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四季青街道是江干区的中心街道,2002年撤镇建街,现辖10个社区,其中6个为撤村建居社区,常住人口2万余人,外来人口约2.5万余人。辖区面积9平方公里,杭州钱江新城4.02平方公里核心区块均在街道辖区范围内。
四季青,四季常青。
在杭城东部,钱江北岸,四季青街道用一路前进的脚步印证着这个名字的生机和活力。
六十年。四季青街道一路走来。
曾经,这里是杭州的“菜篮子”,并因此名闻遐迩,荣获全国“大地杯”;今天,这里不仅有以四季青服装集团为代表的“中国服装第一街”,更有家喻户晓的钱江新城CBD。
六十年。在历史上经历了“蔬菜基地”、“工业大镇”到“市场强街”发展阶段跨越的同时,四季青体制也实现了乡、镇到街道的嬗变,从农村到城市、从农民到市民的历史转变。
六十年。今日的四季青,正由曾经的城郊结合部融入杭州的新中心,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的中央商务区CBD——钱江新城,正在钱塘江畔四季青大地上崛起。
六十年拼搏,六十年变迁,六十年的风雨历程,四季青街道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蜕变。
|回首——印象四季青|
每座城市,每个地区,都是在时代的脚步中寻找着自己发展的脉络。
四季青街道,亦不例外。正是一直走在时代潮头的脚步,带领着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走到了今天的四季青。
生于斯,长于斯的四季青人,还会记得那片滩涂中填起的土地,还会记得昔日脚踩泥土背朝天的生活是如何一步步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发生改变。
看今日繁华而现代的四季青街道,再来回首四季青街道的过去,我们描绘出的会是怎样的一个四季青?
“菜篮子”四季青
在四季青街道居民老叶的相册里,依然还保留着一张黑白的老照片。
那是1976年的四季青,四个姑娘正坐在田里摘菜。彼时,清泰门外的杭海路一侧是杭州市的蔬菜基地,一年四季常绿,故称常青大队,那时还间或有些稻田。
其实,上个世纪90年代前的四季青乡,一直是风景旅游名城杭州的一只“菜篮子”。这只装有四时蔬菜和鸡、鸭、鱼、蛋、奶的“菜篮子”,每年提供给杭州市约占三分之一的蔬菜、消毒牛奶、活鱼等鲜活商品。
“工业大镇”四季青
历史走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杭州的四季青公社的乡镇企业迅速崛起。
1984年,全公社办有企业64家,职工5340余人,固定资产2097万元,工业产值达到1911.91万元。乡镇工业总产值占全公社比重由1977年的2.63%增至77%,1990年增至84.82%。
10年里,四季青公社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31.21%,已经大步迈开了走向“工业大镇”的步伐。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四季青乡在工业发展中贯彻“扶大、稳中、放小”和“放水养鱼、涵养财源,增强发展后劲”等方针政策,实施“科技、品牌、规模”战略和“亿元工程”建设。
1990年11月,四季青乡更是荣获了全国乡镇“百颗星”中的“十佳”乡镇称号,从中央领导手中捧回来了金光灿灿的奖杯——“大地杯”。
1992年,五福、定海、近江三个村的工业产值分别突破了亿元大关,进入了江干区首批亿元村行列。乡村企业中销售收入突破500万元以上的有26家,其中1千万元以上的有15家。
1993年,四季青镇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全镇工业门类齐全,涉及22个行业,产品数百种,轻纺、机械、精细化工、金属加工、食品电子成为全镇五大支柱产业。
“市场强街”四季青
“八月十八潮,天下壮观无。”奔涌的钱江潮水,赋予世世代代生活在钱塘江畔的四季青人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他们勇当市场经济的“弄潮儿”。早在二十来年前,当乡镇工业如火如荼“异军突起”时,专业市场就已经在这里悄然孕育。
