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资金紧缺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难题。为帮助企业“突出重围”,市政府在开展办理“两证”专项行动的基础上,又专门筹措了1亿元资金用于企业应急转贷。
据了解,10月20日,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市风险企业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风险办),从十多个部门抽调工作人员集中办公,专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困难等问题。截至目前,市风险办已经获批应急资金约1.36亿元,进入审批程序的5845万元,转贷回笼到账的资金7750万元。经过一个多月的运作,已有60%以上的困难企业重获生机。
在帮企业缓解资金压力的同时,市风险办一方面积极鼓励行业协会建立应急互助基金,市财政按基金总额30%予以配套,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相关资金均实行封闭运作。另一方面,还积极采取重组、投资、托管、担保等形式,妥善处置风险企业的非主业资产,增加企业现金流,为担保企业做好“防火墙”。
与此同时,“两证”办理专项行动也进展迅速,到11月27日,全市各镇街上报历史遗留工业用房企业共712家,涉及土地面积345万平方米。经过筛查,最终确定了重点企业81家。为此,市365便民中心各窗口专门开设“绿色通道”,受理工业用房“两证”办理68件,现已批准了50件。其中土地证30件,房产证20件。此外,《义乌市历史遗留问题工业用房“两证”办理若干意见》也即将出台。
昨日下午,市长何美华召集相关职能部门,专题听取了上述工作的开展情况。他指出,过去一个多月来,在中央领导的关怀和鼓励下,经过全市上下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企业战胜困难的信心得到了很好的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下一步,政府、银行和企业要顺势而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促进我市经济平稳有序发展。
就如何深入研究解决深层次问题,实实在在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何美华强调,各部门、镇街要十分重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协调建立互助基金,积极开展自救互救行动;要引导企业调整优化结构,扎实炼好“内功”,增强化解危机的能力;要着手建立新的担保机制,完善担保体系,以求最大限度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要继续对高利贷、非法转贷、逃废债等违法活动,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切实维护好经济秩序;要落实好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加快兑现步伐,及时为企业送去温暖;要适当突破现有的一些政策,灵活运用“一企一策”,提高化解风险企业的成功率;要探索研究企业重组、投资、托管等办法,保护好实体经济,以确保义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沈锦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