖交通、城建、民生、社会事业、汽车、物流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总投资1046.63亿元。上半年,三明实际已完成当年投资76.0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5.5%。整体进展速度快于去年同
期14.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增长50.4%。
“上半年,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展良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有的项目还取得突破性进展。”7月27日,在全市重大项目分析调度会议上,三明市长刘道崎对重点项目建设作了充分肯定。
(二)
根据市重大项目协调督查办提供的采访点,前两天记者先后深入到三明台江大桥、海西金属材料制品市场、向莆铁路FJ-2标(沙县一、二、四项目部)等施工现场,采访了直接负责项目工作的有关领导,实地考察了那里的重点项目建设进度,被重点项目建设者的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精神所感动。通过深入采访,记者感悟之一:重点建设项目是拉动三明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在台江大桥项目部采访时,业主陈先生很兴奋,从办公室电脑里调出彩色的台江大桥效果图给记者观赏,然后又把记者带到大桥施工现场,让记者对台江大桥建设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陈先生说,台江大桥是一座钢拱塔斜拉桥,全长453米(不含引桥),宽29.5米,双向四车道,工程总造价1.46亿元。这座大桥于2007年12月21日开工建设,计划今年12月竣工。大桥的建成,为市委、市政府实施“南拓北扩西进”发展战略提供了“北扩”交通枢纽支撑。
台江大桥钢拱塔造型奇特,钢拱塔像一把“铁扇”,屹立于大桥中央,钢拱塔主要靠钢索对拉和斜拉受力,据说这种钢拱塔造型在中国桥梁建筑设计中还是第一例。院士邓文中是这座大桥的技术总监。
谈到台江大桥建设进度时,陈先生更是自豪,给记者提供一份工程进度表。截至7月底,台江大桥工程已完成投资1.06亿元,占总计划的85.3%,钢拱塔已全部完成安装焊接,顺利合龙,现正在拆除万能杆件支架;主梁边跨施工已全部完成,边跨钢筋完成总量69%,混凝土完成总量67%;主梁主跨钢管桩、分配梁及贝雷梁施工已全部完成;西岸进入底模支架预压,东岸正在堆码碗扣支架托座。目前,主跨钢筋已陆续进场,钢拱塔拉索正在加工制作。
为什么要打造海西金属材料制品市场(简称“海西市场”)?这市场对拉动三明经济发展起到哪些“引擎”作用?这是记者采访的重点。
规划建设中的“海西市场”,是三明融入海西经济区建设的重点项目,也是实现市场带动战略的龙头项目。市场及配套设施总用地为981亩,分为五金机电城、海鑫金属市场、物资再生资源交易市场、装饰材料市场、物流配送区、生活区等六大功能区,总投资约15亿元。目前“海西市场”六大功能区中已有4个功能区启动。型钢市场、物资再生利用中心一期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生活区安置房共建13幢584套,已封顶的安置房有5幢221套;五金机电城土方工程已经完成30%。
说起打造“海西市场”,市场筹建处郭主任感慨万千:打造这一专业市场,是市委、市政府领导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决策。据了解,三明冶金工业钢产量占全省的80%以上,成品钢材占全省的50%以上,已形成了以中厚板、金属制品材等高端产品为主,并向下游产业进行延伸配套的系列产品加工产业链。“海西市场”功能定位很明确,立足海峡西岸,面向闽赣两省,辐射周边地区,依托三明冶金工业,实现产业集聚。
谈起“海西市场”对拉动三明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郭主任更是如数家珍,说:这市场建成后,产业链的发展更加完善,产业关联度也进一步增强,生产企业与市场可互相拉动,互相促进,不仅带动整个产业的集聚,也极大地推动市场服务、仓储、运输三个产业的发展,走出一条培育市场、带动产业、搞活经济的创新发展路子,全面提升市场、产业和城市的竞争力。