1989年10月1日是个难忘的日子,江干工商局和四季青乡政府联合在清泰立交桥东堍四季青停车场原址,办起了江干区第一家专业市场——杭州四季青综合市场。
同年11月26日,市场改名为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市场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专业市场发展的“领头雁”。
如今在杭州,只要提起市场,人们就会想到四季青。四季青服装市场、苏杭服装市场、意法服装市场等专业市场,各地客商纷至沓来,熙熙攘攘,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五彩缤纷、东南西北中万商云集”的繁华景象,声名远播国内外。四季青服装特色街,更是享有“十三亿人四季衣橱”的美誉,荣膺“中国服装第一街”称号。
其实,除了服装外,四季青的其他专业市场也已经自成格局,并渐显规模。天星龙、欧亚达家居、百安居、东方家私、佳好佳……2008年,全街道实现市场成交额128.23亿元,税收1.233亿元。
“城市新中心”四季青
上世纪九十年代,杭州城区的面积从683平方公里扩大为3068平方公里,成为华东地区第二大城市。杭州也由此迈上了“从西湖时代转向钱塘江时代”的历史性征程。
地处城乡结合部的江干区四季青街道,由此一下子成了杭州城市化的前沿阵地,成为了“城市新中心”。
钱江新城位于杭州市老城区的东南部,其中,一期规划为东临钱塘江、南至复兴大桥、西至秋涛路、北至钱江二桥,总面积15.8平方公里,而核心区块4.02平方公里,又恰恰是四季青公社历经15年围垦起来的海涂地。
钱江新城经过八年的建设,一期规划基本完成,于2008年国庆节正式对外开放。如潮而来参观的杭州市民,面对大气开放的杭州CBD天堂新地标,游览着市民中心、杭州大剧院、杭州国际会议中心、城市新阳台、万象国际城和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层江景住宅楼,无不惊叹不已。
|亲历——人四季青|
从农民到居民的现代化大都市生活
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四季青,看到的是一片土地轮廓似的变迁。
对于四季青街道所经历的每一次转变,生活在这里的四季青人无疑是最直接的创造者和真实的体验者。
这里有一个四季青街道最典型的社区——三叉社区。发生在四季青人身上的变化,正是印证了四季青街道这60年的从城郊走向城区,再走进城市新中心的变迁。
在没有撤村建居、整体改造前,因为附近市场多、流动人口多、出租房需求量大,四季青三叉村跟江干其他“城中村”一样,违法建筑、乱搭乱建现象普遍,生活区里甚至还有很多露天茅坑!
2002年撤村建居后,昔日的三叉村被整体改造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小区,村民都住进了清洁幽雅的三新家园。
早晨去杭州庆春广场打打太极拳,有空游游西湖,逛逛清河坊,这就是三叉社区王大伯现在的生活。
年近七十的王大伯自小长在三叉村,在三叉村撤村建居前,他还是个地道的农民,“以前在村里种菜,刚开始住的是草房,后来盖了两间瓦房。但是168平方米的瓦房,和两个儿子一起住,还是太挤了。”
现在,两个儿子都已成家分户,每户分到240平方米的新房。由于分配的公寓式住房有空余,王家和其他的村民一样,每户都有两套6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用于出租。基本上每家每个月近5000元的租金也算是一项不小的收入。
更让老王感到实在的是,现在自己不仅有了完善的社区配套和高档的社区服务,而且还跟城里职工一样,有了失业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
而随着银泰庆春店、欧亚达家具广场在庆春广场的开业,庆春商圈悄然成熟了!投资环境变好了,集体经济也发展壮大了,“三叉”百姓的收入更多了。到目前为止,三叉社区已经拥有9.86亿元的资产,年可使用资金近7390万元,社区股民的人均分红就达8677.83多元!
|发展——词四季青|
一个现代、繁华、和谐、洁美的新四季青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今天的四季青,你会第一时间想到什么?
