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有关一位义乌商人投资千万元打造商贸视频网络的消息,在当地传得沸沸扬扬。记者来到义乌百姓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找到了这一事件主角——公司董事长吴涛。坐在记者面前的吴涛,身着T恤,看起来才30出头:年纪轻轻的他何来千万巨资,为何会投身这一行业?
百姓影视拍摄现场
5年投拍200多集婺剧
吴涛的父亲是义乌第一批富起来的企业家。作为家中独子,吴涛并没有养尊处优,而是在大学毕业后通过个人努力,积累了不少资金。
6年前,吴父退隐商界,开始从事公益活动。吴父是义乌婺剧联谊会的主席,他希望能为保留和传承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婺剧尽一份力。“我觉得父亲的想法很有意义,所以决定拿出自己的积蓄,加上家人的支持,于2004年成立了这家公司。”“百姓影视”是义乌首家拥有影视制作许可证的专业影视文化传播公司。
公司一成立,吴涛便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拍摄、录制和发行婺剧,至今已拍摄录制了260多部婺剧,包括《僧尼会》、《断桥》、《三请樊梨花》等许多当地家喻户晓的优秀传统剧目。
据公司制片主任童桂荣介绍,杭金丽衢地区85%的婺剧是由百姓影视制作发行。“200多部婺剧,倾注了吴总大量心血。他对婺剧的贡献不比小沈阳对二人转的贡献少,呵呵。”童开玩笑说。
可是,干劲很足的吴涛眼光并没有停留在已有的传统文化上。“婺剧一共也就400多部,现在国内的影像制品市场不景气,接下去,公司该做什么?”
在公司,记者看到了一套套崭新的非线编辑机和摄像机,这些设备的规模和一个地方频道的规模差不多,据悉,当初光这些设备的投入就达200多万元。设备不能成为废铜烂铁,公司专业人员不能失去工作的舞台,吴涛心里明白,作为一家民营性质的影视公司,在没有政府保护,而市场竞争又格外激烈的情况下,公司必须转型。
要转型,走什么路?其实,吴涛的公司在拍婺剧的空当,也曾拍过影视广告、专题片、电视栏目和电视剧,他和很多影视圈人士也打过不少交道。
“以前给电视台做过外包栏目,生死权和自主权全部掌握在电视台方面。尽管有时候公司制作的节目更好、价格更低,但能打入电视市场的少之又少。”吴涛希望能有更好的方式释放民营企业的生命力,为民营性质的影视机构寻找到一条出路,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加工者。
他发现,网络,无疑是最佳的载体。
![]() |
![]() |