建设“海西市场”对地方税收贡献很大。据省、市的经济发展目标和经济发展需求预测,市场建成到2010年规模经营后,年交易规模可达150亿元以上,年可新增加税收2亿元以上。向莆铁路是国家一级快速铁路干线,是推进海西经济建设的大动脉,全长636公里,其中三明段全长224公里,速度目标值为200公里/小时。向莆铁路途经三明辖区建宁、泰宁、将乐、沙县、尤溪等五个县。
向莆铁路FJ-2标中铁十局第一项目部工地,位于沙县夏茂镇的一个小山村,记者采访了指挥部党工委李副书记。
李副书记是山东人,为向莆铁路建设转战到三明苏区。他说:向莆铁路三明段于2007年11月27日全线开工建设。夏茂段是去年11月28日开工建设的。第一项目部承担夏茂3.6公里建设区域任务,其中:一个站场(夏茂车站)、一座安楼特大桥(长度660米)、一座上碓大桥(长度174米)、一座中桥(长度148米),经过300多名建设者日夜奋战,夏茂隧道开挖1948米,占任务31%,目前已完成工程总投资的60%,主体工程建设将于今年底全部完工。
向莆铁路三明段长225公里,投资约200亿元,是全线线路最长、投资最大、站点最多、辐射面最广的路段。向莆铁路在沙县境内线路长54公里,投资概算42亿元,途经28个建制村,由三个标段组成,其中:桥梁20座9.7公里,隧道18座33公里。涉及中铁一局、中铁十局、中铁隧道局三个施工单位的15个项目部、40多个施工作业点。至7月底,沙县段已完成投资6.4亿元,三明北站进入概念方案设计征集阶段。
向莆铁路“引擎力”巨大。它的开工建设,改写了三明苏区的交通历史,使三明成为福建连接内地中西部地区的现代物流业中心和旅游集散地,有利于争取国家、省重大项目、外资项目落户三明,促进三明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据了解,三明今年安排在建项目94个,实际完成当年投资63.1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6.6%;安排预备项目56个,已有34个项目转入在建实施,实际完成投资12.91亿元,开工转化率达60.7%。总投资28亿元的华电永安火电厂以大代小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核准开工令,已完成投资3.5亿元。
(三)
政策制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三明重点项目建设之所以进展顺利,关键在人,在于一批能干事、干大事、干成事的干部。通过深入采访,记者感悟之二:工程建设者是拉动三明重点项目建设的强力“引擎”。
———创新工作方法。市重大项目实行“两集中一考评”管理创新模式,重大项目组集中办公,重大项目集中推进,项目工作统一考评。市级成立14个市重大项目工作组,抽调94个干部专门从事重大项目策划、推进、落实工作。市领导对项目形象、项目进度、项目重点、项目难点等问题进行点评,组织项目现场巡视,对项目建设工作进行实地运作指导。好的项目工作运行机制,使三明重大项目工作实现连续突破;好的激励机制,使三明涌现出一大批不怕苦不怕累的建设者、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项目干部。
———创新审批机制。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重大项目协调办)专门开辟“绿色通道”,对重点项目建设送达的审批材料,采取特事特办,限期办结,对相关事项全程跟踪,协调督办。
———创新招商引资。市场按规划确定业主入驻,政府不包办代替,把招商引资工作交给业主去做。海鑫金属市场业主通过推介会、网络宣传等多种形式招商,目前已有80多家省内外钢材经销企业登记入驻,大大超过预期目标。
———创新安置工作。重点项目建设涉及工业用地,用地涉及百姓或企业拆搬迁、补偿、安置等工作。“海西市场”规划区内需安置住户580家,如果采用传统的先谈判后安置的工作方法,必然严重影响市场建设进度。市场筹建处在取得市领导的支持后,先建安置房,减少谈判和搬迁上扯皮的时间,为市场建设争取主动。 (三明日报 记者 郭永芳 通讯员 吴良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