你或许会想到,钱塘江岸边拔地而起的钱江新城,它主宰着这座城市发展的光荣与梦想。
你或许会想到,顾客熙熙攘攘、人流穿梭不息的庆春广场,它描绘着杭城又一个金质商圈在城东的崛起。
你或许会想到,宽敞干净的马路,便捷的交通,整齐的安置房,那些生活在和美富裕中的农民。
你也许还会想到,昔日远郊的城郊接合部,正在以市中心的形象一步步走近我们的吃穿住,我们的衣食行。
是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必须重新审视的一个地方,这个用了六十年完成了一次完美蜕变的四季青街道。
声音:
以10%留用地、出让地块的项目招商和楼宇招商为抓手,以培育总部、金融业、创意、中介等特色楼宇和税源楼宇为重点,争取到2010年培育税收亿元楼宇3幢、千万元楼宇15幢,引进企业总部10家。
行动:
随着杭州城市东扩的推进,钱江新城雄姿初现,不少嗅觉灵敏的人,跟君安所的律师们一样,纷纷将眼光瞄准了钱江新城附近的写字楼。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四季青楼宇经济日渐凸显,势头强劲的“一城”、“一圈”、“一线”楼宇经济格局显现。
据统计,至2010年四季青街道竣工和在建的楼宇建筑面积达390万平方米,其中可供招商的楼宇建筑面积达300万平方米。
其中,庆春商圈作为杭州的又一个金质商圈,集聚了商务、商业、文化和娱乐等产业,除已投入使用的7幢楼宇外,在建的其他8个楼宇项目,建筑面积达84万平方米,其中有3个楼宇项目已结顶,建筑面积达21.9万平方米。已引进包括北京银泰百货、武汉欧亚达、深圳天虹百货和好百年等知名企业和品牌。
钱江新城核心区作为杭州都市服务业主平台,是建设中的杭州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新中心。核心区建筑面积达230万平方米的商务楼中,可供招商的建筑面积达165万平方米。其中已签订合同进入的银行有建行、交行和民生银行省、市分行3家,涉及楼宇建筑面积达12.3万平方米;商业企业有包括万象城、泰国中央百货和新加坡来福士广场等数家,涉及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五星或超五星酒店有国际会议中心洲际酒店、柏悦酒店等5家,涉及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
运河沿线为环运河休闲商务区,目前已建和在建的项目有欧凯大酒店、铭鑫大厦、三堡东方大厦、德华大厦和中豪湘座等,规划设计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将建成商住、商务、商业和休闲娱乐中心。
到2010年,四季青街道力争培育千万元税收楼宇15幢和亿元税收楼宇3幢等高产楼宇,培育中介楼宇、文化创意楼宇、总部楼宇等特色楼宇15幢,引进浙江民营企业总部10个。
声音:
着力培育现代商贸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都市型产业。围绕“一城”(钱江新城)主抓楼宇招商,努力培育特色楼宇、专业楼宇、高产楼宇。围绕“一圈”(庆春商圈)主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努力建设东部金质商圈。围绕“一街”(特色街)主抓改造提升,努力使专业市场升级换代,提升产业档次。
行动:
从人们熟悉的四季青服装市场,到今日聚集的建材装饰商场,再到正在崛起的庆春商圈,四季青街道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日渐丰富并且现代的产业体系。
特别是随着钱江新城中央商务区建设的加快,庆春广场周边楼宇的相继建成并交付使用,四季青街道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集团、总部和知名度较高的中介服务业,一个新型的都市产业正在城东初具雏形。
目前,在人们最熟悉的四季青特色街,改造提升已进入实施阶段,意法服饰城、中洲女装城、佳宝童装市场和佳好佳国际卫浴中心,共计投资1.51亿元进行市场改造和重建,东方家私二期等建设正在积极实施中。
与此同时,房地产业异军突起。以盛世钱塘、金基晓庐(社区)、东方润园、绿城房产等高端品牌为依托的房地产业已在四季青异军突起,吸引了世人的眼球,实现着居者有好屋的梦想,也为地方经济集聚了人气和财气。
同样,不得不引人瞩目的还有,在全球金融危机面前,位于杭城东部的四季青街道却刮起了一股消费旋风——银泰庆春店、欧亚达家居广场、庆春广场十余家商店共同开展了消费欢乐购,这也意味着杭城第二大商圈庆春商圈正在日趋成熟。
庆春商圈作为杭州的东部的第一个商圈,发展商务、商业、文化和娱乐等产业,已引进了北京银泰百货、武汉欧亚达、深圳天虹百货和好百年等企业和品牌。而围绕钱江新城,以新加坡来福士广场、泰国中央百货和香港新世界百货(在谈)等为重点,开始发挥出中央商务区优势,培育大都市中心区的现代商贸业。
同时,另一个新兴的热门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也在四季青街道找到了它生根发芽的土壤。依托秋涛路家居产业基础,凤起东路的建筑装饰家居设计产业开始兴起;而依托钱江新城,以杭州大剧院、江干文体中心、中国棋院杭州分院和波浪文化城等为重点,则集聚发展了现代文化产业和现代会展业。
【都市产业格局】
【楼宇经济】
【和谐保障】
声音:
围绕“拉高标杆,夯实基础,强化特色,争创一流”的总要求,认真谋划、积极部署、明确重点、狠抓落实,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行动:
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农民变成市民,四季青街道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社区组成结构——
撤村建居社区(农村社区)、拆迁安置社区、新建小区社区、CBD社区共存,但情况有很大的差异。
针对不同的社区类型,四季青街道以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模范城区为契机,在街道各社区全面建立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形成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三位一体”社区管理新体制。同时,推行社工分片包干联系制度,建立社区党组织——社区公共服务站——分片社工——组长——居民的工作网络。
对社区配套问题,四季青街道加强社区配套用房、商业用房的使用规划,引进家政、银行、超市、中介等便民服务网点,形成社区“十分钟生活服务圈”。
对老大难的物管问题,四季青街道在条件成熟的住宅小区,一步到位引进专业的物管公司实施专业化管理;对条件不成熟小区,实行“准物业管理”。社区党组织加强其对业委会、物管机构的管理,确保社区大多数居民的利益。
从今年开始,在四季青街道内打工不幸遇到突发急难险情,导致生活特别困难的外来务工者,将给予2000-10000元不等的一次性救助金。这是四季青街道在市级救助的基础上,推出的又一项街道层面的惠民新政——《外来务工人员特殊困难救助办法》。
同时,四季青街道还建立困难家庭台账,强化三级网络审批,帮扶实现动态管理。大力开展以困难扶助、医疗救助、生活互助、就学资助为基本内容的“四助”活动。
近期,由街道投资建设的4000平方米街道级敬老院即将投入使用。
截至2009年6月,街道共发放各类救助金66.4532万元。并按照以卫生院、工疗站、康复站“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积极打造“15分钟康复圈”。
而在失地农民最关心的劳动就业问题上,四季青街道完善了劳动保障各项政策,在各社区成立就业服务站,开展就业服务,实现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9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以内。
群众最需要什么,就解决什么。吃饭难一直是钱江新城面临的一个老难题,四季青街道创新模式,率先在楼宇开设便民食堂,并同时将早餐广场开进社区,打造自己的品牌——四季美食天地。
【多彩人文】
声音:
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重点,围绕街道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坚持“三贴近”原则,开拓创新,积极推进街道文化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行动:
在历史的长河中,四季青人表现出的是一种“奔竞不息、勇争一流”的人文精神,然而,该用什么来弘扬这种精神,用什么来树立四季青的品牌和社会形象?去年,四季青街道在全国范围内发出了标识(LOGO)图案征集令。
有了形象标识,更重要是在于实际生活中文明的环境。四季青街道以建设现代四季青人文环境,培育文明新市民为目标,以创建杭州市示范社区学校为载体,实施“一二三四”工程,开展市民教育。
在四季青街道,要看书、要运动都是非常方便的事——街道已拥有街道级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各1个,建有社区级电子阅览室3个、社区体育公园1个、篮球场2个,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图书阅览室和健身苑点。
今年,街道还计划在黄金地段建设街道文体中心,新中心使用面积将达4000平方米,预计在下半年部分投入使用。
到最热闹的庆春广场,已经成为许多四季青人一项必备的周末活动。街道以“新城之韵”文化品牌为载体,近年来先后开展了趣味运动会、老年人运动会、棋类比赛、越剧专场、登山赛、摄影比赛、青少年才艺秀、团队专场文艺会演等活动。而街道的文体队伍也从街道走向了全市、全省,曾先后获得浙江省“群星奖”群众舞蹈大赛表演、音乐创作、舞蹈编排3个金奖,“和平广场杯”杭州市腰鼓大赛第2名。
本来不产茶的四季青,在街道文化建设中,茶文化却成了一道亮点。去年,四季青街道承办了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首届民间茶诗会活动,今年,“钱塘茶书场”,也正式在钱塘社区开讲,使街道的茶诗文化进一步植根于社区基层和市民中,也实现了街道“茶诗社”——“茶诗会”——“茶诗研究中心”——“茶书场”的“四级跳”,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原文化部长王蒙专门发来贺信,给予高度评价,以茶诗为特色的文化链在四季青进一步拓展延伸。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滔滔钱塘江,日夜奔流,承载着过去,见证着现在,也孕育着未来。四季青,又一次站在这新的历史起点上,有如蓄势待发的征帆,正勇立潮头,驶向新的彼岸……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